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丹桂  拼音:dān guì
1.深黄色的木樨花。
2.木犀的别名。参见「木犀」条。
3.比喻登科及第的人。《宋史。卷二六三。窦仪传》:「冯道与禹钧有旧,尝赠诗,有『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之句。」
《漢語大詞典》:会府(會府)
(1).斗魁的别称。指北斗七星中第一星至第四星。新唐书·天文志一:“斗魁谓之会府,阳精之所復也。”
(2).尚书省之别称。《旧唐书·代宗纪》:“至于领録天下之纲,综覈万事之要,邦国善否,出纳之由,莫不处正於会府也。” 唐 白居易 《除赵昌检校吏部尚书兼太子宾客制》:“夫望优四皓,然后能调护春闈;才冠六卿,然后能纪纲会府。” 宋 曾巩 《相制三》:“朕飭正三省,纲理万事,号令所出,本诸西臺,閲审驳论,属之黄闥,推而达之,则在会府。”
(3).节度使之别称。 唐 杜甫 《八哀诗·赠左仆射郑国公严公武》:“四登会府地,三掌 华阳 兵。” 仇兆鳌 注:“ 唐 时巡属诸州,以节度使为大府,亦谓之会府。”
(4).犹都会。 宋 文天祥 《建康》诗:“ 金陵 古会府,南渡旧陪京。”
《國語辭典》:机衡(機衡)  拼音:jī héng
1.北斗七星中第三颗星「天机」和第五颗星「玉衡」的合称。也用以代指北斗。《后汉书。卷二九。申屠刚鲍永郅恽列传。郅恽》:「臣闻天地重其人,惜其物,故运机衡,垂日月。」《宋书。卷二三。天文志一》:「夫琁玉,贵美之名,机衡,详细之目,所以先儒以为北斗七星。」
2.古代观测天体的仪器。《宋书。卷二三。天文志一》:「浑仪,羲和氏之旧器,历代相传,谓之机衡,其所由来,有原统矣。」《南史。卷三三。列传。范泰》:「寻铜之为器,在用也博矣,钟律所通者远,机衡所揆者大。」也作「玑衡」。
3.比喻机要的官署或职位。《后汉书。卷三○下。郎顗襄楷列传。郎顗》:「尚书职在机衡,宫禁严密。」《北史。卷九二。恩幸列传。序》:「若乃心利锥刀,居台鼎之任;智昏菽麦,当机衡之重。」
《漢語大詞典》:三头(三頭)
科举考试三试都中第一名的人。即府试为解头,进士试为状头,博学宏词及制科试为勅头。 唐 章孝标 《钱塘赠武翊黄》诗:“花锦文章开四面,天人科第占三头。”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 武翊黄 府选为解头,及第为状头,宏词为敕头,时号‘武三头’。冠於一时。”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 乾隆 辛丑, 长洲 钱棨 适占三头。”参见“ 三元 ”。
《國語辭典》:三元  拼音:sān yuán
1.天、地、人。唐。王昌龄〈夏月花萼楼酺宴应制〉诗:「士德三元正,尧心万国同。」
2.农历正月初一。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正月》:「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隋。杜公赡。注:「阴历正月初一日,为年、月、日三者之始,谓之三元。」
3.习俗上,农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合称为「三元」。清。赵翼《陔馀丛考。卷三五。天地水三官》:「其次正月、七月、十月之望为三元日,则自元魏始。」
4.科举考试中的乡试、会试、廷试的第一名,分别称为「解元」、「会元」、「状元」,合称为「三元」。如:「连中三元」。
5.道家称天、地、水为「三元」。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五六。元气论》:「夫混沌分后,有天地水三元之气,生成人伦,长养万物。」也称为「三官」。
