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58—815 【介绍】: 唐河南缑氏人,祖籍并州文水。字伯苍。武平一孙。曾祖武载德,为武则天族弟。德宗建中四年进士。历官比部员外郎、左司郎中、御史中丞。宪宗元和二年,拜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判户部事。封临淮郡公,出为剑南西川节度使,俭己宽民,比三年,上下完实。八年,还朝秉政,力主削藩。十年,裴度用兵淮西讨吴元济,王承宗请赦元济,元衡叱之。未几,被李师道所遣刺客刺死。有《临淮诗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58—815 字伯苍,缑氏(今河南偃师东南)人。武则天曾侄孙。德宗建中四年(783)登进士第。历监察御史、华原县令、比部员外郎、右司郎中、御史中丞。宪宗元和二年(807)拜门下侍郎、平章事,封临淮郡公。旋出为西川节度使。八年复入相。因力主削藩,遭藩镇忌恨,十年六月早朝,为淄青藩帅李师道遣刺客杀害。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其诗藻思绮丽,琢句精妙。张为《诗人主客图》奉为“瑰奇美丽主”。魏泰以为“武元衡律诗胜古诗,五字句又胜七字”(《临汉隐居诗话》)。《全唐诗》存诗2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2首。
唐诗汇评
武元衡(758-815),字伯苍,河南缑氏(今河南洛阳东南)人。建中四年(783),登进士第。累辟使府。贞元中,历监察御史、华原令、比部员外郎。贞元末,迁御史中丞。永贞中,贬右庶子,复为御史中丞。元和二年正月,自户部侍郎拜门下侍郎、平章事。十月,授剑南西川节度使。八年,复征为相。十年六月,因力主对藩镇用兵,被藩镇遣刺客杀害。元衡工五言诗,当世流传,往往被于管弦。有《武元衡集》十卷,己佚。《全唐诗》存诗二卷。
黄鹤楼志·人物篇
武元衡(758~815) 唐代官员、诗人。字伯苍,唐代河南缑氏(今河南偃师)人,武则天玄侄孙。建中四年(783)进士,历官御史中丞、户部侍郎、门下平章事、剑南西川节度使,八年复为宰相。后遇刺身亡,赠司徒,谥忠悯。《全唐诗》录其诗197首,有《临淮集》《武元衡集》。所作七律《送田三端公还鄂州》,“鄂州杂诗碑”录存。
全唐诗补逸
武元衡字伯苍,河南缑氏人。宪宗朝宰相,元和十年六月癸卯早朝,为盗所害,年五十八。补诗一首。
全唐文·卷五百三十一
元衡字伯苍。河南缑氏人。举进士。德宗朝迁御史中丞。元和二年由户部侍郎拜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检校吏部尚书。充剑南节度使。封临淮郡公。八年复知政事。王承宗上疏请赦吴元济。使人白事中书。元衡叱其悖慢。承宗怒。使盗害之。赠司徒。谥忠悯。

作品评论

诗人主客图
瑰奇美丽主:武元衡。
旧唐书本传
元衡工五言诗,好事者传之,往往被于管弦。
岁寒堂诗话
武元衡律诗胜古诗。
唐才子传
元衡诗,虽时见雕镌,不动机构,要非高斫之所深忌。
《唐诗品》
伯苍词锋艳发,如青萍出匣,所向辄利;意度鲜华,如芳兰独秀,采思绵绵。五言长调,当时竟称绝艺。其在元和诸子,自权相而下,丰美孤高,此当独步。
《艺苑卮言》
权德舆、武元衡、马戴、刘沧五言,宵铁中铮铮者。
唐音癸签
武相宦达后工诗,虽致理未绵,时复露鲜华之度。
邓中元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熙宁四年(1071)任封州知州。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二八七二
