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仄陋
(1).狭窄简陋。《后汉书·袁闳传》:“居处仄陋,以耕学为业。”《晋书·良吏传·吴隐之》:“数亩小宅,篱垣仄陋。” 唐 柳宗元 《送元秀才下第东归序》:“既游京师,寓居仄陋,无使令之童。” 明 焦竑 《焦氏笔乘·金陵旧事上》:“ 吴隐之 为 广州 刺史,官罢并无还资,篱垣仄陋,妻子寒露。”
(2).卑微。《晏子·重而异者》:“如 婴 者,仄陋之人也。”
(3).指有才德而地位卑微的人。《后汉书·应奉传》:“於是兴学校,举仄陋。” 三国 魏 曹操 《求贤令》:“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 晋 葛洪 《抱朴子·诘鲍》:“昔有 鳏 在下而四岳不蔽,明扬仄陋而元凯毕举。” 明徐复祚《投梭记·应聘》:“扬仄陋,礼意稠,天心厚。”
(4).指不为人所注重的社会下层或鄙陋之处。《汉书·循吏传序》:“及至 孝宣 ,繇仄陋而登至尊。”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采英奇於仄陋,宣皇明於巖穴。”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幕府初开,羣公辟命,求英奇於仄陋,采贤儁於巖穴。”
(2).卑微。《晏子·重而异者》:“如 婴 者,仄陋之人也。”
(3).指有才德而地位卑微的人。《后汉书·应奉传》:“於是兴学校,举仄陋。” 三国 魏 曹操 《求贤令》:“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 晋 葛洪 《抱朴子·诘鲍》:“昔有 鳏 在下而四岳不蔽,明扬仄陋而元凯毕举。” 明徐复祚《投梭记·应聘》:“扬仄陋,礼意稠,天心厚。”
(4).指不为人所注重的社会下层或鄙陋之处。《汉书·循吏传序》:“及至 孝宣 ,繇仄陋而登至尊。”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采英奇於仄陋,宣皇明於巖穴。”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幕府初开,羣公辟命,求英奇於仄陋,采贤儁於巖穴。”
《漢語大詞典》:师匠(師匠)
(1).宗师、大匠,可以为人取法者。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文章》:“ 邢子才 、 魏收 ,俱有重名,时俗準的,以为师匠。” 南朝 梁 王筠 《与云僧正书》:“一代师匠,四海推崇。”
(2).效法。 唐 赵璘 《因话录》卷三:“ 元和 中,后进师匠 韩公 ,文体大变。”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一:“大抵诗以专诣为境,以饶美为材,师匠宜高,捃拾为博。”
(3).指老师的教导。 晋 范宁 《〈春秋穀梁传〉序》:“释《穀梁传》者虽近十家,皆肤浅末学,不经师匠,辞理典据,既无可观。”《魏书·释老志》:“后有沙门 常山 卫道安 性敏,日诵经万餘言,研求幽旨。慨无师匠,独坐静室十二年,覃思构精,神悟妙賾,以前出经,多有舛驳,乃正其乖谬。”
(2).效法。 唐 赵璘 《因话录》卷三:“ 元和 中,后进师匠 韩公 ,文体大变。”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一:“大抵诗以专诣为境,以饶美为材,师匠宜高,捃拾为博。”
(3).指老师的教导。 晋 范宁 《〈春秋穀梁传〉序》:“释《穀梁传》者虽近十家,皆肤浅末学,不经师匠,辞理典据,既无可观。”《魏书·释老志》:“后有沙门 常山 卫道安 性敏,日诵经万餘言,研求幽旨。慨无师匠,独坐静室十二年,覃思构精,神悟妙賾,以前出经,多有舛驳,乃正其乖谬。”
《漢語大詞典》:轻侠(輕俠)
(1).谓为人轻生重义而勇于急人之难。《三国志·吴志·凌统传》:“父 操 ,轻侠有胆气。”《资治通鉴·梁武帝大通二年》:“ 魏 员外散骑常侍 高乾 , 祐 之从子也,与弟 敖曹 、 季氏 皆喜轻侠,与 魏 主有旧。” 金松岑 《文学上之美术观》:“短簫鐃歌,表其清壮;横吹边奏,寄其悲凉;《鞞舞》五曲,显 荆楚 轻侠之态。”
(2).指轻生重义而勇于急人之难的人。《汉书·何并传》:“初, 邛成太后 外家 王氏 贵,而侍中 王林卿 通轻侠,倾京师。”《北史·薛安都传》:“ 安都 少驍勇,善骑射,颇结轻侠,诸兄患之。” 清 恽敬 《与宋于廷书》:“此盖 汉 法连坐,其子之宾客为群盗,故子繫 庐江 。缘 汉 人市好客名,多通轻侠耳。”
(2).指轻生重义而勇于急人之难的人。《汉书·何并传》:“初, 邛成太后 外家 王氏 贵,而侍中 王林卿 通轻侠,倾京师。”《北史·薛安都传》:“ 安都 少驍勇,善骑射,颇结轻侠,诸兄患之。” 清 恽敬 《与宋于廷书》:“此盖 汉 法连坐,其子之宾客为群盗,故子繫 庐江 。缘 汉 人市好客名,多通轻侠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