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事 → 叓事”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典故 
贯珠歌
 
临事断
  
相关人物
师乙


《礼记注疏》卷三十九〈乐记〉
师乙曰:「乙贱工也,何足以问所宜?请诵其所闻,而吾子自执焉。爱者宜歌《商》。温良而能断者宜歌《齐》。夫歌者,直己而陈德也。动己而天地应焉,四时和焉,星辰理焉,万物育焉。故商者,五帝之遗声也。宽而静,柔而正者宜歌《颂》。广大而静,疏远而信者宜歌《大雅》。恭俭而好礼者,宜歌《小雅》,正直而静,廉而谦者宜歌《风》。肆直而慈爱,商之遗声也,商人识之,故谓之《商》。齐 者,三代之遗声也,齐人识之,故谓之齐,明乎商之音者,临事而屡断;明乎齐 之音者,见利而让。临事而屡断,勇也。见利而让,义也。有勇有义,非歌孰能保此?故歌者,上如抗,下如队,曲如折,止如槁木,倨中矩,句中金句,累累乎端如贯珠。故歌之为言也,长言之也。说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长言 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子贡问乐。

例句

壮公临事断,顾步涕横落。 杜甫 过郭代公故宅

连璧座中斜日满,贯珠歌里落花频。 段成式 和徐商贺卢员外赐绯

歌声凝贯珠,舞袖飘乱麻。 白居易 和新楼北园偶集

《漢語大詞典》:临事(臨事)
(1).谓遇事或处事。晏子春秋·杂下十二:“临事守职,不胜其任,则过之。”汉书·雋不疑传赞:“ 雋不疑 学以从政,临事不惑,遂立名迹,终始可述。” 宋 朱熹 《上宰相书》:“谋国之计,乖戾若此,临事而悔,其可及哉!”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是徒知养静而不用克己工夫也。如此,临事便要倾倒。” 许地山 《缀网劳蛛·商人妇》:“你造作时是苦,希望时是乐;临事时是苦,回想时是乐。” 沈从文 《从文自传·预备兵的技术班》:“操演时因为有镇守使署中的参谋长和别的许多军官在场,临事虽不免有点慌张,但一切动作做得还不坏。”
(2).特指治理政事。管子·立政:“临事不信於民者,则不可使任大官。” 三国 吴 韦昭 《博弈论》:“其在朝也,竭命以纳忠,临事且犹旰食,而何暇博弈之足躭?”新唐书·杨恭仁传:“ 仁寿 中,累迁 甘州 刺史,临事不苛细,徼人安之。” 宋 周必大 《二老堂杂志·袁安吴雄葬地》:“按 安 理 楚 狱之连繫,还 匈奴 之生口,临事如此,平时用心仁恕可知矣。”
《国语辞典》:临事以惧(临事以惧)  拼音:lín shì yǐ jù
处事小心谨慎。如:「他临事以惧的态度,让主管很放心把重大的事情交由他处理。」
《國語辭典》:临事而惧(臨事而懼)  拼音:lín shì ér jù
处事戒惧谨慎。《论语。述而》:「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不能训章明法,临事而惧。」
《分类字锦》:临事屡断(临事屡断)
礼记》:临事而屡断,勇也。
分类:
《漢語大詞典》:临事制变(臨事制變)
见“ 临机制变 ”。
《國語辭典》:临机制变(臨機制變)  拼音:lín jī zhì biàn
临事能制定应变的方法。《周书。卷二八。列传。陆腾》:「必望临机制变,未敢预陈。」唐。吴武陵〈上韩舍人行军书〉:「夫临机制变,又何可数?昔司马宣王征孟达,则八道急攻;征公孙文懿,则舍其锐而趋其虚缓以挠,各从其利也。」
《國語辭典》:当事(當事)  拼音:dāng shì
临事。《国语。鲁语上》:「贤者急病而让夷,居官者当事不避难,在位者恤民之患,是以国家无违。」
《漢語大詞典》:勇于(勇於)
亦作“ 勇於 ”。 谓临事不退缩,不推委。孔丛子·诘墨:“且 子路 为人勇于见义,纵有豚酒,不以义不取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五回:“这位先生可谓勇於为善的了。” 柯岩 《特邀代表》:“埋头实践,独立思考,勇于探索。”
《漢語大詞典》:抚事(撫事)
(1).追思往事;感念时事。 南朝 宋 傅亮 《为宋公修张良庙教》:“灵庙荒顿,遗像陈昧。抚事怀人,永叹寔深。” 唐 杜甫 《羌村》诗之二:“萧萧北风劲,抚事煎百虑。” 宋 陆游 《夜过鲁墟》诗:“百年几兴废,抚事一凄愴。” 明 高启 《草书歌赠张宣》:“览时抚事每有感,胸次矹硉何由平?”
