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21 【介绍】: 元僧,号大林,俗姓武。少好学,性刚毅,负气节。武宗时住五台山普宁寺,为第一代师。
大明高僧传·卷第二 解义篇第二之二
释讳了性号大林。武氏子也。宋武公之后以谥为姓。少即好学聪睿天启。初依安和尚薙发登具戒。历诸讲席精究三藏。后遇真觉国师启迪厥心。既而周游关陕河洛襄汉。访诸耆德从而学焉。如柏林潭关辅怀南阳慈诸公。皆以贤首之学著称一时。性悉造其门领其玄旨。及归复参真觉于垄坻乃曰。佛法司南其在兹矣。乃从真觉至五台。未几真觉化去。遂北游燕蓟晦迹魏阙之下。优游江海之上与世若将相忘。成宗徵居万宁。声价振荡内外。至大间太后创寺台山曰普宁。延居为第一代。师之为人刚毅颇负气节。不能俛仰媚悦于人。故足迹不入城隍不谒权贵。人或忌之。性闻尝曰。予本以一介苾刍蒙天子处之以巨刹。惟乃夙夜弘法匪懈。图报国恩不暇。馀复何求。虽有臧仓毁鬲之言。其如青蝇止棘樊耳。顾予命之不遭道之不行则纳履而去。何往而不可也。时元世因尊宠西僧其徒众甚盛。出入骑从拟若王公。或顶赤毳峨冠岸然自倨。天下名德诸师莫不为之致礼抠衣接足丐其按颅摩顶。谓之摄受。师惟长揖而已。顾谓众曰。吾敢慢于人耶。吾闻君子爱人以礼。何可屈节自取卑辱。苟为之屈。非谄则佞。吾自为道。于彼何求。识者高尚其义。至治改元九月三日示寂。塔于竹林之墟。谥曰弘教。
高僧摘要·品高僧摘要卷三
号大林。武氏子也。宋武公之后以谥为姓。少即。好学聪睿天启。初依安和尚薙发。登具戒。历诸讲席。精究三藏。后遇真觉国师。启迪厥心。既而周游关陕河洛襄汉。访诸耆德。如柏林潭。关辅怀南阳慈。诸公皆以贤首之学。著称一时。性悉造门领旨。及归。复从真觉至五台。未几真觉化去。遂北游燕蓟。晦迹魏阙之下。优游江海之土。与世若将相忘。成宗徵居万宁。声价振荡内外。至大间太后。创寺台山曰普宁。延居为第一代。足迹不入城隍不谒权贵。人或忌之。性闻尝曰。予本以一介苾刍。蒙天子处之以巨刹。惟乃夙夜弘法匪懈。图报国恩不暇。馀复何求。虽有藏仓毁沮之言。其如青蝇止棘樊耳。顾予命之不遭。道之不行。则纳履而去。何往而不可也。时元世。因尊宠西僧。其徒众甚盛。出入骑从。拟若王公。天下名德诸师。莫不为之致礼。师惟长揖而已。顾谓众曰。吾闻君子。爱人以礼。何可屈节自取卑辱。苟为之屈。非謟则佞。识者高尚其义。至治改元九月三日示寂。塔于竹林之墟。谥曰弘教。
补续高僧传·解义篇
了性。号大林。姓武氏。少好学聪睿之性。殆天授之礼耆德安公。为师而落发焉。既登具。历诸讲庠。探颐经论。遇真觉圆师。启悟初心。而周游南北几万里。穷览幽胜。所至必咨访其人。询至道之要。其所师而学者。如柏林潭公。关辅怀公。南阳兹公。皆以义学著称。及归复见真觉于垄坻。愈见墙仞之高。堂室之奥。乃曰。佛法司南。其在兹乎。真觉殁。北游燕蓟。晦迹魏阙之下。悠然如处江海之上。与世若相忘焉。然以怀璧之美。被褐而莫掩。名既喧于众口。声遂闻于九重。会万宁初落。诏师居之。至大中。大后创寺台山。曰普宁。以兹擅天下之胜。住持之寄。非海内硕望。莫能胜之。故以命师。师居十有馀年而殁。师为人刚毅。颇负气节。不能俯仰随世。虽居官寺。未尝一至城府。造权贵之门。或谓师少和气。师曰。予以一介苾刍。天子不以人之微。处之大寺。惟竭诚匪懈。图以报国而已。夫何求哉。必有臧仓毁鬲之言。盖亦营营青蝇。止于棘樊耳。顾予命之不遭。道之不行。纳履而去之。何往而不得于道乎。时国家尊宠西僧。其徒甚盛。出入骑从。拟迹王公。其人赤毳峨冠。岸然而自居。诸名德辈。莫不为之致礼。或磬折而前。抠衣接足。丐其按顶。谓之摄受。师独长揖而已。或谓师傲。师曰。吾敢慢于人耶。吾闻君子爱人以礼。何可苟屈其节。而巽于床。自取卑辱乎。且吾于道。何求于彼。彼以其势自大而倨。吾苟为之屈。非谄则佞也焉。有君子而为佞谄之行哉。识者壮师之气。以谓如佛印元公之遇高丽王子。可谓识大体而得乎礼矣。殁时至治元年九月。塔舍利于竹林之墟。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二
