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368,分158页显示  上一页  6  7  8  9  10  12  13  14  15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若为
难为
为天
有为
有为
为言
为言
为政
能为
人为
自为
自为
为文
为善
为问
《漢語大詞典》:若为(若爲)
(1).怎样;怎样的。南齐书·高逸传·明僧绍:“天子若来,居士若为相对?” 唐 萧意 《长门失宠》诗:“不知金屋里,更贮若为人?” 宋 苏轼 《和沈立之留别诗》之二:“试问别来秋几许,春江万斛若为量?” 清 纳兰性德 《浣纱溪》词:“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 宁调元 《燕京杂诗》:“弦管 燕京 三月天,风沙扑面若为怜?”
(2).怎堪。 唐 王维 《送杨少府贬郴州》诗:“明到 衡山 与 洞庭 ,若为秋月听猿声?” 唐 杜甫 《和裴迪登蜀州东亭》:“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看去乱乡愁。” 唐 白居易 《重到华阳观旧居》诗:“若为重入 华阳观 ,病鬢愁心四十三。”
(3).怎能。《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隔谷歌一》:“食粮乏尽若为活?救我来!救我来!” 唐 孟棨 《本事诗·情感》:“沙场征戍客,寒苦若为眠?” 宋 范成大 《燕堂书事》诗:“耳边情话少,笑口若为开?”
(4).倘若。 唐 雍裕之 《江边柳》诗:“若为丝不断,留取繫郎船。” 唐 白居易 《春至》诗:“若为南国春还至,争向东楼日又长。”
《國語辭典》:难为(難為)  拼音:nán wéi
1.不容易做好。《乐府诗集。卷七三。杂曲歌辞十三。古辞。焦仲卿妻》:「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
2.责备别人或使人为难。《文明小史》第九回:「人都好好的在我这里,一点没有难为他。」
3.幸亏、多亏,有嘉勉的意味。《红楼梦》第六四回:「这真难为你想的到。只是也不可过于赶,热著了倒是大事。」
4.谢人费事或安慰人受委屈的客套话。《红楼梦》第四五回:「难为你。误了你发财,冒雨送来。」
5.糟蹋。《醒世恒言。卷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是火,都要你烧。若是难为了柴,老娘却要计较。」
《韵府拾遗 先韵》:为天(为天)
史记吕不韦传:吕不韦以五百金与子楚为进用,以五百金买奇物玩好,西游秦,求见华阳夫人姊。以物献华阳夫人,因言子楚贤,常曰:楚也以夫人为天,日夜泣思太子及夫人,夫人大喜。
《漢語大詞典》:有为(有爲)
有所为,有缘故。 唐 于濆 《拟古讽》:“草木本无情,此时如有为。” 宋 周密 齐东野语·胡明仲本末:“盖此书有为而作,非徒区区评论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六回:“所以你一进门,我就知道你是有为而来的了。这才是无事不登三寳殿啊。”
《國語辭典》:有为(有為)  拼音:yǒu wéi
1.有所作为。《文选。干宝。晋纪总论》:「今晋之兴也,功烈于百王,事捷于三代,盖有为以为之矣。」《儒林外史》第三九回:「少保若肯留在帐下效力,你也可以借此报效朝廷。正是男子汉发奋有为之时!」
2.佛教用语。指由因缘条件所构成的现象。
《漢語大詞典》:有为法(有爲法)
佛教语。谓因缘所生、无常变幻的现象世界。《金刚经·应化非真分》:“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漢語大詞典》:为言(爲言)
