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34
词典
17
分类词汇
17
共17,分2页显示
1
2
2
下一页
分类词汇
临危
熊经
危国
断生
践机
瓦解星散
夕惕若厉
悬崖勒马
临危不乱
临危效命
勒马悬崖
见危受命
蝮蛇螫手,壮士解腕
临死不怯
临危不挠
《國語辭典》:
临危(臨危)
拼音:
lín wéi
1.置身险境。《三国志。卷三。魏书。明帝纪》:「司马懿临危制变,擒渊可计日待也。」晋。
潘岳
〈
西征赋
〉:「临危而智勇奋,投命而高节亮。」《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一:「这也还道是临危时节,无暇及此了。」
2.病危或临终时。《三国演义》第五四回:「你直如此将我看承得如无物!我姐姐临危之时,分付你甚么话来?」
分類:
面临
临危
危难
病重
《國語辭典》:
临危不顾(臨危不顧)
拼音:
lín wéi bù gù
遇到危难时能挺身而起,不犹豫、回顾。《三国志。卷四。魏书。三少帝纪。陈留王奂纪》:「和、琇、抚皆抗不挠,拒会凶言,临危不顾,词指正烈。」《周书。卷三四。赵善等传。史臣曰》:「自三方鼎峙,群雄竞逐,俊能驰鹜,各吠非主,争奋厉其智勇,思赴蹈于仁义,临危不顾,前哲所难。」也作「临危不惧」。
分類:
遇到
危难
毫不
顾惜
惜生
生命
《漢語大詞典》:
熊经(熊經)
(1).如熊攀树而悬。形容人临危恐惧之状。
《文选·宋玉〈高唐赋〉》
:“倾岸洋洋,立而熊经。久而不去,足尽汗出。” 李善 注:“言岸既将倾,水流又迅,故立者恐惧,而似熊经。倾岸之势,其水洋洋,避立之处,如熊之在树。” 张铣 注:“熊经,如熊攀树而立,其身僂佝。”
(2).古代导引养生之法。状如熊攀树而悬。 明
唐顺之
《赠袁御医芳洲》
诗:“熊经自信窥真诀,鸿寳还将献至尊。” 清
王图炳
《游仙》
诗:“青雀西飞绕 集灵 , 麻姑 仙诀悟熊经。”参见“ 熊经鸟申 ”、“ 熊经鴟顾 ”。
分類:
如熊
导引
养生
临危
恐惧
《漢語大詞典》:
危国(危國)
(1).谓局势不安宁、面临危急的国家。
《
战国策·东周策
》
:“夫存危国,美名也;得九鼎,厚寳也。”
《
史记·苏秦列传
》
:“今主君欲一天下,收诸侯,存危国,寡人谨奉社稷以从。”
《
后汉书·独行传·李业
》
:“危国不入,乱国不居。”
(2).危害国家。
《
晏子春秋·问上十七
》
:“不从欲以劳民,不修怒而危国。”
《史记·李斯列传》
:“臣闻之,臣疑其君,无不危国;妾疑其夫,无不危家。”
《
后汉书·杨震传
》
:“昔 郑严公 从母氏之欲,恣骄弟之情,几至危国,然后加讨,
《
春秋
》
讥之。”
分類:
危害
局势
国家
不安
安宁
面临
临危
危急
《漢語大詞典》:
断生(斷生)
临危难而求必生。
《
韩非子·初见秦
》
:“夫断死与断生者不同,而民为之者,是贵奋死也。” 陈奇猷 集释引 高亨 曰:“断,犹必也。趋难而誓必死谓之断死,临难而求必生谓之断生。”
分類:
临危
危难
《漢語大詞典》:
践机(踐機)
谓身临危险之地。机,通“ 几 ”,危殆。
《
宋书·顾觊之传
》
:“若乃越难趋险,逡巡弗获,履危践机,僶俛从事,愚之所司,圣亦何为。”
分類:
临危
危险
危殆
《國語辭典》:
瓦解星散
拼音:
wǎ jiě xīng sàn
比喻离散、崩溃。宋。
司马光
义勇第五劄子
:「殊不知彼皆队舞聚戏之类,若闻胡寇之来,则瓦解星散不知所之矣。」也作「瓦解星飞」。
分類:
破碎
离散
临危
纷纷
离去
《國語辭典》:
夕惕若厉(夕惕若厲)
拼音:
xì tì ruò lì
