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属纩(屬纊)  拼音:zhǔ kuàng
人临终前,将棉絮置其口鼻附近,以观察其气息的有无。《礼记。丧大记》:「属纩以俟气绝。」也作「紸纩」。
《漢語大詞典》:临绝(臨絶)
犹临终。 汉 王充 论衡·四讳:“ 曾子 重慎,临絶效全,喜免毁伤之祸也。” 唐 韩愈 《祭柳子厚文》:“嗟嗟 子厚 ,今也则亡,临絶之音,一何琅琅!” 明 李东阳 《凉风台》诗:“君不见 晋阳 书中临絶语,曾为 乐陵 求乐处。”
分類:临绝临终
《國語辭典》:垂绝(垂絕)  拼音:chuí jué
将死。宋。周煇《清波别志。卷下》:「历叙多年不为人作碑志,所辞拒者数十家,后复辞刘原父垂绝之托。」
《漢語大詞典》:临没(臨没)
(1).犹临终。 北齐 刘昼 新论·崇学:“故 宣尼 临没,手不释卷。” 清 龚炜 《道闻五妹凶问》:“闻其临没时方夜膳,抚其子多作身后语,顿尔咯血,医药罔效。”
(2).谓(物体)将消失之时。南齐书·天文志下:“四月丙申,有流星如三升器……临没如连珠。”
分類:临终消失
《漢語大詞典》:临困(臨困)
犹临终。后汉书·卢植传:“ 初平 三年卒。临困,勑其子俭葬於土穴,不用棺椁,附体单帛而已。”
分類:临终
《漢語大詞典》:启四体(啓四體)
谓临终。 晋 陆机 《叹逝赋》:“启四体而深悼,惧兹形之将然。”参见“ 启手启足 ”。
分類:临终
《漢語大詞典》:启手启足
语本论语·泰伯:“ 曾子 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 朱熹 集注:“ 曾子 平日,以为身体受於父母,不敢毁伤,故於此使弟子开其衾而视之。”后因以“启手启足”为善终的代称。《晋书·陶侃传》:“臣年垂八十,位极人臣,启手啟足,当復何恨!”《周书·明帝纪》:“朕得启手启足,从先帝於地下,实无恨於心矣。”北史·薛濬传:“既而创鉅衅深,不胜荼毒,启手启足,幸及全归。”亦省作“ 启手足 ”。 唐 白居易 《故滁州刺史赠刑部尚书荥阳郑公墓志铭》:“逮启手足,卒如其志。” 宋 苏轼 《答孙志康书》:“藏之家笥,须不肖启手足日,乃出之也。”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若幸启手足,必当襚我以道服,瘞我于支提。”
分類:为善善终
《國語辭典》:遗言(遺言)  拼音:yí yán
人在临终前所遗留的言辞。《薛仁贵征辽事略》:「怀玉曰:『父死有遗言,臣当战之。』」《儒林外史》第一回:「我儿可听我的遗言,将来娶妻生子,守著我的坟墓,不要出去做官。」也称为「遗嘱」。
《漢語大詞典》:遗意(遺意)
(1).死者生前或临终时的意见、愿望。《后汉书·刘恺传》:“故 居巢侯 刘般 嗣子 愷 ,当袭 般 爵,而称父遗意,致国弟 宪 ,遁亡七年,所守弥篤。”三国志·魏志·东海定王霖传:“ 明帝 即位,以先帝遗意,爱宠 霖 异於诸国。”陈书·袁泌传:“其子述 泌 遗意,表请之,朝廷不许,赠金紫光禄大夫,謚曰 质 。”
(2).指前人的心愿、意见。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故一·起居注:“ 江陵相 定议,以修撰、编、检、史官充日讲者,日轮一员,记注起居,兼録圣諭詔册等。今日之制,即本 江陵 遗意也。”
(3).前人或古代事物留下的意味、旨趣。 宋 梅尧臣 《省符上人》诗:“独闻依旧坐焚香,尚把残编讨遗意。” 清 梁章钜 浪跡续谈·玉皇山:“《杭州府志》云: 龙山 者, 钱氏 郊天之所,释老之谈,或云 阿育王 ,或云 玉皇 ,皆祀天遗意也。” 郁达夫 《过去》:“所以这港市的建筑,还带着些当时的时代性,很有一点中古的遗意。”
《漢語大詞典》:忍死