(1).与之说话;与之交谈。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岂寡人不足为言邪?何故哉?”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汾水:“ 辛 貌丑,妻不为言。”
(2).犹为意。史记·管晏列传:“ 管仲 贫困,常欺 鲍叔 , 鲍叔 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漢語大詞典》:为言(爲言)
诈伪之言。为,通“ 伪 ”。《诗·唐风·采苓》:“人之为言,苟亦无信。”《诗·唐风·采苓》:“人之为言,胡得焉。” 孔颖达 疏:“人之诈伪之言。” 陈奂 传疏:“古‘为、伪、譌’三字同。毛诗本作‘为’,读作‘伪’也。为言即谗言,所谓小行无徵之言也。”
分類:诈伪传疏
《國語辭典》:为政(為政)  拼音:wéi zhèng
1.治理国家,执掌国政。《诗经。小雅。节南山》:「不自为政,卒劳百姓。」《左传。宣公元年》:「于是晋侯侈,赵宣子为政,骤谏而不入,故不竞于楚。」
2.指执政者。《仪礼。大射》:「自阼阶前曰:『为政请射。』」汉。郑玄。注:「为政谓司马也。司马,政官,主射礼。」
3.处理政事。唐。宋之问 送许州宋司马赴任诗:「当闻力为政,遥慰我心愁。」
4.做主。《左传。宣公二年》:「畴昔之羊,子为政;今日之事,我为政。」
5.从政为官。如:「奉公守法,克尽职守,是为政第一要务。」《论语。为政》:「子奚不为政?」
《國語辭典》:能为(能為)  拼音:néng wéi
1.称人能力杰出,有所作为。《史记。卷七六。平原君虞卿传》:「而齐赵之深雠可以报矣,而示天下有能为也。」
2.能耐、本领。《红楼梦》第四八回:「为这点子小事,弄得人坑家败业,也不算什么能为。」也作「能耐」。
《國語辭典》:人为(人為)  拼音:rén wéi
人力所作为。如:「人为因素」、「习惯的养成,先由人为,而后渐成自然。」
《漢語大詞典》:自为(自爲)
为自己。《淮南子·兵略训》:“举事以为人者,众助之;举事以自为者,众去之。”史记·苏秦列传:“臣闻忠信者,所以自为也;进取者,所以为人也。” 明 方孝孺 《有子》:“攷诸王制,参诸人情,使君子致仁爱於其亲,非特不欲速朽也,欲速朽者自为之道,不欲以身为天下费也。” 清 周亮工 《书影》卷十:“今世之不粗戇者,大率全躯保妻子,精于自为者。拔一毛以利君亲,有所不为,若孝子者,可以风矣。”
分類:自为自己
《漢語大詞典》:自为(自爲)
(1).自己做;自己治理。管子·国蓄:“则君虽彊本促耕,而自为铸币而无已,乃今使民下相役耳,恶能以为治乎?” 唐 胡曾 《赠渔者》诗:“自为钓竿能遣闷,不因萱草解销忧。” 宋 苏轼 《赐宰相吕公著上第二表乞致仕不允断来章批答》:“宰相不自用,人主不自为。”明史·方国珍传:“臣本庸才,遭时多故,起身海岛,非有父兄相藉之力,又非有帝制自为之心。”
(2).自己做主,自作决定。 唐 王建 《公无渡河》诗:“妇人无力挽断衣,舟沉身死悔难追。公无渡河公自为。”
(3).自然而成。庄子·天地:“大圣之治天下也,摇荡民心,使之成教易俗,举灭其贼心,而皆进其独志,若性之自为,而民不知其所由然。”
(4).看待自己。为,认为。 宋 陈亮 《廷对策》:“臣有以见陛下之未尝以薄待天下之人也。彼亦何忍以异类自为哉!”
《漢語大詞典》:为文
成文,成字。例如:为文犹可识。——·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分類:为文成文
《國語辭典》:为善(為善)  拼音:wéi shàn
行善、做好事。《书经。泰誓中》:「我闻吉人为善,惟日不足。」汉。孔安国。传:「言吉人竭日以为善。」《初刻拍案惊奇》卷二○:「这本话文,出在空缄记,如今依传编成演义一回,所以奉劝世人为善。」
分類:为善行善
《分类字锦》:为问(为问)
杜甫 送韦郎司直归成都诗 为问南溪竹,抽梢合过墙。
分类:为问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