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21—1086 【介绍】: 宋抚州临川人,字介甫,小字獾郎,号半山。王益子。仁宗庆历二年进士。授签书淮南判官。七年,知鄞县,兴修水利,贷谷于民,严整保伍,治绩卓著。历舒州通判、知常州。嘉祐三年,入为三司度支判官,上万言书,主张变法改革、培养人才,未被采纳。迁知制诰,以母丧去职。神宗即位,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兼侍讲。熙宁二年,拜参知政事,力主变法,与神宗意合,乃设置三司条例司,理财整军,力谋富国强兵。三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陆续颁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等新法,又改革科举、学校制度。七年,因遭司马光、文彦博、韩琦等强烈反对,罢相,知江宁府。八年,复相。九年,再罢相,出判江宁府。元丰三年,封荆国公。卒谥文。提倡新学,曾与子雱及吕惠卿重释《》、《》、《周官》,为《三经新义》;又撰《字说》,文字训诂亦多与前人不同。主历史变化之说,强调“权时之变”,反对因循保守。诗文多反映社会现实,抒发政治抱负,风格雄健峭拔,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有《临川集》,一名《王文公文集》,又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老子注》辑本。
全宋诗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历签书淮南判官、知鄞县、通判舒州,召为群牧判官。出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嘉祐三年(一○五八),入为度支判官,献万言书极陈当世之务。六年,知制诰。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出知江宁府。寻召为翰林学士。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因新法迭遭攻击,辞相位,以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八年,复相。九年,再辞,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十年,免府任,为集禧观使,居江宁钟山。元丰元年(一○七八),封舒国公。后改封荆。哲宗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谥文。著有《临川集》一百卷、《唐百家诗选》二十卷、《新经周礼义》二十二卷(残)。另有《王氏日录》八十卷、《字说》二十卷、《老子注》二卷、《洪范传》一卷、《论语解》十卷,与子雱合著《新经诗义》三十卷,均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四《王荆公安石传》。《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王安石诗,有全集本和诗集李壁注本两个系统。今以明嘉靖三十九年吉阳何氏抚州覆宋绍兴中桐庐詹大和刊《临川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其中诗三十七卷,第三十八卷有六首四言诗)为底本。校以南宋龙舒刊《王文公文集》本(简称龙舒本),张元济影印季振宜旧本《王荆文公诗李雁湖笺注》本(张氏以为系元大德本,据今人考證,实明初刻本,简称张本),清缪氏小岯山房刊本(简称缪本),日本蓬左文库所藏朝鲜活字本(简称蓬左本)。校本多出底本的诗,以及从他书辑得的集外诗,分别编为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卷,各本多有与他人诗集互见或误收的诗,前人已多有指明。为谨慎计,凡本集各本已收的诗,仍全部收入,在诗题下加注或加按说明;《瀛奎律髓》误收的他人诗,入存目。
词学图录
王安石(1021-1086) 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人。封舒国公,改封荆国公。有《王临川集》、《临川先生歌曲》。
全宋文·卷一三六三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抚州)人。庆历二年进士及第,授签书淮南判官。仁宗朝历官至三司度支判官、知制诰,以母丧去职。神宗即位,起知江宁府,召为翰林学士兼侍讲。熙宁二年拜参知政事,主持变法,陆续颁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等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新法遭保守势力强烈反对,七年,罢相,以观文殿大学士出知江宁府。八年,复相。九年,再罢相,出判江宁府,退居江宁半山园。次年封舒国公,元丰三年改封荆国公。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绍圣中,谥曰文。崇宁三年,追封舒王。安石善属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文集百卷传世。另著有《三经新义》(已佚,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字说》等。《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人物简介

全宋诗
