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后不食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午中以后不食也。所谓不过中食戒是。释氏要览上曰:「处处经云:佛言中后不食有五福:一少淫,二少睡,三得一心,四无下风,五身得安乐。」
【佛学常见辞汇】
中午之后不再吃东西。
(术语)谓午中以后不食也。所谓不过中食戒是。释氏要览上曰:「处处经云:佛言中后不食有五福:一少淫,二少睡,三得一心,四无下风,五身得安乐。」
【佛学常见辞汇】
中午之后不再吃东西。
中流
【佛学大辞典】
(术语)譬烦恼也。以众生为烦恼,在生死之中流故也。维摩经阿閦佛品曰:「不此岸,不彼岸,不中流。」注曰:「生曰:此岸者生死也,彼岸者涅槃也,中流者结使也。」
(术语)譬烦恼也。以众生为烦恼,在生死之中流故也。维摩经阿閦佛品曰:「不此岸,不彼岸,不中流。」注曰:「生曰:此岸者生死也,彼岸者涅槃也,中流者结使也。」
中悔
【佛学大辞典】
(术语)信仰不坚固,先信后疑,遂中途破悔其所信也。
(术语)信仰不坚固,先信后疑,遂中途破悔其所信也。
中草
【佛学大辞典】
(譬喻)三草二木之一。(参见:三草二木)
【三藏法数】
中草喻声闻、缘觉也,谓此二乘之人,蒙佛法雨,而于大乘根渐增长,故名中草。
(譬喻)三草二木之一。(参见:三草二木)
【三藏法数】
中草喻声闻、缘觉也,谓此二乘之人,蒙佛法雨,而于大乘根渐增长,故名中草。
三草二木
【佛学大辞典】
(譬喻)法华经药草喻品所说。以譬五乘之机类:「一切众生闻我法者,随力所受,住于诸地,或处人天转轮圣王释梵诸王,是小药草。知无漏法,能得涅槃,起六神通,及得三明,独处山林,常行禅定,得缘觉證,是中药草。求世尊处,我当作佛行精进定,是上药草。又诸佛子,专心佛道,常行慈悲,自知作佛决定无疑,是名小树。安住神通,转不退轮,度无量亿百千众生,如是菩萨名为大树。」以此配于通途之五乘(五乘有通别二种),则如图。然菩萨乘中之大草二木,诸宗各依其字义,解释不同。天台如其次第配于藏通别三教之菩萨,而摄圆教之菩萨,然则三草二木即五乘,但示方便乘之机之差别耳。见法华文句七。嘉祥以大草二木如其次第配于三僧祇之菩萨。初地以前之菩萨为大草,至七地为小树,八地已上为大树。见法华义疏。慈恩以大草与二木为总别,大草者,对于人天二乘,总名菩萨为大草。二木者,更分别大草,以地前为小树,地上为大树。见法华玄赞七。又慈恩以此配于五性各别之三无二有,三草配于无性与定性声闻,定性缘觉之三者,二木为不定性菩萨与定性二者。见法华玄赞。
(譬喻)法华经药草喻品所说。以譬五乘之机类:「一切众生闻我法者,随力所受,住于诸地,或处人天转轮圣王释梵诸王,是小药草。知无漏法,能得涅槃,起六神通,及得三明,独处山林,常行禅定,得缘觉證,是中药草。求世尊处,我当作佛行精进定,是上药草。又诸佛子,专心佛道,常行慈悲,自知作佛决定无疑,是名小树。安住神通,转不退轮,度无量亿百千众生,如是菩萨名为大树。」以此配于通途之五乘(五乘有通别二种),则如图。然菩萨乘中之大草二木,诸宗各依其字义,解释不同。天台如其次第配于藏通别三教之菩萨,而摄圆教之菩萨,然则三草二木即五乘,但示方便乘之机之差别耳。见法华文句七。嘉祥以大草二木如其次第配于三僧祇之菩萨。初地以前之菩萨为大草,至七地为小树,八地已上为大树。见法华义疏。慈恩以大草与二木为总别,大草者,对于人天二乘,总名菩萨为大草。二木者,更分别大草,以地前为小树,地上为大树。见法华玄赞七。又慈恩以此配于五性各别之三无二有,三草配于无性与定性声闻,定性缘觉之三者,二木为不定性菩萨与定性二者。见法华玄赞。
中根
【佛学大辞典】
(术语)六根之利钝,有上中下三者,有非利非钝之六根者,谓之中根。
(术语)六根之利钝,有上中下三者,有非利非钝之六根者,谓之中根。
中乘
【佛学大辞典】
(术语)缘觉乘之异名。是在三乘之中位,故名。多论一曰:「小乘所得三乘同知,中乘所得二乘共知,唯佛所得二乘不知,独佛自知。」法华文句四曰:「身子迦叶等,悉是中乘根性。」