语出《易经。乾卦。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谓终日戒惧谨慎,如处忧危之地,不敢稍加懈怠。《周书。卷五。武帝纪上》:「洎予小子,弗克遵行,惟斯不安,夕惕若厉。」
分類:
朝夕
戒惧
临危
危境
不敢
《國語辭典》:
悬崖勒马(懸崖勒馬)
拼音:
xuán yá lè mǎ
濒临悬崖而能及时勒住奔马。引申为人们警悟险境,及时回头。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八。如是我闻二》:「书生曰:『然则子魅我耳。』推枕遽起,童亦艴然去。书生悬崖勒马,可谓大智慧矣。」也作「临崖勒马」。
分類:
行至
陡崖
马勒
勒住
不继
继续
前进
面临
临危
危险
《国语辞典》:
临危不乱(临危不乱)
拼音:
lín wéi bù luàn
面临危难时,仍然能够冷静思考,沉著应对。如:「他为人沉稳,临危不乱,颇有大将之风。」
分类:
面临
临危
危难
仍然
能够
冷静
静思
思考
沉著
应对
《国语辞典》:
临危效命(临危效命)
拼音:
lín wéi xiào mìng
面临危难时,能英勇无私,牺牲生命。宋。欧阳修〈谢复龙图阁直学士表〉:「徒因学古之勤,粗识事君之节,苟临危效命,尚当不顾以奋身,况为善无伤,何惮竭忠而报国。」也作「临危致命」。
分类:
面临
临危
危难
英勇
无私
牺牲
生命
《国语辞典》:
勒马悬崖(勒马悬崖)
拼音:
lè mǎ xuán yá
来到悬崖前而能勒住马的奔势。比喻人面临危险境地时,能体悟明辨,及时回头。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一六。姑妄听之二》:「偶差一念,魔障遂生。幸道力原深,故忽迷忽悟,能勒马悬崖耳。」
分类:
来到
悬崖
勒住
人面
面临
临危
危险
险境
境地
《国语辞典》:
见危受命(见危受命)
拼音:
jiàn wéi shòu mìng
面临危难时,毅然接受托付,勇于献身。如:「在国家危难时,他能见危受命,置个人死生于度外,实在令人敬佩。」《新唐书。卷二○一。文艺列传上。袁朗》:「谊曰:『夫门户者,历世名节为天下所高,老夫是也。山东人尚婚媾,求禄利耳,至见危受命,则无人焉,何足尚邪?』沛大惭。」唐。齐论〈赵州刺史何公德政碑〉:「见危受命全其节,临难抗志忘其身。」也作「见危致命」、「见危授命」。
分类:
面临
临危
危难
接受
受托
托付
勇于
献身
《漢語大詞典》:
蝮蛇螫手,壮士解腕(蝮蛇螫手,壯士解腕)
比喻面临危急,当弃小以全大。语本
《
史记·田儋列传
》
:“蝮螫手则斩手,螫足则斩足。何者?为害於身也。”
《
资治通鉴·梁武帝中大通二年
》
:“帝梦手持刀自割落十指,恶之,告 徽 及 杨侃 , 徽 曰:‘蝮蛇螫手,壮士解腕。割指亦是其类,乃吉祥也。’”亦省作“ 蝮螫解腕 ”。 元
王恽
《双庙怀古》
诗:“二公明此机,死守誓不变。虽危所保大,如蝮螫解腕。”
分類:
面临
临危
危急
《國語辭典》:
临死不怯(臨死不怯)
拼音:
lín sǐ bù què
面对死亡却不懦弱。意谓人胆壮志坚。宋。洪迈《东坚乙志。卷三。韩蕲王诛盗》:「为言此人临死不怯,似亦可用。」也作「临死不恐」。
分類:
面临
临危
危险
毫不
胆怯
《國語辭典》:
临危不挠(臨危不撓)
拼音:
lín wéi bù náo
遇到危难时能坚定意志,不屈不挠。《周书。卷四六。孝义传。李棠等传。史臣曰》:「李堂、柳桧并临危不挠,视死如归,其壮志贞情,可与青松白玉比质也。」
分類:
临危
不屈
英勇
坚贞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