李元瀹(?——一一三五),字冲之,常州(治今江苏常州)人。政和二年进士。绍兴元年为秘书丞,以「妄议典礼」,出通判湖州。二年,为御史台检法官。累迁度支郎中、吏部员外郎。绍兴五年卒。见《宋会要辑稿》食货一四之二一、三七之三五,《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四五、六一、八一、八七。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眉州眉山人,字子廷,号九峰。苏辙族孙。幼孤力学,长于《春秋》,善属文。徽宗崇宁五年进士。历汉州教授、西京国子博士、通判彭州。累官太常少卿。外和内劲,不妄与人交。言者论元老苏轼从孙,且为元祐邪说,其学术议论,颇仿轼、辙,不宜在中朝。罢为提点明道宫,未几卒,年四十七。有《九峰集》。
全宋诗
苏元老(一○七八~一一二四),字在廷,号九峰,眉山(今属四川)人。轼从孙。徽宗崇宁五年(一一○六)进士(清嘉庆《四川通志》卷一二二)。调广都主簿,迁汉川教授,西京国子博士,通判彭州。除国子博士,历秘书正字、将作少监,比部考功员外郎。出为成都路转运副使。宣和六年,因元祐党禁罢,提点明道宫(《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九之一四),未几卒,年四十七。有《九峰集》,已佚。《宋史》卷三三九、《宋史新编》卷一一三有传。今录诗五首。
全宋文·卷二八二二
苏元老(一○七八——一一二四),字在廷,号九峰,眉山(今四川眉山)人。轼从孙。崇宁五年进士,调广都簿,历汉州教授、西京国子博士,通判彭州。寻除成都路转运副使,为军器监、司农、卫尉、太常少卿。宣和六年以元祐党籍罢,提举明道宫,未几卒,年四十七。著有《九峰集》。见《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九之一四。《宋史》卷三三九《苏辙传》有附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苏州吴县人,字公权。富严曾孙。徽宗宣和六年进士。调随县主簿。因张浚荐,充宫教。高宗绍兴中官至工部郎中。守节清慎,名所居为“知止堂”。善仿苏轼书法,尤工柳叶篆。卒年八十六。
全宋文·卷四○七五
富元衡,字公权,号洛阳愚叟,吴县(今属江苏苏州)人。幼入太学,有声场屋。登宣和六年进士第,调随县簿。建炎初,为襄阳招抚司机宜,迁左承务郎、婺州州学教授,再迁诸王宫大小学教授、大宗正丞。绍兴十一年,以宣教郎知江阴军。后历知兴国军、袁州,迁湖南常平,改利州路提刑,再移湖北,除工部郎中。乾道元年,引年请致仕,除直秘阁奉祠。年八十六卒,官至朝散大夫。喜书,仿东坡体能逼真,尤善柳叶篆。见《重修琴川志》卷八,《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九一,《宋会要辑稿》选举三四之一七,《宋史翼》卷二○。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18—1187 【介绍】: 宋开封雍丘人,徙居上饶,字无咎,号南涧。韩元龙从弟。以荫为龙泉主簿。历知建安县。符离之役,尝上书张浚劝勿轻举,浚不听。迁知建安府,大兴学校,创修郡志。累官吏部尚书,封颍川郡公。师事尹焞,曾与吕祖谦讲读于德清慈相寺。有《桐荫旧话》、《南涧甲乙稿》、《焦尾集》。
全宋诗
韩元吉(一一一八~?),字无咎,号南涧翁,祖籍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南渡后居信州上饶(今属江西),维玄孙,淲父。早年尝师事尹焞,初与从兄元龙试词科不利,后举进士,为南剑州主簿。高宗绍兴二十八年(一一五八),知建安县。孝宗乾道元年(一一六五),为江南东路转运判官(《景定建康志》卷二六)。后出入中外,两知婺州,一知建宁府等,入朝为中书舍人、大理少卿、龙图阁学士、吏部侍郎等,中间曾出使金国。官至吏部尚书、颍川郡公。晚年退居信州,淳熙十三年(一一八六)尚存世。有《南涧甲乙稿》七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二十二卷。事见本集有关诗文。 韩元吉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南涧甲乙稿》为底本,校以武英殿聚珍本(简称聚珍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词学图录