(2).犹临事,遇事。 宋 王安石 《寄吴冲卿》诗:“物变极万殊,心通才一曲。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
(3).招抚之事。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一章:“倘若抚事可成……国家即可无东顾忧。”
《漢語大詞典》:朽索
朽腐的绳索。《书·五子之歌》:“予临兆民,懔乎若朽索之驭六马。”后因以为典,比喻临事虑危,时存戒惧。 唐 元稹 《乐为御赋》:“听析招之什冀絶跡於覆车,赋盘游之词俾虑危於朽索。” 明 张居正 《应制题画马》诗之一:“非缘爱物图神骏,要识兢兢朽索心。”
《國語辭典》:魄力  拼音:pò lì
处理事务时所具有的胆识和果断力。如:「他办事很有魄力。」
《國語辭典》:抱佛脚(抱佛腳)  拼音:bào fó jiǎo
信仰佛教,钻研佛理。唐。孟郊读经〉诗:「垂老抱佛脚,教妻读黄经。」后比喻平时没有准备,临时仓皇应付。《喻世明言。卷一○。滕大尹鬼断家私》:「自从倪太守亡后,从不曾见善继一盘一盒,岁时也不曾酒杯相及。今日大块银子送来,正是『闲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各各暗笑,落得受了买东西吃。」
《漢語大詞典》:优游不断(優游不斷)
临事犹豫,不能决断。《汉书·元帝纪赞》:“而上牵制文义,优游不断, 孝宣 之业衰焉。” 晋 袁宏 后汉纪·和帝纪下:“ 酺 怒,廷叱之。 称 乃奏 酺 以为怨望。上以 酺 先帝师,优游不断,詔公卿廷议之。” 明 归有光 《河南策问对二道》:“ 孝元 固已自知之,卒以优游不断,堕 宣帝 之业,可为来世之永鑑。”
《漢語大詞典》:置棋不定
弈棋时不知如何下子。比喻临事犹豫不决。 宋 李纲 《议责成》:“譬犹弈者,置棋不定,不足以胜敌。”参见“ 举棋不定 ”。
《國語辭典》:举棋不定(舉棋不定)  拼音:jǔ qí bù dìng
本指拿著棋子,不能决定下一步怎样下。语出《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后比喻做事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唐。刘肃《大唐新语。卷一二。酷忍》:「晋王仁厚,守文之良主也。且举棋不定,前哲所戒,储位至重,岂宜数易?」
《國語辭典》:泰然自若  拼音:tài rán zì ruò
形容遇到紧急或危难的情况时,仍能沉著镇定而不惊惶失措。《金史。卷八二。颜盏门都传》:「有敌忽来,虽矢石至前,泰然自若,乃号令士卒如平时,由是人益安附,而功易成焉。」
《國語辭典》:珠喉  拼音:zhū hóu
语本唐。李商隐〈拟意〉诗:「银河扑醉酒,珠串咽歌喉。」形容歌喉宛转圆润。明。张凤翼《红拂记》第五出:「试新声奏商,杂管更调簧,珠喉转嘹喨。」
《漢語大詞典》:珠贯(珠貫)
(1).珠串。常以形容清泉飞泻。 唐 张说 《扈从幸韦嗣立山庄应制》诗:“悬泉珠贯下,列帐锦屏舒。”
(2).形容歌声婉转或文辞流畅。 唐 白居易 《小童吹觱篥歌》:“急声圆转促不断,轢轢轔轔似珠贯。” 宋 苏轼 《有美堂和周邠见寄》之二:“歌喉不共听珠贯,醉面何因作纈纹。” 明 宋濂 《故务光先生张公墓碣铭》:“作为文章,珠贯玉联,有台阁之风。”
《國語辭典》:贯珠(貫珠)  拼音:guàn zhū
成串的珠子。比喻声音美妙动听。《礼记。乐记》:「故歌者上如抗,下如队,曲如折,止如槁木,倨中矩,句中钩,累累乎端,如贯珠。」
《國語辭典》:贯通(貫通)  拼音:guàn tōng
1.穿越、沟通。如:「这条干道贯通整个城市,带动了经济的成长与繁荣。」《清史稿。卷二六八。列传。田六善》:「若贼东出则东应,贼西出则西应,疲我师徒,分我威力,固原围解,贼气贯通,此断断不可者也。」
2.全面透彻地领会、深切知晓。《朱子语类。卷四一。论语。颜渊篇上》:「千条万绪,贯通来只是一个道理。夫子所以说『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忠恕而已矣』,是也。」《儒林外史》第一回:「这王冕天性聪明,年纪不满二十岁,就把那天文、地理、经史上的大学问,无一不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