释了性,号大林,武氏子也。宋武公之后,以谥为姓。少即好学,聪睿天启,初依安和尚薙发,登具戒。历诸讲席,精究三藏,后遇真觉国师,启迪厥心。既而周游关陜河洛襄汉,访诸耆德,从而学焉。如泊林潭、关辅怀、南阳慈诸公皆以贤首之学著称一时。性悉造其门,领厥玄旨。及归,复参真觉于垄坻,乃曰:佛法司南,其在兹矣。乃从真觉至五台。未几,真觉化去,遂北游燕蓟,晦迹魏阙之下,优游渤海之滨,与世若将相忘。成宗徵居万宁,声价振荡内外。至大间,太后创寺台山,曰普宁,延性居之。性为人刚毅,颇负气节,不能俛仰媚悦于人,故足迹不入城闉,不谒权贵,人或忌之。性闻,尝曰:“予本一介苾刍,蒙天子处之以巨刹,惟乃夙夜宏法匪懈,图报国恩不暇,馀复何求。虽有臧仓毁鬲之言,其如青蝇止棘樊耳。顾予命之不遭,道之不行,则纳履而去,何往而不可也。”时元世因尊宠西僧,其徒众甚盛,出入骑从,拟若王公,或项赤毳峨,岸然自倨,天下名德诸师莫不为之致礼,抠衣接足,丐其按颅摩顶,谓之摄受。性惟长揖而已,顾谓众曰:“吾敢慢于人耶?吾闻君子爱人以礼,何可屈节自取卑辱?茍为之屈,非謟则佞,吾自为道,于彼何求。”识者高之。至治改元,九月三日示寂,塔于竹林之墟,谥曰“宏教”。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可温人,字正卿,初名雅古。文宗天历间进士。授奎章阁参书,累官福建盐运司同知。有《正卿集》。
元诗选
琥字正卿,可温人。尝家于衡鄂,登天历第。初名雅古,文宗御笔改为雅琥,授奎章阁参书。至元间,行中书,调选广西静江府同知。比上其名,中书正奏授高邮。时广西多寇盗,而琥母老,即移家归武昌待次。马中丞伯庸作序送之,朝士因各为歌诗以美其行,傅广文与砺有句云:「忽闻除书双及门,老亲白发生颜色。」后历官至福建盐运司同知。
维基
雅琥,最初名为雅古,字正卿,元朝色目人,祖先为汪古部也里可温世家。他是元朝的一位进士以及诗人。泰定元年(1324年),担任秘书监著作佐郎。至顺元年(1330),考中进士,担任奎章阁参书。后来担任广西静江路同知、福建盐运司同知。他的著作有《元秘书监志》。《元诗选》二集辑有其《正卿集》诗一卷。

人物简介

槜李诗系·卷六
善,字为之,岳忠武王之后。当时有所避忌,变声为乐。元季寓嘉,官江浙行中书省架阁库管勾,受知于平章政事彻尔特穆尔。因哭其父左司员外,呕血而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僧。松江上海人,字无为,号一庵。住持静安寺。有《静安八咏诗集》。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无为,号一庵,上海人。久主名刹,归吴淞静安寺。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松阳人,字若琼。号一贞居士。宋提举官张懋女。生有殊色,敏惠绝伦。嫁沈佺,未婚而佺卒。玉娘郁郁不乐,得疾卒,年二十八。文章酝藉,诗词尤得风人之体,时以班大家比之。有《兰雪集》。
