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仅容旋马(仅容旋马)  拼音:jǐn róng xuán mǎ
宋代李沆为人直谅爱民,虽官居宰相,但宅第的厅事隘小,只容许马身掉转。典出《宋史。卷二八二。李沆传》。后用以形容官吏清廉,不贪虚荣。
《漢語大詞典》:敬终慎始(敬終慎始)
谓处事、为人始终谨慎。语出礼记·表记:“事君慎始而敬终”。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义解·康法朗:“敬终慎始,研覈微章。”
《國語辭典》:解铃还须系铃人(解鈴還須繫鈴人)  拼音:jiě líng hái xū xì líng rén
系在老虎脖子的金铃只有系上去的人能解下来。典出明。瞿汝稷《指月录。卷二三。六祖下第十世。法灯禅师》。比喻由谁制造出来的事端、问题需要当事人去解决。如:「解铃还须系铃人,心病还得心药医,这件事仍须他出面去解决。」
《漢語大詞典》:解纷排难(解紛排難)
谓为人调解纠纷或排除危难。 明 唐顺之 《都督沈紫江生墓碑记》:“御土酋解纷排难不专以恩,洞其阴事,坐獖其牙,是以土酋睦而惧。”参见“ 排难解纷 ”。
《國語辭典》:排难解纷(排難解紛)  拼音:pái nàn jiě fēn
语本《史记。卷八三。鲁仲连邹阳传》:「鲁连笑曰:『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取也。』」指为人解围。《旧唐书。卷一七九。张浚传》:「若能此际排难解纷,陈师鞠旅,共诛寇盗,迎奉銮舆,则富贵功名,指掌可取。」清。李渔《意中缘》第二七出:「况且排难解纷是我辈的常事,何足为奇?」也作「排患解纷」。
分類:邯郸
《漢語大詞典》:没世无闻(没世無聞)
谓终身不为人知。 三国 魏 曹植 《求自试表》:“如微才弗试,没世无闻,徒荣其躯而丰其体……此徒圈牢之养物,非臣之所志也。”
分類:终身为人
《國語辭典》:没没无闻(沒沒無聞)  拼音:mò mò wú wén
没有名气。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补遗。兵部。倭患》:「朱先为将军,有古人风,似不在诸弁下,竟没没无闻,惜哉。」也作「默默无闻」。
《國語辭典》:嚜嚜  拼音:mò mò
不得意的样子。《史记。卷八四。屈原贾生传》:「于嗟嚜嚜兮,生之无故!」也作「墨墨」、「默默」。
《漢語大詞典》:买情(買情)
谓受人财物后为人求情。《说岳全传》第九回:“所以 宗留守 日日想那 岳飞 :‘也不知果是真才实学;也不知是个大财主, 刘节度 得了他的贿赂,买情嘱托?’”
《漢語大詞典》:目不苟视(目不苟視)
眼睛不随便乱看。形容为人正派。 明 李贽 《卓吾论略》:“吾大人何如人哉?身长七尺,目不苟视。”参见“ 目不邪视 ”。
《國語辭典》:目不邪视(目不邪視)  拼音:mù bù xié shì
目光正视,不看不该看的事物。形容品行端正,遵守礼制。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教子》:「怀子三月,出居别宫,目不邪视,耳不妄听。」《三国演义》第一一回:「竺上车端坐,目不邪视。」
《國語辭典》:目不邪视(目不邪視)  拼音:mù bù xié shì
目光正视,不看不该看的事物。形容品行端正,遵守礼制。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教子》:「怀子三月,出居别宫,目不邪视,耳不妄听。」《三国演义》第一一回:「竺上车端坐,目不邪视。」
《漢語大詞典》:姆母
古时为人教育女子的妇人。 北周 庾信 《周仪同松滋公拓跋兢夫人尉迟氏墓志铭》:“姆母习言,公宫教业。”一本作“ 外傅 ”。
《國語辭典》:美容术(美容術)  拼音:měi róng shù
使容貌增美的方法。如:「医学科技的进步,使得美容术也日新月异。」
《國語辭典》:美容院  拼音:měi róng yuàn
替人美化容颜、修饰外貌的场所。如:「为了晚上的喜宴,她特别上美容院打扮了一下。」
《漢語大詞典》:廉而不刿(廉而不劌)
有棱边而不至于割伤人。比喻为人廉正宽厚。礼记·聘义:“廉而不劌,义也。” 孔颖达 疏:“廉,稜也;劌,伤也。言玉体虽有廉稜而不伤割於物,人有义者亦能断割而不伤物,故云义也。”老子:“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
《國語辭典》:蝼蚁尚且贪生(螻蟻尚且貪生)  拼音:lóu yǐ shàng qiě tān shēng
(谚语)比喻一个人要能爱惜生命。元。马致远《荐福碑》第三折:「蝼蚁尚且贪生,为人何不惜命?」《醒世恒言。卷九。陈多寿生死夫妻》:「我儿,蝼蚁尚且贪生,怎的做此短见之事?」也作「蝼蚁尚且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