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欧洲共产主义
当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思潮。主张各国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不应该只有一种固定的模式,但不提无产阶级专政,主张实行多党制。同时强调,要严格尊重各国共产党、工人党的独立自主,各党之间应完全平等。
《漢語大詞典》:拿来主义(拿來主義)
谓吸收外来事物的长处为我所用。 鲁迅 《且介亭杂文·拿来主义》:“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丁玲 《浅谈“土”与“洋”》:“像 鲁迅 先生曾说的,对外国好的,于我们有用的东西,采取拿来主义。”
《國語辭典》:平均主义(平均主義)  拼音:píng jūn zhǔ yì
指人们在工资、劳动等各方面应受到一律待遇,平均分享一切社会财富的思想主张。
《國語辭典》:批判现实主义(批判現實主義)  拼音:pī pàn xiàn shí zhǔ yì
一种十九世纪盛行于欧洲的文艺思潮。以写实的态度反映社会,并以批判的精神揭露社会罪恶与贵族奢靡的生活。代表作家有英国狄更斯、法国巴尔札克、俄国托尔斯泰等。
《國語辭典》:实證主义(實證主義)  拼音:shí zhèng zhǔ yì
主张以科学的方法,建立经验性的知识,认为事实必须透过观察或感觉而得。由法国哲学家孔德所创。
《國語辭典》:实用主义(實用主義)  拼音:shí yòng zhǔ yì
一种哲学思想,创始于美国,主张知识的价值,端视其对人类有用与否为准,认为思维只是应付环境、解决疑难的工具。
《漢語大詞典》:神秘主义
(1).宗教唯心主义的一种世界观。主张人和神或超自然界直接交往,并从这种交往关系中去领悟宇宙的秘密。
(2).指文学艺术上的神秘主义,即强调表现个人难以捉摸的感受、幻象等。
(3).指办事神秘化。 毛泽东 《镇压反革命必须实行党的群众路线》:“注意各个时期的斗争策略,广泛地进行宣传教育工作,打破关门主义和神秘主义,坚决地反对草率从事的偏向。”
《漢語大詞典》:社会主义革命(社會主義革命)
由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共产党领导的,以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的的革命。 毛泽东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迅速地改变了旧 中国 的面貌。”
《國語辭典》:社会主义(社會主義)  拼音:shè huì zhǔ yì
1.一种思想主张,认为生产工具与财富分配应由国家统筹安排,以实现社会平等。
2.一种社会体制,生产工具的拥有与财富分配均由国家安排,在某些社会主义社会,甚至一切财产皆为共享公有,而无私有财产权的存在。
《漢語大詞典》:事务主义(事務主義)
一种不分轻重、主次,不注意政治方向,而只埋头于日常琐碎事务的工作作风。 丁玲 《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前前后后》:“文章里只是说这位厂长有点事务主义,没有坏意,希望他不要多心。” 草明 《乘风破浪》三:“你呀,快成为事务主义者啦。”
《國語辭典》:人道主义(人道主義)  拼音:rén dào zhǔ yì
一种尊重人类价值,以谋求全体人类安宁幸福为理想的主义。强调博爱精神,主张超越人种、国家、宗教等差异,承认人人平等,肯定人性。并以伸张正义,维护人权,同情弱小和救济贫困,反对政治迫害及种族歧视为其主要内容。
《國語辭典》:人文主义(人文主義)  拼音:rén wén zhǔ yì
一种欧洲文艺复兴时的思潮。十三世纪末兴起于义大利,丹第、薄伽邱等为其先驱。主张脱离教会势力,反对经院哲学,鼓吹人文教育,以伦理、哲学、音乐和修辞学培养高尚的鉴赏力、优雅而机智的风度,重视个人精神的独立,又不忽略体格的锻鍊。奠定此后欧洲各国人文教育的基本理想,对整个欧洲文化的发展有相当深的影响。也称为「人本主义」。
《漢語大詞典》:山头主义(山頭主義)
一种小团体主义的倾向。 毛泽东 《学习和时局》:“山头主义的社会历史根源,是 中国 小资产阶级的特别广大和长期被敌人分割的农村根据地,而党内教育不足则是其主观原因。”
《漢語大詞典》:三不主义(三不主義)
指不打棍子、不扣帽子、不揪辫子。《人民日报》1984.9.6:“党中央多次强调今后再不搞运动,三令五申实行‘三不主义’。”
分類:不打
《國語辭典》:三民主义(三民主義)  拼音:sān mín zhǔ yì
1.国父孙中山先生建国的政治主张,包括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总称为「三民主义」。
2.书名。国父最重要的一部遗教,为中华民国建国的宝典。全书为国父于民国十三年在广州的讲演词,分为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各六讲,民生主义四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