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1045
词典
63
分类词汇
978
佛典
3
其它
1
共978,分66页显示
上一页
44
45
46
47
48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50
51
52
53
下一页
分类词汇
(续上)
港澳台投资经济
冈底斯山脉
纲目体
高层建筑
耕三余一
哥巴文
格物致知
革命文学
革僚
多音字
俄罗斯族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儿童福利院
儿童团
二七大罢工
《漢語大詞典》:
港澳台投资经济
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投资者依照中国有关涉外经济的法律、法规,以合资、合作或独资的形式在大陆举办企业而形成的经济类型。包括合资经营企业、合作经营企业和独资企业三种形式。
分類:
台湾地区
投资
依照
中国
关涉
外经
经济
法律
法规
《漢語大詞典》:
冈底斯山脉
中国青藏高原主要山脉之一。横贯西藏西南部。为内陆水系和印度洋水系分水岭。北为高寒的藏北高原,南为温凉的藏南谷地。海拔5500~6000米。最高峰冷布岗日峰,海拔7095米。其他著名高峰还有冈仁波齐峰(6656米)等。
分類:
中国
青藏高原
山脉
横贯
南部
《漢語大詞典》:
纲目体(綱目體)
中国 编年体史书体裁的一种。其体例为以大字提要称纲,小字叙事称目。每一历史事实纲目清楚,颇便查检、阅读。该体裁始于 宋 朱熹 的
《通鉴纲目》
,后 明 陈桱
《
通鉴续编
》
等亦相沿用。
分類:
中国
编年体
史书
书体
体裁
体例
大字
提要
《漢語大詞典》:
高层建筑
超过一定高度和层楼的多层建筑。在中国指超过十层的住宅建筑和超过24米高的其他民用建筑。1972年国际高层建筑会议将高层建筑分为四类:(1)九至十六层(最高50米);(2)十七至二十五层(最高75米);(3)二十六至四十层(最高100米);(4)四十层以上(高于100米)。
分類:
超过
层楼
建筑
中国
住宅
民用
《漢語大詞典》:
耕三余一(耕三餘一)
(1).耕种三年,积余一年的粮食。
《礼记·王制》
:“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九年耕,必有三年之食。” 汉 桓宽
《
盐铁论·力耕
》
:“故三年耕而餘一年之蓄,九年耕有三年之蓄,此 禹 汤 所以备水旱而安百姓也。”
(2).抗 日 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若干边区人民政府在大生产运动中提出“耕三餘一”的口号,号召军民积极生产,厉行节约,做到每家一年有四个月的余粮。 续范亭
《五百字诗》
:“耕三须余一,岁岁不恐惶。” 马可
《夫妻识字》
:“努力耕种,积草囤粮,耕三余一,防备灾荒。”
分類:
耕种
三年
战争
争时
一年
中国
粮食
共产党
领导
边区
人民政府
大生
动中
提出
《漢語大詞典》:
哥巴文
中国 纳西族的一种音节文字。自左向右横写。重文别体很多。许多字是东巴字的简化,也有些字受汉字影响而产生。主要用于抄写经书,使用范围很小。
分類:
中国
纳西族
横写
《國語辭典》:
格物致知
拼音:
gé wù zhì zhī
推究事物的道理,方能获得不尽的知识。语本《礼记。大学》:「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也作「格致」。
分類:
原理
获得
得知
知识
中国
《漢語大詞典》:
革命文学(革命文學)
指 中国 二十年代革命作家与进步作家所倡导的文学思潮。二十年代初, 李大钊 、 邓中夏 、 恽代英 、 萧楚女 等首先提出有关“革命文学”的建设问题;1924年和1926年 蒋光慈 、 郭沫若 等又相继重新倡导。1928年初在 上海 展开一次规模较大的论争,论争中初步提出了文学应为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事业服务等一系列理论问题,鼓舞了当时广大文艺工作者反对国民党白色恐怖的斗争。
分類:
中国
二十
革命
作家
进步
步作
家所
倡导
文学
思潮
《漢語大詞典》:
革僚
中国 少数民族名。即今之 仡佬 族。
《
明史·贵州土司传·安顺
》
:“ 西堡 阿得 、 狮子孔 阿江 二种,皆 革僚 也。”参见“ 仡佬族 ”。
分類:
中国
少数民族
《國語辭典》:
仡佬族
拼音:
qì lǎo zú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散居于贵州之安顺、普定、织金、郎岱、炉山,湖南之乾城、古丈、泸溪,广西之三江、上思、西隆、西林等县。多使用汉语,兼通彝语、苗语、布依语。主要从事农业。仡佬语属于汉藏语系侗傣语族。今多已混化于其他族系中。广西之僚人、云南之土僚,皆其同族。也作「犵狫族」。仡或音ㄍㄜ。
分類:
仡佬族
中国
少数民族
史书
写作
等
《国语辞典》:
多音字
拼音:
duō yīn zì
一个字有多种读音。中国文字原为一字一形体,一字音,一字义。后来,社会因时代的递嬗,而越趋复杂,语言有了变化,起初的文字不敷应用,原字形也产生变化。其中,文字因不够使用,或因地域不同,或因讹读的影响,字音也有改变,一字多音就这样发展起来。也称为「破音字」、「歧音字」。
分类:
读音
中国
文字
一字
一形
形体
《国语辞典》:
俄罗斯族(俄罗斯族)
拼音:
é luó sī zú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散居于新疆伊犁、塔城、阿勒泰、乌鲁木齐等地及内蒙古东北部。语言属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东部语支,使用俄文。十八世纪后,陆续由俄国迁入。信仰东正教。从事修理、运输、商业、手工业,以及农牧、养蜂等。
分类:
中国
少数民族
散居
乌鲁木齐
等地
东北
北部
《漢語大詞典》: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中国以对外经济贸易专业为主的综合性大学。校址在北京。创建于1951年,初为高级商业干部学校。1954年改名北京对外贸易学院,1984年改现名。设有对外贸易英语、国际贸易、国际企业管理、国际经济法等系和关贸总协定研究中心等。
分類:
中国
外经
经济
贸易
综合
性大
大学
《漢語大詞典》:
儿童福利院
中国城镇社会福利机构。主要收容、教养无家可归、无生活来源的孤儿、弃婴、残疾儿童。同时收养有家但无力照管的自费残疾儿童。实行供养、治疗、教育相结合的收养方针,并开展多种形式的康复活动。
分類:
中国
城镇
社会福利
机构
收容
教养
无家可归
无生
来源
孤儿
弃婴
残疾
儿童
《漢語大詞典》:
儿童团(兒童團)
全国解放前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建立的少年儿童组织。 周立波
《暴风骤雨》
第二部六:“打死地主狗,咱们儿童团查夜,再也不怕了。” 孙犁
《白洋淀纪事·识字班》
:“自卫队的班长,妇救会的班长,儿童团的班长,都忙起来了。”
分類:
全国
解放
中国
共产党
根据地
建立
少年
儿童
组织
《漢語大詞典》:
二七大罢工
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举行的反帝、反军阀的政治罢工。2月7日,军阀吴佩孚在汉口、长辛店等地镇压罢工工人,造成流血惨案,所以这次罢工叫二七大罢工。
分類:
铁路
路工
工人
中国
共产党
领导
军阀
政治
罢工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