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篆刻  拼音:zhuàn kè
1.推敲字句,琢磨文章。比喻精心为文。《文选。任昉。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固尝钻厉求学而一经不治;篆刻为文而三冬靡就。」
2.雕刻印章。因印章多模仿秦汉古印,采用大小篆体,先写后刻,故称为「篆刻」。
《漢語大詞典》:文心
(1).为文之用心。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序志》:“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
(2).指文章或文思。《三国演义》第七八回:“后人有《鄴中歌》一篇,嘆 曹操 云:‘ 鄴 则 鄴城 水 漳水 ,定有异人从此起,雄谋韵事与文心,君臣兄弟而父子。’” 清 钮琇 觚賸·序赋创格:“又有赋而全不用韵,别创一格,如 南村先生 《病赋》,皆极文心之奇变。” 清 李渔 《闲情偶寄·种植·草本》:“合一岁所开之花,可作天工一部全稿……迨牡丹、芍药一开,则文心笔致俱臻化境,收横肆而归纯熟。”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十一篇:“太平广记……且分类纂辑,得五十五部,视每部卷帙之多寡,亦可知 晋 唐 小説所叙,何者为多,盖不特稗説之渊海,且为文心之统计矣。”
(3).指 南朝 梁 刘勰 的专著文心雕龙。 卷盦 《〈蔽庐丛志〉序》:“语《萧选》《文心》之编,则违戾庸众;吟 杜曲 、 樊南 之句,则匿笑僮僕。” 章炳麟 《校文士》:“史家若 章 邵 二公,记事甚善,其持论亦在《文心》史通间。”
《國語辭典》:报章(報章)  拼音:bào zhāng
1.酬答的书信或诗文。南朝齐。谢朓酬德赋〉:「方含毫而报章,迫纷埃之东鹜。」
2.报纸的通称。如:「报章杂志」。《清史稿。卷二四。德宗本纪二》:「戊子,诏大索康有为、梁启超,毁所著书,阅其报章者并罪之。」
《漢語大詞典》:自文
自为文饰,掩盖过错。 宋 文天祥 《〈指南录〉后序》:“向也,使予委骨於草莽,予虽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於君亲。”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上:“虽间引 仲尼 以自文,而踳駮不中,诞幻无稽,适所以诬蔑之。”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长素 亦知其无可幸免,於是迁就其説以自文。”
《國語辭典》:小说(小說)  拼音:xiǎo shuō
1.琐屑而偏颇的言论。《庄子。外物》:「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
2.专门描写人物故事,有完整布局、情节发展及一贯主题的文学作品。如《水浒传》、《西游记》、《儒林外史》、《红楼梦》等。
《漢語大詞典》:金根
(1).见“ 金根车 ”。
(2). 唐 李绰 尚书故实:“ 昌黎生 者,名父子也,虽教有义方,而性颇闇劣。尝为 集贤 校理,史传中有説金根车处,皆臆断之,曰:‘岂其误歟?必金银车。’悉改根字为银字。至除拾遗,果为諫院不受。俄有以故人子悯之者,因辟为 鹿门 从事。”后因以“金根”为文字遭谬改之典。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小学:“锁定银鐺之名,车改金根之目。” 宋 陈师道 《谢正字启》:“闻浅见轻,但畏金根之谬。” 明 杨慎 《〈周官音诂〉序》:“幸未经学究金根之谬改, 麻沙 俗字之讹刊。”
分類:为文文字
《漢語大詞典》:金根车(金根車)
以黄金为饰的根车。帝王所乘。 汉 蔡邕 独断卷下:“上所乘曰金根车,驾六马,有五色安车、五色立车各一,皆驾四马,是为五时副车。”旧唐书·舆服志:“金根车,朱质,紫油通幰,油画络带,朱丝网,常行则供之。”《三国演义》第一一九回:“建天子旌旗,出警入蹕,乘金根车,备六马。”亦省称“ 金根 ”。《后汉书·舆服志上》:“ 秦 并天下,閲 三代 之礼,或曰 殷 瑞山车,金根之色。” 刘昭 注:“ 殷 人以为大路,於是 始皇 作金根之车。 殷 曰桑根, 秦 改曰金根。《乘舆马赋》注曰:‘金根,以金为饰。’” 晋 潘岳 《藉田赋》:“金根照耀以烱晃兮,龙驥腾驤而沛艾。” 张铣 注:“金根,瑞车也。” 唐 章孝标 《蜀中赠广上人》:“曾持麈尾引金根,万乘前头草五言。”参见“ 根车 ”、“ 金车 ”。