元诗选
玉娘字若琼,姓张氏,松阳女子也。父懋字可翁,号龙岩野父,仕宋为提举官。媪刘氏。玉娘生有殊色,敏惠绝伦。及笄,字沈生佺,佺为宋宣和对策第一人晦之后,与玉娘为中表。未几,张父有违言,佺与玉娘益私相结纳,不忍背负。佺尝宦游京师,时年二十有一,两感寒疾不治,疾革,张折简子沈,以死矢之。沈视之曰:若琼能卒我乎?嘘唏长潸,遂瞑以死。张哀惋内重,常郁郁不乐,时值元夕,托疾隐几,忽烛影挥霍下见沈郎,属曰:若琼宜自重,幸不寒夙盟,固所愿也。张顾视烛影,以手拥髻,悽然泣下曰:所不与沈郎者,有如此烛!语绝,觉不见,张悲绝,久乃苏,曰:郎舍我乎!遂得阴疾以卒,时年二十有八。父媪哀其志,请于沈氏,得合窆于附郭之枫林。明邑人龙溪王诏为作传。若琼为文章酝藉,诗词尤得风人之体,时以班大家比之。尝自号一贞居士。侍儿紫娥、霜娥,皆有才色,善笔札。所畜鹦鹉,亦辩慧,能知人意事,因号曰「闺房三清」。卒之日,侍儿皆哭之恸。踰月,霜娥以忧死,紫娥遂自经而殒。诘旦,鹦鹉亦悲鸣而降。家人皆从殉于墓,时或称张墓为「鹦鹉冢」。所著诗若干首,王龙溪得于道藏之末,谓古人以节而自励者,多托于幽兰白雪以见志,因名之曰《兰雪集》云。
全宋诗
张玉娘,字若琼,号一贞居士,松阳(今属浙江)人。适沈佺,未婚,夫早死(本集卷下《哭沈生》)。玉娘宋亡后尚存世(本集卷上《王将军墓》序),未几亦卒,年二十八。有《兰雪集》二卷。事见本集附明王诏《张玉娘传》。 张玉娘诗,以李氏宜秋馆据曲阜孔氏藏旧钞本校刊本为底本,校以清光绪八年松阳县刊本(简称松本)。
词学图录
张玉娘,字若琼,号一贞居士。处州松阳(今属浙江)人。前宋提举官张懋女。有殊色,知书,敏慧绝伦。少许字沈俭,既而父母有违言,不从,以死自誓。俭卒,郁郁终。可继轨李清照、朱淑真。有《兰雪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35 【介绍】: 元福宁人,字元俞,自号本斋。世祖时以父荫,年十七即特授少中大夫、平江路总管府治中。僚吏以其年少而易之。殆都中遇事剖析中肯入理,皆不敢欺。后历仕四十余年,多有善政。累官至江浙行省参知政事。有诗集。
元诗选
都中,字元俞,一字邦翰,福宁州人。父积翁,宋宝章阁学士。降元,授江西行省参政,宣谕日本,遇害海上。都中甫七岁,元世祖给驿券南还,赐平江田八十亩,宅一区。年十七,授平江路总管府治中。秩满,除浙东道宣慰副使,迁荆湖北道。武宗诏更钞法,除江淮泉货监,历郴州饶州两路总管,以内忧去。服阕,除两浙都转运盐使,擢福建闽海道肃政廉访使,历迁福建、浙东、广东三道宣慰使都元帅。元统初,命以正奉大夫、行户部尚书、两淮都转运盐使,寻拜河南行省参知政事,中道疾作,南归。诏即其家拜江浙行省参知政事,至正元年卒,赠昭文馆大学士,谥清献。元俞幼留京师,从许文正公学,知所趋向,尤致力于根本之学。自号曰本斋,有诗集三卷。事母至孝,翰林国史院编修官章哲撰《本斋王公孝感白华图传》云:公母张氏讳普贵,自号无为。至元甲申,公父闽国忠悯公衔命使日本,没于难,时母年三十,公甫七岁,留侍京师,讣闻,即以贞节自誓,祝发于京之净垢寺为尼,出主平江阳山妙净寺。道行冰雪,寻奉玺书护持,锡号「宏宗圆明佛日大师」,住山几四十年,至治壬戌,趺坐而逝。公闻永嘉心乐周真师有道,延至家,庭设黄箓,以展孝思。越十有四日,像设之筵,瓶簪丹茶,两旬浃矣,其花半萎,中有一萼,天然融结,状类桃实,非花非果,玉质縠章,宛分三脉,日渐以腴,烛之,内外映彻如净琉璃,骇乎优昙钵之一现也。