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443,分363页显示  上一页  33  34  35  36  37  39  40  41  42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黔中
中古
满中
中则
中舍
平中
沙中
岁中
中园
法中
命中
中司
乡中
路中
中令
《骈字类编》:黔中
唐 周繇 送人尉黔中 知尉黔中后,高吟采物华。
《國語辭典》:中古  拼音:zhōng gǔ
1.上古之后,近代之前的时代。其说不一,多指中国自秦汉至唐宋,欧洲自西罗马帝国灭亡至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时期。
2.用过的、旧的。如:「中古屋」、「中古货」。
《漢語大詞典》:满中(滿中)
谓其中充满。百喻经·宝箧镜喻:“昔有一人,贫穷困乏,多负人债,无以可偿,即便逃避。至空旷处,值篋,满中珍宝。”
分類:充满
《高级汉语词典》:中则
中等。指田赋
《漢語大詞典》:中舍
亦称“ 中舍人 ”。 太子属官。文献通考·职官十四:“ 晋 咸寧 初置中舍人四人,以舍人才学之美者为之,与中庶子共掌文翰。” 宋 洪迈 容斋三笔·中舍:“官制未改之前,初升朝官,有出身人为太子中允,无出身人为太子中舍,皆今通直郎也。近时士大夫或不能晓,乃称中书舍人曰中舍,殊可笑云。”宋史·选举志四:“大理寺丞转中舍。”
分類:太子属官
《漢語大詞典》:平中
平和中正。 宋 周敦颐 通书·乐上:“优柔平中,德之盛也。” 清 刘大櫆 《问政书院记》:“虽有沉浮强弱之异,而一皆范之以平中,仁厚积於其中,恭让见於其外。”
《骈字类编》:沙中
唐 杜甫 雨二首 其一 片片水上云,萧萧沙中雨。
唐 雍陶 送于中丞使北蕃 野次依泉宿,沙中望火行。
《韵府拾遗 东韵》:鲍溶诗迥没沙中树孤飞雪外鸿
分类:沙中
《骈字类编》:岁中(岁中)
孟子岁十一月徒杠成疏言岁中以十一月雨毕乾晴之时乃以政命成其徒杠 汉书何武传初武为郡吏时事太守何寿寿知武有宰相器以其同姓故厚之后寿为大司农其兄子为庐江长史时武奏事在邸寿兄子适在长安寿为具召武弟显及故人扬覆众等酒酣见其兄子曰此子扬州长史材能驽下未尝省见显等甚惭退以谓武武曰刺史古之方伯上所委任一州表率也职在进善退恶吏治行有茂异民有隐逸乃当召见不可有所私问显覆众强之不得已召见赐卮酒岁中庐江太守举之其守法见惮如此
又外戚传汉王入织室见薄姬有诏内后宫岁馀不得幸始姬少时与管夫人赵子儿相爱约曰先贵母相忘已而管夫人赵子儿先幸汉王汉王四年坐河南成皋灵台此两美人侍相与笑薄姬初时约汉王问其故两人俱以实告汉王心悽然怜薄姬是日召欲幸之对曰昨莫梦龙据妾胸上曰是贵徵也吾为汝成之遂幸有身岁中生文帝清
白居易八月十五夜闻崔员外对酒玩月因怀禁中
景诗岁中惟有今宵好海内无如此地閒又宋史艺文志孙岊备阅注时令一卷岁中记一卷又汉书律历志以三统乘四时得岁中以闰法乘岁中得章中以日法乘章中得统中参统中得元中
分类:岁中
《漢語大詞典》:中园(中園)
(1).园中。 晋 张华 《三月三日后园会》诗:“顺时省物,言观中园。” 南朝 齐 谢朓 《直中书省》诗:“信美非吾室,中园思偃仰。” 唐 杜甫 《园官送菜》诗:“青青嘉蔬色,埋没在中园。”
(2).犹故园。 唐 韩愈 《送进士刘思服东归》诗:“勉来取金紫,勿久休中园。” 宋 曾巩 《瞿秘校新授官还南丰》诗:“佩印自兹始,过家当少留,中园何时到,薇蕨亦已柔。” 明 高叔嗣 《答谷司仆见问》:“幸自返中园,非关逃微禄。”
分類:园中
《韵府拾遗 东韵》:法中
唐书魏徵传今之刑赏喜则矜刑于法中怒则求罪于律外
分类:法中
《國語辭典》:命中  拼音:mìng zhòng
射中、击中目标。《汉书。卷五四。李广传》:「力扼虎,射命中。」
《漢語大詞典》:中司
御史中丞的俗称。 唐 白居易 《叙德书情四十韵》:“股肱分外守,耳目付中司。”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三:“ 蒋八座 猷 ,贤者也。尝为中司,有端直声。” 清 钱大昕 廿二史考异·宋史·句龙如渊传:“‘即擢 如渊 中司。’中司者,御史中丞也。此流俗之称,不当用之正史。”
《國語辭典》:乡中(鄉中)  拼音:xiāng zhōng
同乡。《水浒传》第一七回:「杨志听了道:『原来也是关西和尚。俺和他是乡中,问他一声。』」
分類:乡中同乡
《國語辭典》:路中  拼音:lù zhōng
1.途中。如:「此刻他正在赶赴台南的路中。」
2.复姓。相传是汉书路中大夫之后。见《通志。卷二九。氏族略五》。
《漢語大詞典》:中令
(1).中书令的省称。 晋 檀道鸾 《续晋阳秋》:“ 王献之 为中令。 献之 少而标迈,不寻常贯,为一时风流之冠。 献之 卒,以 王珉 为中书令。世谓之 大王令 、 小王令 也。” 唐 许浑 《出永通门经李氏庄》诗:“力保山河家又庆,祗应中令敌 汾阳 。” 宋 王禹偁 《三月二十七日偶作简仲咸》诗:“请看富贵 赵中令 ( 赵普 ),已作 北邙 山下尘。”
(2). 金 职官名。正七品。参阅金史·选举志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