(术语)缘觉乘之异名。是在三乘之中位,故名。多论一曰:「小乘所得三乘同知,中乘所得二乘共知,唯佛所得二乘不知,独佛自知。」法华文句四曰:「身子迦叶等,悉是中乘根性。」
中呗
【佛学大辞典】
(仪式)法会举梵呗之偈,有初中后三节。其中节曰中呗。
(仪式)法会举梵呗之偈,有初中后三节。其中节曰中呗。
中峰
【佛学大辞典】
(人名)元天目山之普应国师。名明本,号中峰,钱塘人。自幼切求佛法,昼夜励精。后参天目山高峰妙和尚,大悟彻底。说法无碍,著书若干。仁宗闻而聘之,不至。制金文之伽梨衣赠之,并赐号佛日广慧普应国师。至元三年寂,寿六十一。有广录三十卷行于世。见中峰和尚行录。
(人名)元天目山之普应国师。名明本,号中峰,钱塘人。自幼切求佛法,昼夜励精。后参天目山高峰妙和尚,大悟彻底。说法无碍,著书若干。仁宗闻而聘之,不至。制金文之伽梨衣赠之,并赐号佛日广慧普应国师。至元三年寂,寿六十一。有广录三十卷行于世。见中峰和尚行录。
中般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五种不还之一。不还之圣者自欲界而生于色界之中有之身,證罗汉果而般涅槃也。
【三藏法数】
中即中阴,般即般涅槃也。谓此人于欲界死已,未到色界,即于中间阴身,显发圣道,而般涅槃也。(梵语般涅槃,华言灭度。)
(术语)五种不还之一。不还之圣者自欲界而生于色界之中有之身,證罗汉果而般涅槃也。
【三藏法数】
中即中阴,般即般涅槃也。谓此人于欲界死已,未到色界,即于中间阴身,显发圣道,而般涅槃也。(梵语般涅槃,华言灭度。)
中阴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云中有。死此生彼,中间所受之阴形也。阴者五阴之阴(新译云五蕴),俱舍宗以为有一定之中阴,成实宗以为无之,大乘宗以为有无不定。谓极善极恶之人,无中阴,直至所至。馀皆有之。大乘义章八曰:「命报终谢,名为无有。生后死前,名为本有。两身之间,所受阴形,名为中有。」文句四曰:「中阴倒悬诸根皆毁坏。」(参见:中有)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中有。(参见:中阴身)
【佛学次第统编】
欲海回狂云:「识离此形躯,其名曰中阴。一入胞胎后,此相忽然隐。譬之暗中灯,灯灭还晦冥。六道十七相,智者宜观省。」涅槃经云:「临命终时,眷属哭泣。其人惶怖,不能自持。一生善恶,俱现目前。煖气尽后,过去五阴灭,现在中阴生。入胎之后,现在中阴灭,未来五阴生。譬如灯生暗灭,灯灭暗生,相续不断。」
(术语)又云中有。死此生彼,中间所受之阴形也。阴者五阴之阴(新译云五蕴),俱舍宗以为有一定之中阴,成实宗以为无之,大乘宗以为有无不定。谓极善极恶之人,无中阴,直至所至。馀皆有之。大乘义章八曰:「命报终谢,名为无有。生后死前,名为本有。两身之间,所受阴形,名为中有。」文句四曰:「中阴倒悬诸根皆毁坏。」(参见:中有)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中有。(参见:中阴身)
【佛学次第统编】
欲海回狂云:「识离此形躯,其名曰中阴。一入胞胎后,此相忽然隐。譬之暗中灯,灯灭还晦冥。六道十七相,智者宜观省。」涅槃经云:「临命终时,眷属哭泣。其人惶怖,不能自持。一生善恶,俱现目前。煖气尽后,过去五阴灭,现在中阴生。入胎之后,现在中阴灭,未来五阴生。譬如灯生暗灭,灯灭暗生,相续不断。」
中有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四有之一。生死之果报有而非无,谓之有,现生与当生中间之果报谓之中有,又称中阴。中有者为灭当来之生之业所引生者,故中有之形如其所趣本有之形。欲界中有之量,如小儿年五六岁,然诸根明利。又色界中有之量,圆满如本有,衣服与体俱生,以惭愧之心增盛故也。其他欲界之中有,则以增长之无惭愧故而无衣。且欲界之中有,以香为食,因而称之为乾闼婆。又天之中有仰头人,鬼畜生之三者,横而如人,地狱之中有,头下足上。俱舍论九详说之。此中有有有无之论。(参见:中阴)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中阴。(参见:中阴身)