诗之「白华」,岂即此耶!元俞因绘《白华图》,一时张翥、李士行、龚璛、汤弥昌、王寿衍、释大䜣诸公,俱有题咏。按章哲传,称元俞母张氏、父积翁殉国时,元俞已七岁矣,且留侍京师,而元史谓生三岁即以恩授从仕郎、南剑路顺昌尹,七岁从其母叶诉阙下,种种舛错,至以张为叶,尤可笑也。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水盛。字竺源。自号无住翁。饶之乐平范氏子。十七依罗山院尝公。尝使从儒者学。而师每习禅定。且针指出血。书金刚经。尝呵之。师云。学儒可敌生死耶。从度走。谒月庭忠公于蒋山。端坐一室。以三百六十骨节。八万四千毫窍。及山河大地。咸摄入一念。始觉变易。继凝定。双瞳与合为一。污从眦流。亦不知所楚。后三四日。见色闻声。渐摇撼不动。遂发愿云。吾此生不能作佛。当入无间地狱也。傍观者。为之吐舌。俄过匡庐。止东林。复奋云。今夕必就蒲茵上死尔。即正襟趺坐。加精进力。夜参。半至极切孤危之际。捐命一跃不觉。如出荆棘之丛。所履之地忽尔平沉。而秋空素月。连娟独炤。返观自身。湛湛澄澄。唯一念不忘耳。洎归罗山。方全体顿现。偶阅妙喜明心见性。非桑门事之辞。又复致疑。越五载。会孤舟济公于蒋山。有所言不契。复往无为。见无能教公。举济言质之。无能云。为汝不解故也。师忽大省。尽脱去玄妙知解。历观从前所悟。皆梦中尔。无能。抚其背而记之云。尔后当大弘吾宗也。师辞去。东游四明天童。已而归息浮梁。既隐于南巢。巢民柳氏。割山地建兰若。以栖师。地当五峰之下。旧有龙潭五所。闻师至。悉乘风雷徙去。天历己巳。遣官以聘起师。主西湖之妙果。师弘阐宗旨。震撼四方。学徒一集。至有不远万里而来者。时已行役僧之令。师引退。返南巢故隐。而向慕者。愈众。宗藩宣让王。累遣使者致师。师以老病固辞。淮西廉访使斡公王伦徒。监察御史常公道夫。尤极趍仰。集贤学士傅公立。月湾先生吴公存。与师为世外交甚笃。月湾至有晚始闻道之叹。师常瞩学徒云。凡剃发染衣。当洞诸佛心宗。行解相应。以正悟之境。灵灵自炤。岁久月深。具大无畏。如透水月华。万浪千波。触之不散。方不被生死阴魔所惑。此师生平实證实悟者。故亦用是以诲人也。师制行峻绝。有壁立万仞之意。广信祝蕃远尝云。番阳竺源。吴中断崖。其人类孤峰悬崖。可仰望而不可攀跻。人称之为实录。至正丁亥夏四月。召四众戒饬之。引纸膝上书偈。端坐而逝。将葬。是夜有光。如匹练自天际下烛。交相通贯。未几。散布五峰之顶。复合于塔中。弥三夕乃止。巢之居民。凡数十里聚观骇异之。世寿七十有二。僧腊五十又三。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七
释水盛,字竺源,自号无住翁,姓范氏,乐平人也。母氏徐,生盛时,祥光照室。及成童,以嬉戏为佛事。年十七依罗山院僧常。初就塾师讲习文义,而盛每从静坐习禅定,且刺指濡血书《金刚经》。常呵之曰:“汝不先明文理,顾能深入禅关耶。”盛曰:“学佛了明生死,岂若儒者拘守章句乎。”及受度,谒月庭忠于蒋山,而孤舟济方居首庭,以皖山诲蒙山者诲之。盛抚几叹曰:“吾已见二老矣。”乃端坐一室,以三百六十骨节,八万四千豪窍,及河山大地咸摄入一念,始觉变易,继凝定双眸,与念为一,汗从背出,亦不知所楚。后三四日,见色闻声渐撼摇不动,乃自信法决可證。因取所携帙,以火焚之,且发愿云:“吾生非深入佛海,当入无间狱也。”闻者惊叹。俄过匡庐,止东林,闻有僧所见不异云门,盛往叩焉。僧以无诚心让之。盛复自厉曰:“今夕必就蒲茵上死尔!”