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117
典故
1
词典
9
分类词汇
107
共117,分8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1
2
3
4
5
6
7
8
8
下一页
分类词汇
(续上)
底火
胡客
板升
边夏
内藩
衽发
虏子
畿夏
内原
用夏变夷
祝发文身
中原麟凤
一鞭先着
相对新亭
毗婆沙部
《國語辭典》:
底火
拼音:
dǐ huǒ
1.增添燃料以前炉灶中原有的火,称为「底火」。
2.枪弹或炮弹底部的发火装置,是装著雷汞的铜帽,受撞针撞击时,就引起发射药的燃烧,称为「底火」。
分類:
底火
子弹
增添
底部
燃料
以前
发火
火
装置
炉火
火中
中原
原有
《漢語大詞典》:
胡客
来自 胡 地的客人;旅居中原的胡人。 汉
贾谊
《
新书·匈奴
》
:“令此时大具召 胡 客,饗 胡 使。” 宋
杨亿
《咸平六年二月十八日扈从宸游因成纪事》
诗:“聊用夸胡客,还闻讋 鬼方 。”
分類:
来自
客人
旅居
中原
胡人
《漢語大詞典》:
板升
蒙语“房舍”之意。源于汉语。 明 朝后期中原的汉族兵民迁徙到 俺答汗 统治的 土默特 地区,在那里修筑房舍,开垦荒地,建立村落,从事农、副、手工业生产,向 俺答汗 等领主交纳租税。当地蒙古族将这些房舍、村落和汉族百姓称为“板升”。后亦泛指土木建筑的房舍、城堡及周围的园田。 明 末, 后金 与 明 交接地带汉人建立的村舍也被称作“板升”。
《
明史·鞑靼传
》
:“时 富 ( 丘富 )等在敌,招集亡命,居 丰州 ,筑城自卫,搆宫殿,垦水田,号曰板升。板升,华言屋也。”
分類:
源于
后期
期中
中原
汉族
迁徙
《漢語大詞典》:
边夏(邊夏)
边地少数民族与中原华夏族的并称。 唐
张秀明
《对旄人奏散判》
:“边夏不杂,声未动於禁靺;风霜有典,罪已彰於惠文。”
分類:
边地
地少
少数民族
中原
华夏
《漢語大詞典》:
内藩
指朝廷直接辖治下的中原诸侯王国。
《
魏书·氐传
》
:“ 玄 上表请比内藩,许之。”
分類:
朝廷
直接
辖治
治下
中原
诸侯王
《漢語大詞典》:
衽发(衽髮)
犹言披发左衽。指古代中原地区以外少数民族的装束。亦指沦为夷狄。 宋
刘克庄
《满江红·傅相生日癸亥》
词:“ 江 左惟公,争些子、吾其衽髮。”
分類:
中原
原地
地区
少数民族
装束
《漢語大詞典》:
虏子(虜子)
古 蜀 人对中原人的贬称。 宋
陆游
《
老学庵笔记
》
卷九:“今 蜀 人谓中原人为虏子, 东坡 诗‘久客厌虏饌’是也。因目北人仕 蜀 者为‘虏官’。”
分類:
中原
原人
贬称
《漢語大詞典》:
畿夏
古指以京畿为中心的我国中原地区。
《后汉书·朱浮传》
:“旧事,策试博士,必广求详选,爰自畿夏,延及四方。” 李贤 注:“畿,王畿;夏,华夏也。”
分類:
京畿
中心
国中
中原
原地
地区
《漢語大詞典》:
内原
指中原地区。
《隋书·音乐志下》
:“ 金陵 建社,朝士南奔,帝则皇规,粲然更备,与内原隔絶,三百年於兹矣。”
分類:
中原
中原地区
原地
地区
《國語辭典》:
用夏变夷(用夏變夷)
拼音:
yòng xià biàn yí
以诸夏的文化影响外族。《孟子。滕文公上》:「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
分類:
文化
影响
中原
原地
地区
民族
《漢語大詞典》:
祝发文身(祝髮文身)
削短头发,刻画其身。指中原以外地区异族的风俗服制。
《穀梁传·哀公十三年》
:“ 吴 ,夷狄之国也,祝髮文身。” 范宁 注:“祝,断也。文身,刻画其身以为文也。” 晋
孙绰
《喻道论》
:“ 周 之 泰伯 远弃骨肉,託迹殊域,祝髮文身,存之不反,而论称至德,书著大贤。”
分類:
短头
头发
刻画
中原
外地
地区
异族
风俗
服制
《漢語大詞典》:
中原麟凤(中原麟鳳)
喻中原的杰出人物。语出 五代
陈陶
《闲居杂兴》
之二:“中原莫道无麟凤,自是皇家结网疎。” 宋
陆游
《送辛幼安殿撰造朝》
诗:“中原麟凤争自奋,残虏犬羊何足吓!”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弹丝》
:“妾閲人多矣。皆是井底虾蟆,未有中原麟凤。”
丘逢甲
《秋怀》
诗之五:“中原麟凤 陈陶 叹,大漠牛羊
《斛律歌》
。”
分類:
中原
杰出
杰出人物
出人
人物
《漢語大詞典》:
一鞭先着(一鞭先著)
晋 刘琨 少负志气,与 祖逖 为友,共以收复中原为志,曾与亲故书曰:“吾枕戈待旦,志梟逆虏,常恐 祖生 先吾著鞭。”见
《晋书·刘琨传》
。后以为争先的典实。亦泛指先行。 清
林则徐
《送嶰筠赐环东归》
诗:“得脱穹庐似脱围,一鞭先著喜公归。”
分類:
志气
祖逖
收复
中原
《漢語大詞典》:
相对新亭(相對新亭)
西晋 末,中原战乱,王室渡 江 流亡东南。过 江 人士,每暇日常至 新亭 饮宴。 元帝 时,丞相 王导 与客宴 新亭 , 周顗 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对流涕。惟 王导 愀然变色曰:“当共勠力王室,克復神州,何至作 楚 囚相对?!”事见 南朝 宋 刘义庆
《
世说新语·言语
》
、
《
晋书·王导传
》
。后因以“相对新亭”为忧国忧时之典。 清
顾炎武
《京口》
诗之二:“相对 新亭 无限泪,几时重得破愁颜。”
分類:
西晋
中原
战乱
王室
流亡
东南
《国语辞典》:
毗婆沙部(毗婆沙部)
拼音:
pí pó shā bù
佛教派别之一。包括迦湿弥罗毗婆沙、日下毗婆沙和中原毗婆沙三派。主张所有的事物都是真实存在的,主要的论师有法胜、胁尊者、世友、迦旃延尼子等。
分类:
佛教
教派
派别
日下
和中
中原
三派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