6.术数用语。术数家以六十甲子配六宫,必一百八十年后度尽,故以一甲子为上元,第二甲子为中元,第三甲子为下元,合称为「三元」。
《国语辞典》:黄庭经(黄庭经)  拼音:huáng tíng jīng
1.书名。宋张君房《云笈七签》有〈黄庭内景经〉、〈黄庭外景经〉、〈黄庭遁甲缘身经〉三种,此外其他道书所载尚有〈黄庭养神经〉、〈黄庭中景经〉等数种,为道家言养生之书。简称为「黄庭」
2.唐褚遂良列入晋右军王羲之书目正书五卷中第二的小楷法帖。宋以来刻本繁多,以〈秘阁续帖〉与〈越州石氏帖〉为著,前者为全本,笔势雄秀,书体略近于钟繇;后者为残本,书体略近欧阳询。
《漢語大詞典》:殿榜
殿试后公布中第进士名次的榜文。 清 赵翼 《惺园相公在家食俸》诗:“一魁殿榜便青旻,直到钧衡老乞身。”
《國語辭典》:南元  拼音:nán yuán
明、清科举时代,南省人应试北部顺天府的乡试,除了第一名一律归直隶本籍人外,凡南方人考中第二名,则称为「南元」。
《漢語大詞典》:双交
四个不同的近交系中第一代杂交之间的产物(如玉蜀黍种的杂交)
《国语辞典》:种名(种名)  拼音:zhǒng míng
物种学名中第二个拉丁化的名字。也称为「小种名」。
《漢語大詞典》:藏识(藏識)
佛教语。法相宗“八识”中第八识“阿赖耶识”的意译。谓含藏一切善恶因果种子之识。 唐 慧琳 一切经音义卷三十:“能含藏执持诸善恶种子,故名藏识。” 章炳麟 《无神论》:“若无人格,则不异於佛家所谓藏识。”参见“ 八识 ”。
《國語辭典》:八识(八識)  拼音:bā shì
佛教用语。瑜伽行派主张能认识外境或心境的八种功能。分别为: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其中意识和眼、耳、鼻、舌、身五识并起外,并能对心境起认识作用。末那识是构成执著的心理源头。阿赖耶识主要功能是贮存过去所造的业力。八识一方面是生起认识的心理功能,另一方面也是变现一切现象的主体。《成唯识论》卷二:「等流习气为因缘故,八识体相差别而生。」
《國語辭典》:史部  拼音:shǐ bù
中国古代将图书分成经、史、子、集(甲、乙、丙、丁)四个大类,其中第二大类为「史部」。凡记事的书,如正史、编年史、纪事本末、别史、杂史、传记以及地理、时令、职官、政书等均属之。
《國語辭典》:四部  拼音:sì bù
晋时荀勖作新簿,将群书分类为四部:甲部,记六艺、小学;乙部为古诸子家、近世子家、兵书、兵家、术数;丙部有史记、旧事、皇览簿、杂事;丁部有诗赋、图赞、汲冢书。见《隋书。卷三二。经籍志一》。唐玄宗于两都各聚书四部,以甲、乙、丙、丁为次,列经、史、子、集四库。见《旧唐书。卷四六。经籍志上》。后分类群书多沿唐例,以经、史、子、集为四部。
《漢語大詞典》:后联(後聯)
也称颈联。律诗中第五、六两句联句。参见“ 颈联 ”。
《國語辭典》:颈联(頸聯)  拼音:jǐng lián
律诗中第五、六两句,互相对偶,称为「颈联」。也称为「腹联」。
《漢語大詞典》:从魁(從魁)
北斗七星中第二星的别称。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象数一:“天魁者,斗魁第一星也,斗魁第一星抵于戌,故曰天魁。从魁者,斗魁第二星也,斗魁第二星抵于酉,故曰从魁。”
《国语辞典》:报钱(报钱)  拼音:bào qián
报偿的钱。旧时科举考试放榜后,中第者送给报录人的钱财,以为酬谢。《儒林外史》第一七回:「饭罢,太公拿出二百文来做报钱。」
《漢語大詞典》:叶诣(叶詣)
北斗七星中第二星的神名。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诺皋记上:“北斗魁第一星神名曰 执阴 ,第二星曰 叶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