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53,分31页显示  上一页  4  5  6  7  8  10  11  12  13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鸿徽
不罚
诗宗
德让
名句
贵身
桃人
体恤
默化
直弦
佣工
劫质
度厄
人纲
取鉴
《漢語大詞典》:鸿徽(鴻徽)
大美;大善。多指极为人称誉的美德善行。 南朝 宋 谢庄 《为八座江夏王请封禅表》:“鸿徽洽于海表,威稜震乎沙外。” 唐 阎随侯 《西岳望幸赋》:“邦国之鸿徽克播,帝王之盛事毕陈。” 宋 司马光 《光献慈圣太后挽辞》:“只应彤管在,万古播鸿徽。”
《国语辞典》:不罚(不罚)  拼音:bù fá
指行为人所为之行为已经符合犯罪构成要件,但因特殊情由而不加处罚。如因正当防卫、紧急避难,阻却其行为之违法性或因行为人欠缺责任能力而不罚。
《國語辭典》:诗宗(詩宗)  拼音:shī zōng
1.专门研究《诗经》而为一世所宗仰者。《汉书。卷八八。儒林传。王式传》:「博士江公世为鲁诗宗。」
2.对诗人的敬称。唐。姚合 寄陕州王司马诗:「自当台直无因醉,一别诗宗更懒吟。」
《漢語大詞典》:德让(德讓)
国语·周语下:“昔 史佚 有言‘动莫若敬,居莫若俭,德莫若让,事莫若咨’……居俭动敬,德让事咨,而能避怨,以为卿佐,其有不兴乎!”本谓为人的品德应谦让。后即指礼让。 汉 扬雄 《法言·先知》:“修之以礼义,则下多德让。”汉书·循吏传序:“此廪廪庶几德让君子之遗风矣。” 晋 葛洪 抱朴子·弭讼:“刘君愍德让之凌替,疾民争之损化。”
《國語辭典》:名句  拼音:míng jù
1.著名的句子或短语。
2.文法上称谓语为「名词性」,或名词性词组的句子。如:「这是西瓜。」也称为「判断句」。
《漢語大詞典》:贵身(貴身)
(1).谓贵惜自身。老子:“故贵身於天下,若可託天下。” 朱谦之 校释引 严可均 曰:“‘故贵身於天下’,《御注》作‘贵以身为天下’,与 王弼 同。 河上 作‘故贵以身为天下者’。” 北齐 刘昼 新论·清神:“是以圣人清目而不视,静耳而不听,闭口而不言,弃心而不虑,贵身而忘贱。故尊势不能动,乐道而忘贫。” 唐 宋之问 《奉敕从太平公主游九龙潭寻安平王宴别序》:“以为时和政理,实探道之期;贱物贵身,尚延龄之术。” 明 赵南星 《寿西渠李老亲家八十序》:“深山穷皋之中,往往有隐人焉,遗荣贵身,逃世独处。”
(2).谓使自身为人所贵重。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君子贵其身,而后能及人,是以有礼” 晋 杜预 注:“唯礼可以贵身,贵身故尚礼。”
《國語辭典》:桃人  拼音:táo rén
桃木刻成的木偶。于除夕时挂桃人于门,可用以驱邪。汉。应劭《风俗通义。卷八。桃梗》:「上古之时,有荼与郁垒昆弟二人,性能执鬼,度朔山上立桃树下,简阅百鬼,无道理,妄为人祸害,荼与郁垒缚以苇索,执以食虎。于是县官常以腊除夕,饰桃人,垂苇茭,画虎于门,皆追效于前事,冀以卫凶也。」也称为「桃梗」。
《國語辭典》:体恤(體恤)  拼音:tǐ xù
体谅而怜悯。如:「体恤民情是政府官员所应具备的基本态度。」
《漢語大詞典》:默化
(1).指人的思想或品格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的变化。《弘明集·正诬论》:“圣哲所兴,岂有常地?或发音于此,默化于彼。形教万方,而理运不差。”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潜消其鄙吝,默化其麤顽。” 高歌 《人道主义的失败》:“和他亲近的朋友,无形中都受了他的默化。”
(2).指为人所不知不觉的变更。 宋 苏轼 《与周文之书》:“ 岭 南无大寒甚暑,秋冬之交,勾萌盗发,春夏之际,柯叶潜改,四时之运默化而人不知。”
《漢語大詞典》:直弦
其直如弦。比喻为人耿直。南史·循吏传·郭祖深:“直弦者沦溺沟壑,曲鉤者升进重沓。”参见“ 直如弦 ”。
分類:为人耿直
《漢語大詞典》:直如弦
象弓弦一样直。比喻为人正直。后汉书·五行志一:“ 顺帝 之末,京都童謡曰:‘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鉤,反封侯。’” 南朝 梁 吴均 《从军行》:“微诚言不爱,终自直如弦。”
《國語辭典》:佣工(傭工)  拼音:yōng gōng
受雇为人做工的人。唐。柳宗元 吏商:「廉吏以行商,不役佣工,不费舟车。」
《漢語大詞典》:劫质(劫質)
(1).谓挟持人以为人质。后汉书·董卓传:“ 多 又劫质公卿。所为如是,而君苟欲左右之邪!”新唐书·田令孜传:“ 遘 恶 令孜 劫质天子,生方镇之难,使 玫 进迎乘舆。”
(2).指被挟持的人质。后汉书·桥玄传:“凡有劫质,皆并杀之,不得赎以财宝,开张姦路。”
《漢語大詞典》:度厄
旧时迷信,认为人有灾难,可以禳除逃过,谓之度厄。太平广记卷一引 晋 葛洪 神仙传·老子:“人生各有厄会,到其时,若易名字,以随元气之变,则可以延年度厄。” 隋 杜台卿 玉烛宝典卷一:“元日至於月晦,民并为酺食渡水,士女悉湔裳酹酒於水湄,以为度厄。”
《漢語大詞典》:人纲(人綱)
即人伦纲纪,为人处世的道德准则。 汉 扬雄 《解嘲》:“客嘲 扬子 曰:‘吾闻上世之士,人纲人纪。不生则已,生必上尊人君,下荣父母。’” 三国 魏 曹植 《离友》诗之一:“王旅旋兮背故乡,彼君子兮篤人纲。” 晋 葛洪 抱朴子·弭讼:“人纲始於夫妇,判合拟乎二仪。”
《漢語大詞典》:取鉴(取鑒)
为人所借鉴。 孙犁 《秀露集·〈善闇室纪年〉序》:“一生平平,确实无可取鉴。”
分類:为人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