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978,分66页显示  上一页  38  39  40  41  42  44  45  46  47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菜鸭
子口税
自治区
总税务司
炉房
炉公
裸黑
洛巴
莒拳
佧喇
佧佤
蜡皮
廊院
懒凳
狼人
《国语辞典》:菜鸭(菜鸭)  拼音:cài yā
动物名。原产于中国的一种羽毛呈麻黄带黑斑或黑白相间的鸭子。体形轻小,富群居性,产蛋力强,年产一百五十枚以上。
《漢語大詞典》:子口税
旧 中国 海关征收的一种国内关税。凡进口洋货运销 中国 内地或出口土货从内地运销国外,除在口岸海关完纳值百抽五的进口税或出口税外,另缴2.5%的子口税,以代替沿途所经各内地关、卡应征的税、捐和厘金。这种代替内地关、卡应征的各种捐税称“子口税”。子口税的开征,始于1858年 中 英 《天津条约》的规定,其目的为便于帝国主义在 中国 内地倾销洋货和掠夺原料。1931年,子口税与厘金同时废止。 郑观应 《盛世危言·税则》:“有代用护照包送无运照之土货者。且同一土货,由 香港 来,则准其报半税,无釐捐,若由 粤 省来,则不准报子口税,必报釐捐……无异为渊驱鱼,为丛驱爵。”
《漢語大詞典》:自治区
中国民族自治地方中相当于省的行政区域。有五个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漢語大詞典》:总税务司(總税務司)
旧 中国 各口岸主管海关税务的官员称税务司;统管全国海关的官员称总税务司。 咸丰 九年(1859年) 英国 人 李泰国 任总税务司,此后九十年间,总税务司一职始终为帝国主义分子所把持。解放后, 中国 人民自己掌握了海关,取消总税务司和税务司。《清会典·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总税务司为总理衙门所派,其各关税务司则由总税务司酌设,及各项办公外国人等均责成总税务司管理,凡关税由税务司经徵。”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五编第一章第四节:“ 奕訢 掌握了总理衙门以后,与外国侵略者有了更多的交往,而且任命 英国 人为总税务司。”
《国语辞典》:炉房(炉房)  拼音:lú fang
旧时中国北方称兼营民间存、放款、借贷、汇兑的冶铸银两店铺。
《国语辞典》:炉公(炉公)  拼音:lú gōng
中国民间行神之一。凡与炉火铸炼有关的金饰业、打铁业、铸造业所祭祀的祖师爷。相传三皇时代的胡靖为炉公先师。
《国语辞典》:裸黑(裸黑)  拼音:luǒ hēi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属西南罗缅族系,人口约十一万左右,散居于云南省西南隅澜沧县及毗近缅甸境界的山区一带。以农耕为主要生计,间事渔猎,信仰泛灵。也作「罗黑」、「罗武」、「罗务」、「罗婺」、「猓黑」、「三撮毛」。
《国语辞典》:洛巴  拼音:luò bā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属西部藏族系,分布于藏北高原、羌塘地区。以纯游牧生活为主,多从事牧羊。信仰喇嘛教。
《国语辞典》:莒拳  拼音:jǔ quán
由中国传统拳术中的八极拳推演而成的一套拳法。系由李元智正式传授学生练习,以后逐渐流传。在国军部队中称为「莒拳」。
《国语辞典》:佧喇  拼音:kǎ lā
中国少数民族佤族的别称。参见「佤族」条。
《国语辞典》:佧佤  拼音:kǎ wǎ
中国少数民族佤族的别称。参见「佤族」条。
《国语辞典》:蜡皮(蜡皮)  拼音:là pí
中国丸药外层所包的蜡制圆彀。加蜡皮的丸药可以防止潮湿变质。
《国语辞典》:廊院  拼音:láng yuàn
一种中国古代庭院建筑的布局方式。在纵轴线上主要建筑及其对面的次要建筑之间,与院子左右两侧,用回廊将前后两座建筑连接成为一体的建筑布局,称为「廊院」。
《国语辞典》:懒凳(懒凳)  拼音:lǎn dèng
1.中国的老宅建筑中,在门房、门楼处或走道两旁放置供人閒话家常、歇脚避雨的短足长凳。《隋唐演义》第九回:「两带琵琶栏杆的外边,都是厢房,厢房内都是条桌懒凳。」
2.狭长凳子。《水浒传》第四回:「信步行到半山亭子上,坐在鹅项懒凳上。」
《国语辞典》:狼人  拼音:láng rén
1.西方传说有种人在满月时会变成狼,为害人或动物,但一到白天则又变成人形。造成狼人的原因不明,据说是遗传或被狼人咬过等。
2.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居住于两广交界处,据传性情较为剽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