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0,分17页显示 上一页 8 9 10 11 12 14 15 16 17 下一页
验生人中
二边中间无碍
八叶中台
不过中食
中道义
中道第一义谛
中阴身
中阴了生
中随烦恼
即中
即空即假即中
缘起中道
火中生莲
空中楼阁
佛类词典(续上)
离中知验生人中
二边中间无碍
八叶中台
不过中食
中道义
中道第一义谛
中阴身
中阴了生
中随烦恼
即中
即空即假即中
缘起中道
火中生莲
空中楼阁
离中知
【佛学大辞典】
(术语)对于合中知而言。(参见:合中知)
(术语)对于合中知而言。(参见:合中知)
合中知
【佛学大辞典】
(术语)如鼻根之于香境,待香微接于鼻根而知觉,是云合中知。如眼根之于色境,则反之,故云离中知。俱舍论二曰:「眼耳意根境不至,三相违。」同光记二曰:「此宗眼耳意三取非至境,鼻舌身三唯取至境。若依胜论外道,六根皆取至境。」
(术语)如鼻根之于香境,待香微接于鼻根而知觉,是云合中知。如眼根之于色境,则反之,故云离中知。俱舍论二曰:「眼耳意根境不至,三相违。」同光记二曰:「此宗眼耳意三取非至境,鼻舌身三唯取至境。若依胜论外道,六根皆取至境。」
验生人中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死相)
【三藏法数】
谓若作善之人,将死之时,先从足冷至脐,脐上犹温,然后气尽者,即生人中。
(术语)(参见:死相)
【三藏法数】
谓若作善之人,将死之时,先从足冷至脐,脐上犹温,然后气尽者,即生人中。
死相
【佛学大辞典】
(杂语)验人之死相,知善恶之生处,大小乘论之通说也。智度论曰:「恶业人风大先去故身动,火大先去故身热,善行人地大先去故身静,水大先去故身冷。」唯识论三曰:「又将死时,由善恶业下上身分冷触渐起。」同述记四本曰:「世亲无性摄论皆云:善业从下冷,恶业从上冷,由生胜处恶趣别故。瑜伽第一云:随下上冷,后至于心。斯处初生,最后舍故。」俱舍论十曰:「于命终位于何身分中识最后灭?顿命修者,意识身根欻然总灭。若渐死者,往下人天于足脐心如次识灭。谓随恶趣,说名往下,彼识最后于足处灭。若往人趣,识灭于脐。若往生天,识灭心处。诸阿罗汉,说名不生。彼最后心,亦心处灭。」诸经要集十九依瑜伽论立死相之六验:「一验生人中,若作善之人将死时,先自足冷至脐,脐上犹温,而后气尽者,即生人中。二验生天上,若作善之人,头顶皆温,而后气尽者,即生天上。三验生饿鬼,若自顶冷至脐,腰下犹温,而后气尽者,即生饿鬼中。四验生畜趣,若自顶冷至膝,膝下犹温,而后气尽者,即生畜趣中。五验生地狱,若自顶冷至足,足底犹温,而后气尽者,即生地狱中。六验入涅槃,若罗汉圣人入涅槃,或心或顶数日皆温者是也。」
【佛学常见辞汇】
人死亡时的相状。由死亡时的相状可以验知其人将来投生之处。瑜伽论立死相有六验,即一、若作善之人将死时,先自足冷至脐,脐上犹温,而后气尽者,即生人中;二、若作善之人,头顶皆温,而后气尽者,即生天上;三、若自顶冷至脐,腰下犹温,而后气尽者,即生饿鬼中;四、若自顶冷至膝,膝下犹温,而后气尽者,即生畜趣中;五、若自顶冷至足,足底犹温,而后气尽者,即生地狱中;六、若罗汉圣人要入涅槃,或心或顶数日皆温。
