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368,分158页显示  上一页  5  6  7  8  9  11  12  13  14 下一页
典故(续上)
诛错为名
郑生为韩
仲尼为土
周举为寒食
词典
以为
不为
不为
为我
为人
何为
所为
胡为
为国
无为
无为
典故
诛错为名
 
斩晁错

相关人物
晁错


《汉书》卷四十九《晁错传》
错又言宜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凡三十篇。孝文虽不尽听,然奇其材。当是时,太子善错计策,爰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错数请间言事,辄听,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丞相申屠嘉心弗便,力未有以伤。内史府居太上庙堧中,门东出,不便,错乃穿门南出,凿庙堧垣。丞相大怒,欲因此过为奏请诛错。错闻之,即请间为上言之。丞相奏事,因言错擅凿庙垣为门,请下廷尉诛。上曰:「此非庙垣,乃堧中垣,不致于法。」丞相谢。罢朝,因怒谓长史曰:「吾当先斩以闻,乃先请,固误。」丞相遂发病死。错以此愈贵。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支郡。奏上,上令公卿列侯宗室杂议,莫敢难,独窦婴争之,繇此与错有隙。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欢哗。错父闻之,从颍川来,谓错曰:「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疏人骨肉,口让多怨,公何为也!」错曰:「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父曰:「刘氏安矣,而晁氏危,吾去公归矣!」遂饮药死,曰:「吾不忍见祸逮身。」后十馀日,吴楚七国俱反,以诛错为名。……错已死,谒者仆射邓公为校尉,击吴楚为将。还,上书言军事,见上。上问曰:「道军所来,闻晁错死,吴楚罢不?」邓公曰:「吴为反数十岁矣,发怒削地,以诛错为名,其意不在错也。且臣恐天下之士钳口不敢复言矣。」

例句

食参将可待,诛错辄为名。 刘长卿 至德三年春正月时谬蒙差摄海盐令闻王师收二京因书寄上浙西节度李侍郎中丞行营五十韵

又从斩晁错,诸侯益强盛。 白居易 赠友五首

典故
郑生为韩

相关人物
郑国


《史记》卷二十九《河渠书》
而韩闻秦之好兴事,欲罢之,毋令东伐,乃使水工郑国閒说秦,令凿泾水自中山西邸瓠口为渠,并北山东注洛三百馀里,欲以溉田。中作而觉,秦欲杀郑国。郑国曰:「始臣为閒,然渠成亦秦之利也。」秦以为然,卒使就渠。渠就,用注填阏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馀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彊,卒并诸侯,因命曰郑国渠。

例句

郑生为韩计,且欲疲秦人。 李华 咏史十一首

典故
仲尼为土

相关人物
孔子


《史记》卷四十七《孔子世家》
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

例句

仲尼亦为土,鲁人焉敢耕。 刘驾 励志(一作续励志)

典故
周举为寒食

相关人物
周举


《后汉书》卷六十一《周举传》
举稍迁并州刺史。太原一郡,旧俗以介子推焚骸,有龙忌之禁。至其亡月,咸言神灵不乐举火,由是士民每冬中辄一月寒食,莫敢烟爨,老小不堪,岁多死者。举既到州,乃作吊书以置子推之庙,言盛冬去火,残损民命,非贤者之意,以宣示愚民,使还温食。于是众惑稍解,风俗颇革。