谓临终不肯绝气,有所期待;在死前勉力从事。三国志·魏志·明帝纪“ 宣王 顿首流涕” 南朝 宋 裴松之 注:“朕忍死待君,君其与 爽 辅此。” 唐 卢纶 《栖岩寺隋文帝马脑盏歌》:“山中老僧眉似雪,忍死相传保扃鐍。” 唐 李商隐 《代仆射濮阳公遗表》:“灶乏传薪之火,餘焰几何?隙无留影之驹,残光即尽。叩心恋闕,忍死封章。” 清 谭嗣同 《狱中题壁》诗:“望门投止思 张俭 ,忍死须臾待 杜根 。”
《國語辭典》:顾命(顧命)  拼音:gù mìng
1.《书经》篇名。为周成王临终前的遗命。
2.天子的遗诏。《晋书。卷六。明帝纪》:「敬听顾命,任托付之重,同心断金,以谋王室。」《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下》:「世宗大惭,召范质等入言嗹命,谓质曰:『王著,藩邸故人,朕若不起,当相之!』」
3.顾及生命。唐。王维 与工部李侍郎书:「畏贼顾望,贡献不至,莫有斗心。侍郎慨然,枕戈泣血,奋不顾命,捍卫圣主。」《宋史。卷二五五。列传。康延泽》:「帅师讨贼,奋不顾命;垂老之年,殒身锋镝。」
《漢語大詞典》:东封(東封)
汉 司马相如 临终前作《封禅文》,盛颂 汉 德宏大,请 武帝 东幸封 泰山 、禅 梁父 、以彰功业。 相如 卒后八年, 武帝 从其言,东至 泰山 行封禅事。事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后因以“东封”谓帝王行封禅事,昭告天下太平。 南朝 陈后主 《入隋侍宴应诏》诗:“太平无以报,愿上东封书。” 宋 陆游 《道室杂题》诗之三:“服之刀圭齿髮换,要看东封告太平。” 明 高明 《琵琶记·杏园春宴》:“时清莫报君恩重,惟有一封书上劝东封。” 章炳麟 《时危》诗之三:“笑杀后来 陈叔寳 ,献书犹自请东封。”
《漢語大詞典》:凭几(憑几)
(1).书·顾命:“皇后凭玉几,道扬末命。”后以“凭几”指帝后临终付托。 宋 苏轼 《答许状元启》:“先皇帝未明求衣,久已格於至治,洮盥凭几,尚不忘於选贤。”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内阁·隆庆七相之去:“至 穆宗 凭几,仅 高 张 二公受遗。”明史·后妃传二·穆宗孝定李太后:“先生亲受先帝付託,其朝夕纳诲,终先帝凭几之谊。”
(2).凭靠几案。 唐 韩愈 《代张籍与李浙东书》:“閤下凭几而听之,未必不如听吹竹弹丝、敲金击石也。” 清 龚自珍 《明良论二》:“凭几其杖,顾盼指使,则徒隶之人至。”
靠在几上。 宋 朱熹 《答陈才卿书》:“ 熹 今年足疾为害甚於常年,气全满,凭几不得,缘此礼书不得整顿。” 宋 毛幵 《满江红·怀家山作》词:“但等閒、凭几看南山,云相逐。”
《國語辭典》:送终(送終)  拼音:sòng zhōng
1.在父母或亲长临终前服侍于旁。也指办理父母或亲长丧事。《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三:「你娘今日死了,实是囊底无物,送终之具,一无所备。」《儒林外史》第一七回:「这早晚我若死了,就不能看见他在跟前送终!」
2.了结性命,断送毁灭。如:「你这么大意露白钱财,不怕别人把你送终。」
《國語辭典》:遗表(遺表)  拼音:yí biǎo
从前大臣临死前所起的遗言章奏,死后上陈于君主,称为「遗表」。《宋史。卷二五六。赵普传》:「周显德初,永兴军节度刘词辟为从事,词卒,遗表荐普于朝。」《三国演义》第一二回:「将陶谦遗表,申奏朝廷。」也称为「遗摺」。
《國語辭典》:先令  拼音:xiān lìng
英国的货币。英语shilling的音译。为一镑的二十分之一,等于十二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