(杂语)验人之死相,知善恶之生处,大小乘论之通说也。智度论曰:「恶业人风大先去故身动,火大先去故身热,善行人地大先去故身静,水大先去故身冷。」唯识论三曰:「又将死时,由善恶业下上身分冷触渐起。」同述记四本曰:「世亲无性摄论皆云:善业从下冷,恶业从上冷,由生胜处恶趣别故。瑜伽第一云:随下上冷,后至于心。斯处初生,最后舍故。」俱舍论十曰:「于命终位于何身分中识最后灭?顿命修者,意识身根欻然总灭。若渐死者,往下人天于足脐心如次识灭。谓随恶趣,说名往下,彼识最后于足处灭。若往人趣,识灭于脐。若往生天,识灭心处。诸阿罗汉,说名不生。彼最后心,亦心处灭。」诸经要集十九依瑜伽论立死相之六验:「一验生人中,若作善之人将死时,先自足冷至脐,脐上犹温,而后气尽者,即生人中。二验生天上,若作善之人,头顶皆温,而后气尽者,即生天上。三验生饿鬼,若自顶冷至脐,腰下犹温,而后气尽者,即生饿鬼中。四验生畜趣,若自顶冷至膝,膝下犹温,而后气尽者,即生畜趣中。五验生地狱,若自顶冷至足,足底犹温,而后气尽者,即生地狱中。六验入涅槃,若罗汉圣人入涅槃,或心或顶数日皆温者是也。」
【佛学常见辞汇】
人死亡时的相状。由死亡时的相状可以验知其人将来投生之处。瑜伽论立死相有六验,即一、若作善之人将死时,先自足冷至脐,脐上犹温,而后气尽者,即生人中;二、若作善之人,头顶皆温,而后气尽者,即生天上;三、若自顶冷至脐,腰下犹温,而后气尽者,即生饿鬼中;四、若自顶冷至膝,膝下犹温,而后气尽者,即生畜趣中;五、若自顶冷至足,足底犹温,而后气尽者,即生地狱中;六、若罗汉圣人要入涅槃,或心或顶数日皆温。
二边中间无碍
【佛学常见辞汇】
受五蕴身心是一边,解脱五蕴身心又是一边,受了今之五蕴身心后,中间因修八正道,而解脱了后之五蕴身心,这就是由此一边,经过中间,而到另一边,三者相关连,而性相皆寂,无可取著,名二边中间无碍。
受五蕴身心是一边,解脱五蕴身心又是一边,受了今之五蕴身心后,中间因修八正道,而解脱了后之五蕴身心,这就是由此一边,经过中间,而到另一边,三者相关连,而性相皆寂,无可取著,名二边中间无碍。
八叶中台
【佛学常见辞汇】
(参见:八叶莲台)
(参见:八叶莲台)
不过中食
【佛学常见辞汇】
过中午十二时便不再食东西。诸天早食,佛午食,畜生午后食,鬼夜食,佛弟子当学佛行,断六趣因,故比丘每日均须不过中食。
过中午十二时便不再食东西。诸天早食,佛午食,畜生午后食,鬼夜食,佛弟子当学佛行,断六趣因,故比丘每日均须不过中食。
中道义
【佛学常见辞汇】
中道的胜义,即离互相对立的二边,连中亦不要,绝诸对待的胜义。
中道的胜义,即离互相对立的二边,连中亦不要,绝诸对待的胜义。
中道第一义谛
【佛学常见辞汇】
简称中谛,即有就是空,空也就是有,圆融而无碍,不偏于一边。
简称中谛,即有就是空,空也就是有,圆融而无碍,不偏于一边。
中阴身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中有,即人死后尚未投胎之前,有一个由微细物质形成的化生身来维持生命,此化生身即是中阴身。此中阴身在最初的四十九天中,每七天一生死,经过七番生死,等待业缘的安排,而去投生。
又名中有,即人死后尚未投胎之前,有一个由微细物质形成的化生身来维持生命,此化生身即是中阴身。此中阴身在最初的四十九天中,每七天一生死,经过七番生死,等待业缘的安排,而去投生。
中阴了生
【佛学常见辞汇】
人死之后,尚未投生,于中阴中,就能了知它将来托生之处了。
