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邓小平
(1904-1997)马克思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四川广安人。1920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先后领导了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第八军。由于拥护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被当时的“左”倾领导撤销职务。1934年参加长征,次年出席遵义会议。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政治部副主任、一二九师政委,同刘伯承共同领导创建了太行、太岳、冀南等抗日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野战军、中原野战军、第二野战军政委,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和中共中央中原局、华东局第一书记,曾参加领导了挺进中原和淮海、渡江等战役。建国后,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受到不公正的批判和打击,失去一切职务。1973年恢复国务院副总理职务。1975年当选为中共中央副主席,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解放军总参谋长,主持党、国家和军队的日常工作,并着手对“文化大革命”造成的严重混乱局面进行全面整顿。1976年再次遭到错误批判和诬陷,被撤销一切职务。1977年恢复原任的党政军领导职务,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1978年后任全国政协主席、中共中央军委主席、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委主席。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成为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领导全党总结建国以来的历史经验,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坚持科学地认识和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他是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创立者,制订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确立了党在经济、政治、外交、教育、科技、文化、军事、祖国统一、党的建设等方面的一整套方针政策,成功地开辟了在改革开放中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道路。主要著作编为《邓小平文选》(共三卷)。
《漢語大詞典》:出生地主义(出生地主義)
以出生地为准决定国籍,称为出生地主义。
《漢語大詞典》:群众观点(羣衆觀點)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之一。具体表现为承认人民群众,首先是劳动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人。无产阶级政党和每个革命者必须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必须置身于群众之中,和群众打成一片,随时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关心人民的痛痒,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漢語大詞典》:山头主义(山頭主義)
一种小团体主义的倾向。 毛泽东 《学习和时局》:“山头主义的社会历史根源,是 中国 小资产阶级的特别广大和长期被敌人分割的农村根据地,而党内教育不足则是其主观原因。”
《漢語大詞典》:上层建筑(上層建築)
马克思主义指建立在某种经济基础上并受其支配和制约的政治、法律、哲学、宗教、艺术等的观点,以及和这些观点相适应的政治、法律等制度。 毛泽东 《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上层建筑是建立在社会经济基础上的。”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一章第一节:“地主阶级利用封建上层建筑的力量,通过改革,不断为新的社会制度的发展扫除道路。”
《漢語大詞典》:见马克思
死的委婉语(限于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例如:我比老弟痴长五岁,河北沧州人氏,父亲一九六七年被‘造反派’赶去见马克思了;不久,母亲也悲伤过度,哀哀而逝。——李栋《心心相印》
《國語辭典》:进化论(進化論)  拼音:jìn huà lùn
以物竞天择的理论说明万物进化途径、原因的学说。由英国达尔文创立。
《漢語大詞典》:马克思列宁主义(馬克思列寧主義)
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的合称。
《國語辭典》:列宁主义(列寧主義)  拼音:liè níng zhǔ yì
最早由史达林命名,是列宁在20世纪初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修订所形成的思想体系。列宁主义跟马克思主义其他流派的差别,在于列宁提出民主集中制和先锋队理论,主张革命先锋行动和无产阶级专政是实现社会主义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