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托塔李天王  拼音:tuō tǎ lǐ tiān wáng
中国神话传说的人物,是由佛教四大天王中北方多闻天王所分化出来的。相传商纣时陈塘关的一总兵官李靖,拜度厄真人为师。后李靖与其第三子哪吒敌对,而玲珑宝塔救李靖,后即有「托塔天王李靖」之称。
《国语辞典》:杨柳青年画(杨柳青年画)  拼音:yáng liǔ qīng nián huà
一种中国北方著名的民间木版年画,因在天津市西南杨柳青生产而得名。创于明朝崇祯年间,至清朝光绪年初,为最盛时期。以后因石印术兴起,逐渐衰落。多取材于传统戏曲、美女、胖娃娃,含有喜庆、吉祥之意。构图丰满,笔法匀整,色彩鲜艳。
《国语辞典》:北魏孝文帝  拼音:běi wèi xiào wén dì
帝号。姓拓跋名宏,后改姓元,崇尚中国文化,实行汉化,禁胡服、胡语,改变度量衡,推广教育,改变姓氏并禁止归葬,提高了鲜卑人的文化水准。死后庙号高祖。也称为「魏孝文帝」。
《国语辞典》:京师大学堂(京师大学堂)  拼音:jīng shī dà xué táng
中国第一所大学。清光绪二十四年(西元1898)创办,兼具教学及掌理全国教育行政的双重功能。民国初年改制为北京大学。
《国语辞典》:皇舆全览图(皇舆全览图)  拼音:huáng yú quán lǎn tú
书名。清康熙时命西洋教士赴中国各地,勘察地形,绘制成图。为中国第一部画有经纬线的地图集。
《国语辞典》:绘宗十二忌(绘宗十二忌)  拼音:huì zōng shí èr jì
中国古代画论中,认为山水画应避免布置迫塞、远近不分、山无气脉、水无源流、境无夷险、路无出入、石止一面、树少四枝、人物伛偻、楼阁错杂、滃淡失宜、点染无法等十二项缺失。见宋。饶自然〈绘宗十二忌〉。
《国语辞典》:工程师学会(工程师学会)  拼音:gōng chéng shī xué huì
民国元年为创始年,总会设于南京,宗旨是联络工程人员、研究工程学术、协力发展中国工程建设。全名为「中国工程师学会」。
《国语辞典》:孔夫子门前卖文章(孔夫子门前卖文章)  拼音:kǒng fū zǐ mén qián mài wén zhāng
(歇后语)不自量力。孔夫子是中国文圣,在其面前卖弄文章,即是在能人面前,卖弄自己。如:「你想在他面前炫耀,无非是孔夫子门前卖文章──不自量力。」
《国语辞典》: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  拼音:zhōng guó dà bǎi kē quán shū
书名。中国大百科出版社编辑。西元一九八○年出版。全书总数八十卷,每卷约一百二十至一百五十万字。词条约十万,插图六万多幅。内容包括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文化教育、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各个学科和领域。出版时依各学科单科出版,不列卷次。如哲学、中国文学、天文学、法学、力学等。
《国语辞典》:桃花坞木版年画(桃花坞木版年画)  拼音:táo huā wù mù bǎn nián huà
中国江南一带著名的木版年画,以在江苏苏州桃花坞地方生产而得名。源于宋代雕版印刷工艺,由绣像图演变而来,明代发展为民间艺术流派,清雍正、乾隆年间发展至鼎盛,后因石印术兴起而逐渐没落,与河南朱仙镇、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杨家埠、四川锦竹的年画并称中国五大民间木版年画。桃花坞与杨柳青木版年画更享有「南桃北柳」美名。桃花坞年画兼用著色和彩色套版两种印刷方法,构图对称、丰满,色彩绚丽,常以紫红色为主色调,表现欢乐气氛。刻工、色彩和造型兼具精细秀雅的江南民间艺术风格。
《国语辞典》:抗战建国纲领(抗战建国纲领)  拼音:kàng zhàn jiàn guó gāng lǐng
民国二十七年,中国国民党与国民政府确定抗战与建国并行的方针,订立「抗战建国纲领」。外交上期消灭帝国主义的侵略;政治上以地方自治为基础,准备实施宪政;经济上实行计划经济,以期国防与民生合一;文化上发扬固有道德,提高科学知识。
《国语辞典》:水墨动画影片(水墨动画影片)  拼音:shuǐ mò dòng huà yǐng piàn
运用中国水墨渲染特色绘制人物、山水的动画影片。
《国语辞典》:绵竹木版年画(绵竹木版年画)  拼音:mián zhú mù bǎn nián huà
一种中国西南地区的民间木版年画,因产于四川省绵竹县而得名。创于明末清初,以光绪年间为盛期。有门画、斗方和画条等种类。大都以木版印出轮廓线,再填色、开相而成造型质朴、粗犷,色彩鲜丽,销行及于西南、西北各省和其他地区。
《国语辞典》:布莱雅特蒙古(布莱雅特蒙古)  拼音:bù lái yǎ tè méng gǔ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简称为「布略」。属北部蒙古族系。人口不足一万,以游牧与狩猎为主要生计。也作「布里亚特蒙古」。
《国语辞典》:佛山木版年画(佛山木版年画)  拼音:fó shān mù bǎn nián huà
中国华南地区著名的民间木版年画,因在广东佛山镇生产而得名。始于明永乐年间,以清乾隆、嘉庆至抗日战争前为盛,销行及于南洋各地。有原画、木印及木印工笔三种,大多是门画。线条刚劲、粗放、简练,用色多大红、橘红、黄、绿等,有地方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