人死之后,尚未投生,于中阴中,就能了知它将来托生之处了。
中随烦恼
【佛学常见辞汇】
即无惭(不自惭耻对不住自己)无愧(不自羞愧对不住他人)二种烦恼,此二种烦恼是随逐六根本烦恼而起的枝末烦恼,因其遍于所有恶性之心,凡作恶事皆有此二心,范围比小随烦恼大,所以叫做中随。
【三藏法数】
谓无惭、无愧二种俱生,非各别起,行通前之忿恨覆恼等,唯遍在不善法中,是名中随烦恼。
即无惭(不自惭耻对不住自己)无愧(不自羞愧对不住他人)二种烦恼,此二种烦恼是随逐六根本烦恼而起的枝末烦恼,因其遍于所有恶性之心,凡作恶事皆有此二心,范围比小随烦恼大,所以叫做中随。
【三藏法数】
谓无惭、无愧二种俱生,非各别起,行通前之忿恨覆恼等,唯遍在不善法中,是名中随烦恼。
即中
【佛学常见辞汇】
圆教的中谛,乃空假二谛相即之中,故云即中,以别于别教之中谛。
圆教的中谛,乃空假二谛相即之中,故云即中,以别于别教之中谛。
即空即假即中
【佛学常见辞汇】
天台所立之三观。(参见:三观)
天台所立之三观。(参见:三观)
缘起中道
【佛学常见辞汇】
缘起即性空,性空而能缘起,这即是中道义,中道即般若无分别慧,亦名无所得智。
缘起即性空,性空而能缘起,这即是中道义,中道即般若无分别慧,亦名无所得智。
火中生莲
【俗语佛源】
比喻虽身处烦恼中而能得到解脱,达到清凉境界。源出佛教《维摩诘经·佛道品》:「火中生莲华,是可谓稀有,在欲而行禅,稀有亦如是。」谓火中生莲是难得的,在有欲的世间行禅亦是难得的。俗语中常比喻稀有难得的事物。唐·罗虬《比红儿》诗之三五:「常笑世人语虚诞,今朝自见火中莲。」宋·苏轼《陆莲庵》诗:「陆地生花安足怪,而今更有火中莲。」(李君冈)
比喻虽身处烦恼中而能得到解脱,达到清凉境界。源出佛教《维摩诘经·佛道品》:「火中生莲华,是可谓稀有,在欲而行禅,稀有亦如是。」谓火中生莲是难得的,在有欲的世间行禅亦是难得的。俗语中常比喻稀有难得的事物。唐·罗虬《比红儿》诗之三五:「常笑世人语虚诞,今朝自见火中莲。」宋·苏轼《陆莲庵》诗:「陆地生花安足怪,而今更有火中莲。」(李君冈)
空中楼阁
【俗语佛源】
出于《百喻经·三重楼喻》:谓昔有富翁,欲造三重楼。木匠依吩咐,开始在地面上砌砖。富翁惊问何故?木匠答道:「作三重楼呀!」富翁急忙说:「我不要下面二重,只要最上一层!」木匠不胜惊异,说明不造下二重就不能造最上一层的道理。但是,富翁还是执迷不悟,引来了众人的嘲笑。佛教用这个比喻说明修行者应筑好根基,循序渐进的道理。今多用以比喻虚幻的东西或空想。如《孽海花》第二一回:「但在这部《孽海花》,却不同别的小说,空中楼阁,可以随意起灭。」又如梁启超《驳某报之土地国有论》:「其空中楼阁的理想,诚足以自慰。」(李明权)
出于《百喻经·三重楼喻》:谓昔有富翁,欲造三重楼。木匠依吩咐,开始在地面上砌砖。富翁惊问何故?木匠答道:「作三重楼呀!」富翁急忙说:「我不要下面二重,只要最上一层!」木匠不胜惊异,说明不造下二重就不能造最上一层的道理。但是,富翁还是执迷不悟,引来了众人的嘲笑。佛教用这个比喻说明修行者应筑好根基,循序渐进的道理。今多用以比喻虚幻的东西或空想。如《孽海花》第二一回:「但在这部《孽海花》,却不同别的小说,空中楼阁,可以随意起灭。」又如梁启超《驳某报之土地国有论》:「其空中楼阁的理想,诚足以自慰。」(李明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