许安世(一○四一~一○八四),字少张,襄邑(今河南睢县)人。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进士,(《宋历科状元录》卷四)。调郓州观察推官。神宗熙宁五年(一○七二)召为集贤校理、检正中书吏房公事(《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三一)。八年,出签书濠州判官厅公事(《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五之四二)。元丰三年(一○八○)为梓州路转运判官(同上书职官六六之一三)。七年,卒于黄州(《宋历科状元录》卷四),年四十四。《宋元学案补遗》卷九八有传。今录诗四首。
全宋文·卷二四○八
许安世(一○四七——一○八三),字少张,拯子,襄邑(今河南睢县)人。治平四年进士第一。熙宁初权郓州观察推官,五年为著作佐郎,迁集贤校理、检正中书吏房公事,七年权检正中书礼房公事,八年签书濠州军事判官。元丰中为梓州路判官。六年卒,年三十七。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九、二三一、二五七、二六六,《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五之四二、六六之一三,《东轩笔录》卷一四,《宋朝事实类苑》卷四九,陆佃《许侯墓志铭》(载《陶山集》卷一四),《宋历科状元录》卷四。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棣州人,字仲礼。仁宗庆历间进士。通判恩州,减释死囚罪。判乾宁军,筑沧州河堤数十里,自是州无水害。历任知常州、两浙提刑、河水转运副使、仓部郎中。
《骈字类编》:中安
宋史地理志:德顺军中安堡。
分类:中安
《國語辭典》:风门(風門)  拼音:fēng mén
1.冬日御风的门。《红楼梦》第八九回:「把风门推开一看,只见西北上一层层的黑云渐渐往东南扑上来。」
2.吹笛时,两唇之间所留的小空隙。
《漢語大詞典》:坐夏
佛教语。僧人于夏季三个月中安居不出,坐禅静修,称坐夏。其时正当雨季,亦称“ 坐雨安居 ”。具体日期因地而异。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 印度 僧徒,依佛圣教,坐雨安居,或前三月,或后三月。前三月当此从五月十六日至八月十五日,后三月当此从六月十六日至九月十五日。前代译经律者,或云坐夏,或云坐腊。” 唐 白居易 《行香归》诗:“出作行香客,归如坐夏僧。” 唐 项斯 《坐夏僧》诗:“坐夏日偏长,知师在律堂。”
《漢語大詞典》:中适(中適)
(1).中正适当。 汉 贾谊 新书·容经:“言秉中适而据乎宜。”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深察名号:“用权於变,则失中适之宜。”《文选·何晏〈景福殿赋〉》:“故冬不凄寒,夏无炎燀。钧调中适,可以永年。” 李善 注引 高诱 曰:“适,中也。”
(2).心中安适。 唐 白居易 《负冬日》诗:“外融百骸畅,中适一念无。”
《漢語大詞典》:簨轴(簨軸)
农具中安装的横轴。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二一:“﹝磟碡﹞其制长可三尺,大小不等,或木或石。刊木括之,中受簨轴,以利旋转。”
《漢語大詞典》:皇穹宇
旧为 天坛 中安放神位的地方。在今 北京 市天坛公园内。《清会典事例·礼部·大祀》:“﹝皇帝﹞诣 皇穹宇 拈香,閲视坛位、籩豆、牲牢毕,入斋宫。”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述异·己丑八月祈年殿灾:“﹝ 天坛 ﹞北为皇穹宇,环转八柱圆檐,上安金顶。”
《国语辞典》:障碍赛跑(障碍赛跑)  拼音:zhàng ài sài pǎo
一种径赛运动。在赛程中安插各种障碍,让选手通过。也称为「障碍竞走」。
《国语辞典》:布雷尔港(布雷尔港)  拼音:bù léi ěr gǎng
Port Blair
城市名。位于印度洋西北部,为孟加拉湾中安达曼群岛和尼古巴群岛的中心都市,也是一天然良港。经济以制材和水果交易为主。因十八世纪时曾被英人布雷尔所占而得名。
《国语辞典》:弄手脚(弄手脚)  拼音:nòng shǒu jiǎo
动手脚,暗中安排或暗中使计害人。《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七:「莫不是这小业畜又来弄手脚!」《醒世恒言。卷四。灌园叟晚逢仙女》:「及至告到官司,又被那人弄了些手脚,反问输了。」《醉醒石》第一○回:「那黄主事,又会弄手脚,一个乌程管粮县丞,一个长兴巡捕典史。两个领了凭,拜谢黄主事出京。」
《漢語大詞典》:笃定心思(篤定心思)
方言。谓心中安定。 张英 《老年突击队》四:“ 武大炮 ,你在这儿笃定心思汰淋浴,你的老婆已经哭到厂里来找你啦!”
《漢語大詞典》:开小灶(開小竈)
原指集体伙食中安排标准较高的伙食。亦比喻提供超出一般的待遇或条件。《解放军报》1986.1.11:“ 庞友权 工作一天已精疲力尽了,晚上还坚持为 唐文举 开小灶,教他练功到深夜。”
中安居
【佛学大辞典】
(行事)三安居之一。(参见:安居)
安居
【佛学大辞典】
(行事)Vars!a,印度僧徒,两期三月间禁外出而致力坐禅修学,是名两安居。异名为坐夏,坐腊等。始此谓之结夏,解此谓之解夏。业疏四曰:「形心摄静曰安,要期在住曰居。」其安居之因由,(参见:布萨)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坐夏,或坐腊,即在夏季的三个月中,僧徒们不得随便外出,以便致力于坐禅和修习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