例句

虚沾焦举为寒食,实藉严君卖卜钱。 杜甫 清明二首

《國語辭典》:以为(以為)  拼音:yǐ wéi
1.认为。《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及齐,齐桓公妻之,有马二十乘,公子安之。从者以为不可,将行,谋于桑下。」《三国演义》第三回:「吾欲废帝,立陈留王,诸大臣以为何如?」
2.用为、用作。《左传。昭公十五年》:「司晋之典籍,以为大政。」《三国演义》第一○回:「操与语大悦,曰:『此吾之子房也!』遂以为行军司马。」
3.当作。如:「原来是你,我还以为是王先生呢!」《续孽海花》第三三回:「那班人以为是寻常的买卖客人,镖旗也许是冒充,胡哨一声,就把十万两银子抢去了。」
分類:认为连词
《國語辭典》:不为(不為)  拼音:bù wéi
不做。《孟子。梁惠王上》:「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三国演义》第九回:「临难苟免,吾不为也。」
《國語辭典》:不为(不為)  拼音:bù wèi
不替。如:「你不为我想想,也要为妈妈想想。」
《漢語大詞典》:不为(不爲)
(1).不因为。《荀子·天论》:“天行有常,不为 尧 存,不为 桀 亡。” 汉 东方朔 《答客难》:“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輟其冬,地不为人之恶险而輟其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而易其行。” 宋 周邦彦 《浣溪沙》词:“不为萧娘旧约寒,何因容易别 长安 。”
(2).不为了。《汉书·扬雄传下》:“盖闻圣主之养民也,仁霑而恩洽,动不为身。” 颜师古 注:“言忧百姓也。”
分類:不因因为
《國語辭典》:为我(為我)  拼音:wèi wǒ
一种个人主义学说,战国杨朱主此。《孟子。尽心上》:「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國語辭典》:为人(為人)  拼音:wéi rén
1.人的外表、形貌。《乐府诗集。卷二八。相和歌辞三。陌上桑一一首之一》:「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
2.做人的态度、为人处世。《论语。学而》:「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三国演义》第三三回:「植素知董卓为人,面善心狠;一入禁庭,必生祸患。」
3.作为人类。《谷梁传。僖公二十二年》:「人之所以为人者,言也。人而不能言,何以为人。」晋。陶渊明〈自祭文〉:「茫茫大块,悠悠高旻,是生万物,余得为人。」
4.男女交媾。《史记。卷九五。樊哙传》:「荒侯市人病不能为人,令其夫人与其弟乱而生他广。」唐。张守节。正义:「言不能行人道。」
《國語辭典》:何为(何為)  拼音:hé wéi
1.做什么、干什么。《后汉书。卷一四。宗室四王三侯传。齐武王演传》:「本起兵图大事者,伯升兄弟也,今更始何为者邪?」唐。韩愈汴泗交流赠张仆射〉诗:「新秋朝凉未见日,公早结束来何为?」
2.什么是。如:「何为三大洋、五大洲?」
3.反问的语气,表示没有什么用。《文选。曹丕。善哉行》:「人生如寄,多忧何为?」《文选。曹植。赠白马王彪诗》:「太息将何为?天命与我违。」
《國語辭典》:何为(何為)  拼音:hé wèi
何故、为什么。《文选。王粲。七哀诗二首之二》:「荆蛮非我乡,何为久滞淫?」
《國語辭典》:所为(所為)  拼音:suǒ wéi
举动、行为。如:「他在外所为与我无关。」
《國語辭典》:所为(所為)  拼音:suǒ wèi
原因。如:「所为何事?」
分類:所为原因
《國語辭典》:所以  拼音:suǒ yǐ
1.因此、因而。常与「因为」连用,表示因果关系。《荀子。哀公》:「君不此问,而问舜冠,所以不对。」《老残游记》第二回:「因为人太多,所以说的甚么话都听不清楚。」
2.用此、用来。《庄子。天地》:「是三者非所以养德也,故辞。」《史记。卷六○。三王世家》:「古者天子必内有异姓大夫,所以正骨肉也;外有同姓大夫,所以正异族也。」
3.何以、为何。三国蜀。诸葛亮 出师表:「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士,此后汉所以倾颓也。」《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下》:「若以精兵控守,则契丹无长驱之患,强藩绝借援之谋,一举两得,此臣所以拳拳于胡卢河之请也。」
4.原故、理由。《史记。卷一三○。太史公自序》:「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文明小史》第二三回:「邓门上见他急得这样,问其所以,才知道原故。」
《國語辭典》:所谓(所謂)  拼音:suǒ wèi
所说的。《礼记。大学》:「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文选。刘孝标。辩命论》:「所谓命者,死生焉、贵贱焉、贫富焉、治乱焉、祸福焉,此十者天之所赋也。」
《國語辭典》:胡为(胡為)  拼音:hú wéi
1.为什么。《诗经。邶风。式微》:「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礼记。檀弓上》:「夫祖者,且也,且胡为其不可以反宿也。」
2.胡作妄为。《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后来大权到手,任性胡为,做错了事,惹得万口唾骂,饮恨而终。」《水浒传》第一四回:「小人也知那厮胡为,不与他一般见识。」
《漢語大詞典》:为国(爲國)
治国。《论语·里仁》:“能以礼让为国乎?” 邢昺 疏:“为,犹治也。”战国策·秦策三:“善为国者,内固其威,而外重其权。”管子·国蓄:“凡将为国,不通於轻重,不可为笼以守民。” 清 姚康 《〈嵞山集〉序》:“顾 楚 之为国, 唐 之为天下,当其时皆何如?”
分類:治国邢炳
《國語辭典》:无为(無為)  拼音:wú wéi
1.不从事人为干预,而任万物自然生长之意。《老子》第三七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2.以德化民,不采政刑。《论语。卫灵公》:「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宋。王安石 赠上元宰梁之仪承议诗:「民欺自不忍,县治本无为。」
3.勿、不要、不必。《文选。古诗十九首。今日良宴会》:「无为守穷贱,轗轲长苦辛。」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王丞相主簿欲检校帐下。公语主簿:『欲与主簿周旋,无为知人几案閒事。』」
4.县名。位于安徽省芜湖县西。三国时曹操攻孙权,筑城于此,师老无功,因称无为城。宋置无为县,明时省县入州,清仍之,至民国改州为县。
5.佛教用语。非造作,非条件构成的。如:「虚空是无为法。」
《國語辭典》:无为而治(無為而治)  拼音:wú wéi ér zhì
以德化民,不施加刑罚,而能平治天下。《论语。卫灵公》:「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唐。张谓〈虞帝庙碑铭。序〉:「于斯之时,君明于上,人化于下,山川鬼神,亦莫不宁,鸟兽鱼鳖,众乎咸若,无为而治,其圣也欤。」
《漢語大詞典》:无为(无爲)
不认为,不觉得。左传·成公二年:“ 晋 师归, 范文子 后之。 武子 曰:‘无为吾望尔也乎?’” 杨伯峻 注:“为同谓。”
谓顺应自然,不求有所作为。易·繫辞上:“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孔颖达 疏:“任运自动,不须营造,是无为也。”庄子·天道:“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万物之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