《漢語大詞典》:文考
周文王 死后, 武王 颂之为文考。后用为帝王亡父的尊称。《书·泰誓下》:“予克 受 ,非予武,惟朕文考无罪。” 孔 传:“言 文王 无罪於天下。”后汉书·明帝纪赞:“懋惟帝绩,增光文考。” 唐 张说 《上党旧宫述圣颂》:“尊文考而御天,帝王之孝也。” 宋 秦观 《代贺皇太后生辰表》:“弼成文考,既隆逮下之风,共养 太姜 ,益著《思齐》之美。”
《國語辭典》:搦管  拼音:nuò guǎn
执笔、握笔。唐。白居易新乐府。紫毫笔〉:「搦管趋入黄金阙,抽毫立在白玉除。」
《漢語大詞典》:序引
序和引。二者皆为文体名。“引”大致如序而稍简短。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颂赞:“至於 班 傅 之《北征》《西巡》,变为序引,岂不褒过而谬体哉!” 宋 苏洵 父名 序 , 洵 文因讳序而称引,后人沿用,序、引遂指同一文体。参阅 陈垣 《史讳举例》
《漢語大詞典》:客难(客難)
宾客的问难。亦为文体名。假设客人向自己诘问而进行答辩以申述己见的一种文体。始于 汉 东方朔 的《答客难》。事见汉书·东方朔传:“﹝ 朔 上书欲求试用﹞辞数万言,终不见用。 朔 因著论,设客难己,用位卑以自慰諭。”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杂文:“自对问以来, 东方朔 效而广之,名为《客难》,託古慰志,疏而有辨。”对问,指 宋玉 《对楚王问》北史·文苑传·樊逊:“ 逊 尝服 东方朔 之言,‘陆沉世俗,避世 金马 ’,遂借 陆沈公子 为主人,拟《客难》,制《客诲》以自广。” 宋 张耒 《次韵秦观》:“十年 少游 兄,闭口受客难。”
《漢語大詞典》:文禽
羽毛有文彩的鸟。鸳鸯、紫鸳鸯、锦鸡、孔雀皆可称为文禽。文选·应璩〈与满公琰书〉:“高树翳朝云,文禽蔽緑水。” 李周翰 注:“文綵之鸟也。” 宋 张先 《归朝欢》词:“有情无物不双栖,文禽只合常交颈。” 清 许光治 《并蒂兰》曲:“问芳华谁似同心,有比目文鱼,比翼文禽。”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惜花〉四》:“文禽共惜春将去,秀野欣逢红欲然。”
《漢語大詞典》:属词(屬詞)
谓连缀字句为文章。指写作。世说新语·文学“ 曹辅佐 才如白地明光锦” 刘孝标 注引《中兴书》:“﹝ 曹毗 ﹞好文籍,能属词。” 唐 温庭筠 《送崔郎中赴幕》诗:“发跡岂劳天上柱,属词还得幕中莲。”旧唐书·薛登传:“ 有梁 荐士,雅爱属词; 陈 氏 简贤,特珍赋咏。”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岑参:“﹝ 参 ﹞尤工缀文,属词清尚。”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八篇:“ 梁 客皆善属词, 乘 尤高。”
《漢語大詞典》:奎光
奎宿之光。旧谓奎宿耀光为文运昌明、开科取士之兆。 明 高明 《琵琶记·蔡宅祝寿》:“奎光已透三千丈,风力行看九万程。” 明 李东阳 《春闱校文有作呈诸同考》诗:“满地奎光天咫尺,隔帘人语夜分明。” 明谢谠《四喜记·双桂联芳》:“清世足文儔,万丈奎光烛台斗。”
《漢語大詞典》:文声(文聲)
(1).工于为文的名声。宋史·孔文仲传:“初, 文仲 与弟 武仲 、 平仲 皆以文声起 江西 ,时号三 孔 。” 元 冯子振 《红绣鞋·题小山苏堤鱼唱》曲:“ 东里 先生酒兴, 南州 高士文声。”
(2).指文章与诗歌。 王闿运 《〈八代文粹〉序》:“书契之兴,肇於羲画;文声之比,成於诗乐。”
《國語辭典》:题跋(題跋)  拼音:tí bá
凡写在书籍、碑帖、字画等前面的文字称为「题」,在后面的称为「跋」,总称为「题跋」。内容多为品评、鉴赏、考订、记事等。今多指跋而言。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五。乐律》:「唐昭宗幸华州,登齐云楼,西北顾望京师,作菩萨蛮辞三章,……今此辞墨本犹在陕州一佛寺中,纸札甚草草,予顷年过陕,曾一见之。后人题跋多盈巨轴矣。」《红楼梦》第四二回:「你快画罢,我连题跋都有了,起个名字,就叫『携蝗大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