即正襟趺坐,加精进力,如临万人敌,如操滩上舟,不遑他接,夜牛参至极切孤危之际,捐命一跃,不觉如出荆棘,所履之地,忽尔平沈,而秋空素月,娟娟独照,返观自身,湛湛澄澄。唯一念之不忘,犹以坠于断灭,益进弗懈,或静或动,未尝间断。洎归罗山,方全体顿见,十方世界,举皆现前,参之诸祖契證,如镜照镜,坦然明白,自以为开悟。及掌藏钥东林,偶阅“妙喜明心见性非桑门事”之辞,又复致疑,不能释者数日。或谓之曰:“法离唇吻,道绝言诠。子何太滞也。”于是胸中又荡然如洗,然不敢谓已至也。越五年,重晤济于蒋山,济曰:“蒙山尝言栽松道者不具二缘而生,达摩葬熊耳后只履西归,果神通耶,抑法如是也?”盛云:“此形神俱妙而已。”济云:“不然,子他日当知之。”复往无为(州)见无能,教以济所举之言质之。 无能云:“为汝弗解故也。”盛忽大省,尽脱去玄妙知解,历观从前所悟如通宵一梦,梦时非无,及至觉后,绝无所得矣。无能抚其背而祝之曰:“尔后当大弘吾宗也。”盛复辞去,游四明天童。已而归息浮梁之凤游山。时海印如方长荐福,请分座说法。久之,往隐于南巢,巢民柳氏割山地建兰若,延盛居之。地当五峰之下,旧有龙潭五,及盛至,悉乘风雷徙去。元天历己巳,起主西湖之妙果寺,弘阐宗旨,震憾四方,学侣云蒸,有不远数千里而来者。郡守戍将虚己求道,日不暇给。时军书旁午,令僧充役,盛请于郡守刘公,特免其科繇。未几,返南巢故隐,而向慕者愈众,宗藩宣让王累遗使者欲邀致之,以老病固辞。至正丁亥夏四月二十四日黎明,召四众戒勖之,且云:“世尊有言,我今背痛,将入涅槃。吾其时矣。”引纸书偈,端坐而逝。初盛尝自营葬塔于山下,是夜有光如匹练,交烛通贯,顷之,散布峰顶,复合于塔中,弥三夕乃止,巢之居民数十里聚观,骇之。弟子慧月、慧观等奉遗骨瘗焉。寿七十三,腊五十三。 盛制行峻绝,有壁立万仞之意。每垂三关语以示人,多有不契其机者。然其淬砺学徒,必使洞明诸佛心宗,行解相应,以正悟之境自照,久之如透水月华,万浪千波,触之不散,方不被生死阴魔所惑。此盖一生实證实悟,故以之诲人,真切如此。所著语录,虞公邵庵既为之序而行之。宋文宪公濂,复捃其事而铭其塔。
张悌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80—1327 【介绍】: 元庆元路象山人,字信甫,号无为子。早年从方士游,后弃家入武当山紫霄宫。

人物简介

简介
权汉功(권한공),朝鲜人,高丽王朝官员。本贯安东权氏。 权汉功于忠烈王在位期间等第直史馆。忠烈王与忠宣王父子都在元朝的时候,王惟绍等人离间王父子,权汉功为忠宣王的从臣,出仕忠宣王府邸,与崔诚之主选法。忠烈王薨,忠宣王归国后,赐冠带,常常出入宫禁,时不时召见,拜密直副使骤升佥议评理。当时忠宣王经常滞留元朝不归国,从臣们都想要回国。汉功、诚之同掌铨注,贪其贿赂,无意东还。李思温、金深弹劾于徽政院,将权汉功逮捕下狱。忠宣王怒,将此事告诉皇太后。于是权汉功被释放,李思温、金深遭到流放。 忠肃王即位后,表彰权汉功、崔诚之、朴景亮跟随父亲忠宣王之功。忠宣王奉御南游江浙,权汉功与李齐贤跟随。权汉功、崔诚之、李光逢等人跟随忠宣王在大都之时大肆收受贿赂,滥封亲戚故旧为官,使得忠肃王非常不满。1323年,上王忠宣王被流放吐蕃后,权汉功、李光逢、金廷美(金怡)、蔡洪哲、裴廷芝等人被逮捕。权汉功欲自厕所逃跑,但仍被逮捕,同李光逢、蔡洪哲一起籍没家产流放远岛,金廷美则被释放。权汉功、李光逢、蔡洪哲三人没有进入海岛,而是在洪州界聚众扰民。不久后,元朝派人赦免了三人。权汉功怨恨忠肃王,于是投靠了沈王王皓。