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举措(舉措)  拼音:jǔ cuò
1.言行举动。《汉书。卷八。宣帝纪》:「君臣同心,举措曲直,各得其所,是以上下和洽,海内康平。」《后汉书。卷八四。列女传。王霸妻传》:「向见其子容服甚光,举措有适。」
2.措施。《荀子。荣辱》:「政令法,举措时,听断公。」汉。王充《论衡。逢遇》:「武王诛残,太公讨暴,同浊皆粗,举措均齐,此其所以为遇者也。」
《国语辞典》:设张举措(设张举措)  拼音:shè zhāng jǔ cuò
设张,设置、主张。举措,举动、措施。设张举措泛指所想所做的一切行动。唐。韩愈〈唐故相权公墓碑〉:「其所设张举措,必本于宽大,以几教化,多所助与。」
《漢語大詞典》:谬举(謬舉)
(1).妄事举用;妄加举荐。 三国 魏 曹植 《求自试表》:“故君无虚授,臣无虚受。虚授谓之谬举,虚受谓之尸禄,《诗》之‘素餐’所由作也。” 唐 白居易 《为人上宰相书》:“然后明察否臧,精考真伪,得人者行进贤之赏,谬举者坐不当之辜。”
(2).错误的举措。 明 海瑞 《兴革条例·礼属》:“新进生员,旧例本生办酒桌席面奉县官学官,此谬举也。”明史·黄巩传:“雪已往之谬举,收既失之人心。”
《漢語大詞典》:正节(正節)
(1).谓使举措合乎分寸。六韬·文韬:“平心正节以法度禁邪伪。”
(2).正直的节操。 汉 王符 潜夫论·潜叹:“列士所以建节者,义也。正节立,则丑类代。” 宋 贺铸 《小重山》词:“正节号清狂,苧萝标韵美,倚新妆。”
《漢語大詞典》:形意
(1).举措和心情。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四:“ 建康 小吏 曹著 ,为 庐山 使所迎,配以女 婉 。 著 形意不安,屡屡求请退。”
(2).外形和神韵。 宋 梅尧臣 《观居宁画草虫》诗:“今看画羽虫,形意两俱足。”
《漢語大詞典》:困吝
易·蒙:“困蒙,吝。”本指困于蒙昧而举措艰难,后指忧患。 汉 赵岐 《孟子注疏题辞解》:“余困吝之中,精神遐漂,靡所济集。” 明 瞿佑 归田诗话·和狱中诗:“ 子昂 每诵 东坡 《繫御史臺狱》二诗,索予和焉,予在困吝中,辞之不获,勉为用韵作二首。”
《漢語大詞典》:止措
(1).犹废置。
(2).举措,行动。 明 何景明 《进舟赋》:“推是术而处之兮,虽夷险而同情。嗟世俗之止措兮,胡兹技之不侔!”
《漢語大詞典》:张脉偾兴(張脈僨興)
谓血管膨胀,青脉突起。张,通“ 胀 ”。左传·僖公十五年:“乱气狡愤,阴血周作,张脉僨兴,外彊中乾。” 杜预 注:“气狡愤於外,则血脉必周身而作,随气张动。”后以指因冲动而举措失宜。
《國語辭典》:投膏止火  拼音:tóu gāo zhǐ huǒ
用油膏灭火,结果火势更旺。比喻举措不当,反而造成不良效果。如:「他的这种劝架做法,简直是投膏止火,适得其反。」《新五代史。卷二四。唐臣传。安重诲》:「四方骚动,师旅并兴,如投膏止火,适足速之。」
《漢語大詞典》:一举两全(一舉兩全)
谓一举措而能顾全两面。三国志·魏志·郭淮传:“兵不远西,而胡交自离,此一举而两全之策也。”《西游记》第五四回:“这叫做‘假亲脱网’之计。岂非一举两全之美也?”
《漢語大詞典》:缠夹(纏夾)
(1).方言。谓头脑不清,举措多有误解。《官场现形记》第五四回:“幸喜他凡事虽然缠夹,只有读书做八股,却还来得。”
(2).方言。纠缠。 鲁迅 《热风·不懂的音译》:“凡有一件事,总是永远缠夹不清的,大约莫过于在我们 中国 了。” 邹韬奋 《事业管理与职业修养·关于干部与待遇十》:“但是原则既定之后,所研究的便是办法问题,不必牵涉到原则问题,否则缠夹不清,愈研究愈糊涂。”
《國語辭典》:恰到好处(恰到好處)  拼音:qià dào hǎo chù
刚好到最合适的地方。如:「水分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总要恰到好处才能调出适合的墨色。」清。徐珂《清稗类钞。饮食类。邱子明嗜工夫茶》:「汤有功候,过生则嫩,过熟则老,必如初写《黄庭》,恰到好处。」
《國語辭典》:恰如其分  拼音:qià rú qí fèn
刚好符合分寸。形容做事、说话十分恰当。《歧路灯》第一○八回:「赏分轻重,俱是阎仲端酌度,多寡恰如其分,无不欣喜。」
《國語辭典》:举一废百(舉一廢百)  拼音:jǔ yī fèi bǎi
专注于一事,而把其馀的废弃。比喻太过武断、主观。《孟子。尽心上》:「所恶执一者,为其贼道也,举一而废百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