韩元吉(1118-1187) 字无咎,号南涧。许昌人,徙居信州上饶(今属江西)。曾与张元干、张孝祥、范成大、陆游、辛弃疾等以词唱和。有《南涧甲乙稿》、《南涧诗余》。
全宋文·卷四七八三
韩元吉(一一一八——一一八七),字无咎,号南涧,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南渡后居上饶(今江西上饶)。韩维玄孙。初以荫入仕,为龙泉县主簿,调南剑州主簿。绍兴末历知建安县,召为司农寺主簿。乾道中,历江东转运判官、守大理少卿、权中书舍人,累官至吏部侍郎。淳熙初出知婺州,入为正奉大夫、吏部尚书。乞外,复以龙图阁学士知婺州,后罢职奉祠。爵至颍川郡公。淳熙十四年卒,年七十。元吉学于尹焞而友朱熹,吕祖谦为其婿。著有《易系辞解》、《焦尾集》、《南涧甲乙稿》等。见《宋史翼》卷一四,《南宋文范作者考》上。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福建兴化军人,字叔云。高宗绍兴三十年进士。调惠州教授。历官提举浙西路。奏开运河五十四里,公私称便。授户部左曹郎官,孝宗时进户部尚书。以母丧归,卒。有诗文集。
全宋文·卷五四一三
薛元鼎,字叔云,兴化军兴化(今福建莆田西北)人。第绍兴三十年进士,调惠州教授,累迁国子监丞,权户部左曹员外郎,除秘书丞,迁军器少监兼太子侍讲。淳熙元年兼权国子司业。补外,除提举浙西常平。召除户部左曹郎中,改户部尚左郎官。寻除起居郎,迁起居舍人兼太子左谕德,权给事中,卒。见《中兴馆阁录》卷七,《宋会要辑稿》崇儒一之四○、职官七之三○、食货二八之三、食货七○之一五一,道光《重纂福建通志》卷一八一。
《国语辞典》:颜家庙碑(颜家庙碑)  拼音:yán jiā miào bēi
唐颜真卿于建中元年(西元780年)为其父颜惟贞所立的庙碑。由其自撰自书,叙述颜氏出身世家、学者辈出等情形。此碑字体方整,一点一画皆凝聚力量,劲直之气节露于笔画间。为颜真卿楷书代表作之一。
《分类字锦》:花度管弦(花度管弦)
戎昱 开元观中元日观乐诗 盘空双鹤惊丸剑,洒砌三花度管弦。
分类:中元
《分类字锦》:般目连剧(般目连剧)
东京梦华录:中元节印卖尊胜目连经。构肆乐人。自过七夕。便般目连经救母杂剧。直至十五日止。观者增倍。
分类:中元
《分类字锦》:地官校籍
类要:当地官校籍之辰,是白帝乘时之运。
分类:中元
《國語辭典》:电价(電價)  拼音:diàn jià
电力公司所制定使用电力所应支付的单价。如:「电力公司有意调高尖峰用电时的电价。」
《分类字锦》:三十六灯(三十六灯)
《月令广义》:南国风俗。中元夜,家户具斋供,罗于门外,或坰衢之处,祝祀野鬼毕,随捧水灯三十六向,流水泛去,名曰度孤。谓无祀亡魂三十六类也。
分类:中元
《分类字锦》:莲吐果摇(莲吐果摇)
杨炯 盂兰盆赋 青莲吐而非夏,赪果摇而不寒。
分类:中元
中元
【佛学大辞典】
(行事)七月十五日也。修行记曰:「七月中元为大庆之月,道书云:七月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间善恶。诸大圣普诣宫中,道士于是日夜诵经,十万大圣录灵篇,饿鬼囚徒亦得解脱。」五杂俎曰:「道经,以正月望为上元,七月望为中元,十月望为下元。遂有三元三官大帝之称。是俗妄之甚者。」(参见:盂兰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