权汉功纠集沈王的党羽,在慈云寺聚集百官,要求在废黜忠肃王、改立王皓的请愿书上签字。当时忽降大雨冰雹,监察执义尹宣佐便说此是猪狗不如的事,聚集签字,百官纷纷效仿,于是失败了。 权汉功多年跟随忠宣王,为忠宣王所重用,忠宣王在流放吐蕃的时候还向权汉功寄诗,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忠惠王继位后,得知权汉功二室康氏有姿色,派护军朴伊刺赤纳之宫中。伊刺赤先将其强奸,忠惠王得知后大怒,皆扑杀之。忠惠王被逮捕送到了元朝,群臣聚集在旻天寺,商议上书其鸣冤。权汉功说:「昔殷太甲不明于德,伊尹放诸桐三年,然后悛心改行,复于君位。又有一国,介于要冲之地,杀其朝觐诸侯及天子之使,于是天子遣人诛之。又有一国之臣使于他国,及其还,天子之使斩其君首而去,其臣诣尸所陈祭而哭,亦令斩之。今王无道,天子诛之,何得而救乎?」后来权汉功官至都佥议政丞、醴泉府院君。曾奉元朝之命,为太子左赞善。忠定王元年卒,谥文坦。著有文集《一斋逸稿》。 权汉功有二子:权仲达、权仲和。其中权仲和在朝鲜太宗在位期间担任过领议政之职。《高丽史》将权汉功列为奸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02 【介绍】: 明江西永丰人,字尔愚,一说为邹瑾子。建文初以儒官仕周王府。直言极谏,王怒,禁锢之。事闻,帝以朴忠,升御史,迁秦王府长史。闻燕兵入京师,绝食死。

人物简介

简介
王瑶(1345年-1394年),高丽王朝第34任也是最后一任君主(1389年—1392年在位)。他是高丽神宗的七世孙,定原府院君王钧之子,封定昌府院君。1389年冬被李成桂等拥立,1392年被废黜,李成桂即位后降封他为恭让君。1394年被李成桂派人杀死,后被李芳远追封为恭让王,葬于高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10 【介绍】: 明江西贵溪人,字信甫,又字子璿,号正一,又号无为子。嗣汉四十二代天师张正常之子。洪武十年,袭掌道教,时年尚少。善画墨竹兰蕙及山水,以秋林平远图闻名。亦有文学,五言古诗意匠深秀,有三谢韦柳之遗响。其文极论阴符上经之理,而参合于儒家。有《砚泉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子璿,嗣汉四十二代天师正常之蒙子。洪武十年袭掌道教,召见奉天殿。永乐中赐号无为真人。有岘泉集。
高为表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人。官沧州学正。与长芦盐运司知事傅履礼同撰《廉平录》。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扬州府江都人,字为霖。有《诸子拔萃》。
柳梦寅 朝代:

人物简介

简介
柳梦寅,朝鲜王朝时期的作家。字应文,号于于堂。兴阳人。任过吏曹参判官职。曾以北人身份同李尔瞻交际过,但由于废母论时持不同意见而受怀疑,后遇仁祖反正而免遭灾祸。但后来又因奇自献等人被捕,他逃至杨州西山隐居,然而还是被捕入狱。在狱中他试图用诗减罪,写了《孀妇诗》求饶,但还是被判处死刑。他擅长书法,精通篆书、隶书、楷书、草书笔各种书法。他是朝鲜王朝中期的故事文学巨匠。著作有《于于野谈》、《于于集》等。谥号为义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