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阿胶(阿膠)  拼音:ē jiāo
一种中药名。呈长方形块状,表面乌黑或棕黑色,有光泽,质地脆而易碎。具有补血止血,滋阴养肺的功效。原产于山东省东阿县,以驴皮加阿井水熬制而成,故也称为「驴皮胶」。
《國語辭典》:阿井  拼音:ē jǐng
位于山东省阳谷县东北阿城镇的一座水井。井上筑有亭台,其水清冽甘美,可煮胶,称为「阿胶」。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注》:「大城北门内西侧皋上,有大井,其巨若轮,深六、七丈,岁尝煮胶以真天府,本草所谓阿胶也,故世俗有阿井之名。」
《漢語大詞典》:救穷(救窮)
(1).救济穷困。 汉 刘向 说苑·反质:“得珠者不得粟,得粟者不得珠,子将何择? 禽滑釐 曰:‘吾取粟耳,可以救穷。’”太平经·六罪十治诀:“或积财亿万,不肯救穷周急,使人饥寒而死,罪不除也。”
(2).中药名。即黄精。 晋 葛洪 抱朴子·仙药:“黄精一名兔竹,一名救穷,一名垂珠。”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一·黄精
《國語辭典》:四君子  拼音:sì jūn zǐ
1.国画中对梅、兰、竹、菊四种花卉题材的总称。明万历年间,黄凤池辑「梅竹兰菊四谱」,陈继儒题称「四君」,以标榜君子的清高品德,后又称为「四君子」。
2.中医上指人参、白朮、茯苓、甘草四种药材的合称。《儒林外史》第一一回:「老先生此症,当用四君子,加入二陈,饭前温服。」
《國語辭典》:药膳(藥膳)  拼音:yào shàn
以中医药材配合食物调理成的补品。如人参、当归、枸杞、茯苓、银耳、莲子等都可以作为药膳的配方。常见的药膳如人参鸡、枸杞鳗、当归鸭。
《國語辭典》:天麻  拼音:tiān má
1.兰科「赤箭」的别名。参见「赤箭」条。
2.唇形科「益母草」。即「茺蔚」的别名。参见「益母草」条。
《國語辭典》:橘红(橘紅)  拼音:jú hóng
1.一种颜色。由黄色与红色掺合而成,红色成分略多于橘黄。
2.一种中药。为橘的外果皮,有消痰的功能,以广东化县所产最佳。
《国语辞典》:川军(川军)  拼音:chuān jūn
中药材中的大黄。旧称将军,是一种猛烈的泻药,以四川出产的品质最好,故又称为「川军」。
《漢語大詞典》:玉豉
中药地榆的别名。 北魏 贾思协 齐民要术·地榆:“地榆一名玉札……其实黑如豉,北方呼豉为札,当言玉豉。煮服之可神仙。” 唐 皮日休 《晓次神景宫》诗:“金醴可酣畅,玉豉堪咀嚼。” 明 张煌言 《寿张相国》诗:“鼎内和羹手自调,焉用金盐与玉豉。”
分類:中药地榆
《漢語大詞典》:三建
中药附子、天雄、乌头的合称。宋书·谢灵运传:“二冬并称而殊性,三建异形而同出。”原注:“三建者,附子、天雄、乌头。”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六·天雄﹝集解﹞引 陶弘景 曰:“天雄似附子,细而长,乃至三四寸许。此与乌头、附子三种,本出 建平 ,故谓之三建。” 宋 范成大 《问天医赋》:“三建若燎,五毒若螫。入口如荼,下咽如戟。”
《國語辭典》:牛黄(牛黃)  拼音:niú huáng
一种中药,系牛的胆结石。具有解热、解毒、强心的功效,中医用于治疗惊痫及小儿诸病。
《國語辭典》:虎掌  拼音:hǔ zhǎng
植物名。天南星科天南星属,多年生草本。叶鸟趾状分裂,裂片六至十一枚。为有毒植物。花与天南星相类,其肉穗花序上部甚长,黑紫色。其根可入药。
《國語辭典》:茜草  拼音:qiàn cǎo
植物名。茜草科茜草属,多年生蔓性草本。茎方形,有逆刺。叶常四枚轮生,心形或长卵形,背面叶脉上及叶柄具逆刺。聚伞花序排成疏松圆椎状;花冠五深裂,黄白色。浆果球形,红熟。根黄赤色,可作红色染料,也入药,有活血、止血、解毒等功能。也称为「过山龙」。
《漢語大詞典》:瓜蒂
中药名。即甜瓜的瓜蒂。黄褐色,质柔韧。味苦,性寒,有催吐、利尿等作用。《神农本草经》卷二:“瓜蒂,味苦寒,主大水身面四肢浮肿。”
《國語辭典》:竹黄(竹黃)  拼音:zhú huáng
1.一种真菌类中药,寄生于箭竹等竹秆上,以子座入药。有祛风除湿、祛痰镇咳之功效。宋。僧赞宁《笋谱。二之出。镛竹笋》:「一说竹黄是南海边竹内尘沙加于竹,凝结成致竹兼笋,皆疗风疾。」
2.一种工艺品。以竹筒加工制成果盒、文具盒等。
《漢語大詞典》:二冬
指中药天门冬、麦门冬。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二冬并称而殊性,三建异形而同出。”自注:“二冬者,天门、麦门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