【三藏法数】
即中阴也。谓已死之后,未生之前,于其中间识未托胎,是名中有。
【三藏法数】
中有,亦名中阴。谓诸众生此身死后,识未托胎,现在所作善恶业因,必取当来善恶诸趣之果,因果不亡,故名中有。
(术语)四有之一。生死之果报有而非无,谓之有,现生与当生中间之果报谓之中有,又称中阴。中有者为灭当来之生之业所引生者,故中有之形如其所趣本有之形。欲界中有之量,如小儿年五六岁,然诸根明利。又色界中有之量,圆满如本有,衣服与体俱生,以惭愧之心增盛故也。其他欲界之中有,则以增长之无惭愧故而无衣。且欲界之中有,以香为食,因而称之为乾闼婆。又天之中有仰头人,鬼畜生之三者,横而如人,地狱之中有,头下足上。俱舍论九详说之。此中有有有无之论。(参见:中阴)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中阴。(参见:中阴身)
【三藏法数】
即中阴也。谓已死之后,未生之前,于其中间识未托胎,是名中有。
【三藏法数】
中有,亦名中阴。谓诸众生此身死后,识未托胎,现在所作善恶业因,必取当来善恶诸趣之果,因果不亡,故名中有。
中阴法事
【佛学大辞典】
(仪式)人间之中阴,身如童子之形,且必以七日为一期而生于本生处。若于七日之终,未得生缘,则更续中阴七日,至第二七日之终而生于本生处。如此七日为一期,最长者至第七期,第七期之终,必生于一处矣。因之此七七日间称曰中阴,在此时为追荐之法事,是曰中阴法事。略称曰中阴。于生缘未定之间,希以追福之力生于善处也。随原往生经曰:「命终之人在中阴中身如小儿,罪福未定。应为修福,愿亡者神,使生十方净土。」梵网经下曰:「父母兄弟和上阿阇梨亡灭之日,及三七日,四七日,乃至七七日,亦应读诵讲说大乘经律。」
(仪式)人间之中阴,身如童子之形,且必以七日为一期而生于本生处。若于七日之终,未得生缘,则更续中阴七日,至第二七日之终而生于本生处。如此七日为一期,最长者至第七期,第七期之终,必生于一处矣。因之此七七日间称曰中阴,在此时为追荐之法事,是曰中阴法事。略称曰中阴。于生缘未定之间,希以追福之力生于善处也。随原往生经曰:「命终之人在中阴中身如小儿,罪福未定。应为修福,愿亡者神,使生十方净土。」梵网经下曰:「父母兄弟和上阿阇梨亡灭之日,及三七日,四七日,乃至七七日,亦应读诵讲说大乘经律。」
中阴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二卷,姚秦竺佛念译。佛入中阴放大光明,集一切中阴之众生,说大乘之法,其中,初品佛与弥勒菩萨论中阴之法。【又】(仪式)读诵于中阴间之诸经也。
(经名)二卷,姚秦竺佛念译。佛入中阴放大光明,集一切中阴之众生,说大乘之法,其中,初品佛与弥勒菩萨论中阴之法。【又】(仪式)读诵于中阴间之诸经也。
中梵
【佛学大辞典】
(杂语)中天竺也,梵为梵土。天竺之异名。
(杂语)中天竺也,梵为梵土。天竺之异名。
中宿衣
【佛学大辞典】
(衣服)又名中著衣,内衣安陀会,即五条袈裟之异名也。宿者住之义,以其为近身住著者也。名义集七曰:「安陀会,或安怛罗婆沙,此云中宿衣,谓近身住也。」
(衣服)又名中著衣,内衣安陀会,即五条袈裟之异名也。宿者住之义,以其为近身住著者也。名义集七曰:「安陀会,或安怛罗婆沙,此云中宿衣,谓近身住也。」
中尊
【佛学大辞典】
(术语)诸尊中位于中央之尊体也。如五大明王之中尊为不动明王。三尊佛之中尊为阿弥陀如来。八叶之中尊为胎藏界之大日如来。五智如来之中尊为金刚界之大日如来也。
【佛学常见辞汇】
位在中央的尊体。
(术语)诸尊中位于中央之尊体也。如五大明王之中尊为不动明王。三尊佛之中尊为阿弥陀如来。八叶之中尊为胎藏界之大日如来。五智如来之中尊为金刚界之大日如来也。
【佛学常见辞汇】
位在中央的尊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