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045,分70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中地
中邦
西学
禹域
九点烟
恒星
东震
齐土
神县
夷馆
古贝
法老
神州赤县
天下
四海
《國語辭典》:中地  拼音:zhōng dì
经济地理上指提供周边居民所需商品和服务的地点,通常成为该地区经济活动及交通的中心。
《漢語大詞典》:中邦
中原;中国。《书·禹贡》:“成赋中邦。” 孔 传:“成九州之赋。” 蔡沉 集传:“中邦,中国也。”新唐书·陆贽传:“自 禄山 搆乱, 肃宗 始撤边备,以靖中邦。”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资政新篇》:“即中邦而论, 河南 开封郡 祥符县 内多有 犹太 人。”
《國語辭典》:西学(西學)  拼音:xī xué
1.周代的小学。因设于西郊,故称为「西学」。《礼记。祭义》:「祀先贤于西学,所以教诸侯之德也。」汉。郑玄。注:「西学,周小学也,先贤有道德,王所使教国子者。」唐。孔颖达。正义:「周之小学在西郊。」
2.近世由欧美各国传来的学术。清。林纾〈苍霞精舍后轩记〉:「孙幼谷太守,力香雨孝廉,即余旧居为苍霞精舍,聚生徒课西学。」
《漢語大詞典》:禹域
指 中国 。古代传说 禹 平水土,划分九州,指定名山、大川为各州疆界,后世因称 中国 为 禹 域。 清 黄遵宪 《唐韨臣明经》诗:“芒芒此 禹 域,滔滔彼 汉江 ,君听人间謡,处处歌《堂堂》。”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以 长素 魁垒耆硕之誉,闻于 禹 域,而弟子亦多言革命者。” 陈毅 《送董老出席旧金山会议即日出洋》诗:“百年家国恨, 禹 域日倾頽。”
《漢語大詞典》:九点烟(九點烟)
(1).谓自高处俯视九州,如烟九点。 唐 李贺 《梦天》诗:“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王琦 注:“九州辽阔,四海广大,而自天上视之,不过点烟杯水。” 宋 刘昌诗 《白玉楼赋》:“俯齐州兮九点烟,瞰苍溟兮一杯水。”
(2).借指 中国 。 清 黄遵宪 《海行杂感》诗:“九点烟微三岛小,人间世要纵婆娑。”
《國語辭典》:恒星(恆星)  拼音:héng xīng
本身能发出光和热的星体。恒星间的相对位置几乎不变,故名。银河系内的恒星据估计为数约有几千亿,太阳为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漢語大詞典》:东震(東震)
指 中国 。震, 震旦 。 印度 古时称 中国 为 震旦 。 中国 在东方,故称。 郑振铎 《中国俗文学史》第十一章引《药师本愿功德宝卷·药师如来》:“盖闻一时佛在东 震 举起,大地众生无不瞻仰。”
《漢語大詞典》:齐土(齊土)
(1).古指中国,即华夏族统治的地区。列子·杨朱:“虽殊方偏国,非齐士之所产育者,无不必致之。”
(2).犹 齐 地。泛指 战国 时 齐国 所在的地区。魏书·慕容白曜传:“ 白曜 以一旬之内,频拔四城,威震 齐 土。”
《漢語大詞典》:神县(神縣)
中国的别称。犹神州。《文选·江淹〈杂体诗·效颜延之“侍宴”〉》:“太微凝帝宇,瑶光正神县。” 李善 注:“《史记》 邹衍 曰:‘中国名赤县神州。赤县神州内自有九州, 禹 之所叙九州是也。’”《魏书·张彝传》:“未明求衣,日昃忘食,开翦荆棘,徙御神县,更新风轨,冠带朝流。”《乐府诗集·唐祭神州乐章·肃和》:“大矣坤仪,至哉神县。”
分類:中国神州
《漢語大詞典》:夷馆(夷館)
清 代称外国人在 中国 的馆舍。 清 龚自珍 《送钦差大臣侯官林公序》:“宜勒限使夷人徙 澳门 ,不许留一夷。留夷馆一所,为互市之栖止。” 太平天国 《洪仁玕自述》:“甲寅由 上海 ,洋人不肯送予进 南京 ,其 上海 城内红兵不信予为 天王 之弟,乃在夷馆学习天文歷数。”
《漢語大詞典》:古贝(古貝)
中国 古代称木棉或草棉为古贝。宋书·夷蛮传·诃罗单国:“ 元嘉 七年,遣使献金刚指鐶、赤鸚鵡鸟、 天竺国 白叠古贝、 叶波国 古贝等物。”南史·夷貊传上·林邑国:“古贝者,树名也,其华成时如鹅毳,抽其绪纺之以作布,布与紵布不殊。”
《國語辭典》:法老  拼音:fǎ lǎo
古代埃及王的称号。为埃及语pharaoh的音译。原指埃及王宫,到新王国时期成为国王的同义语,后来遂成为埃及所有国王的通称。埃及人相信法老是神,具有至高无上的意志。
《國語辭典》:神州赤县(神州赤縣)  拼音:shén zhōu chì xiàn
中国的代称。《晋书。卷三。武帝纪》:「海内版荡,宗庙播迁。帝道王猷,反居文身之俗;神州赤县,翻成被发之乡。」也称为「赤县神州」。
《國語辭典》:天下  拼音:tiān xià
1.古代中国境内区域。《书经。大禹谟》:「皇天眷命,奄有四海,为天下君。」《儒林外史》第二四回:「天下同名同姓也最多,怎见得便是我谋害你丈夫?这又出奇了!」
2.中国的政权。《论语。泰伯》:「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3.泛称全世界。如:「从小就希望能游遍天下。」
《國語辭典》:四海  拼音:sì hǎi
1.古代认为中国四周环海,因而称四方为「四海」。泛指天下各处。《书经。禹贡》:「四海会同,六府孔修。」《五代史平话。晋史。卷上》:「皇帝倾国来救敬瑭之急,四海之人,皆服皇帝信义。」
2.中医上指髓海、血海、气海、水谷之海的总称。
《國語辭典》:四海  拼音:sì hai
称人的性情豪爽慷慨。《金瓶梅》第七回:「你老人家不知,如今知府、知县相公来往,好不四海,结识人宽广。」《文明小史》第一八回:「这位四海兄是浦东丝厂里的总帐房,最爱朋友,为人极其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