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中伤(中傷)  拼音:zhòng shāng
1.恶意攻击或陷害他人。《列子。天瑞》:「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2.受伤。如:「他不幸中伤了。」《三国演义》第五○回:「传下号令,教老弱中伤军士在后慢行,强壮者担土束柴,搬草运芦,填塞道路。」
《高级汉语词典》:恶语中伤  拼音:è yǔ zhòng shāng
用恶毒的语言诬蔑陷害人
《漢語大詞典》:阴中(陰中)
暗害;中伤。史记·秦始皇本纪:“或言鹿者, 高 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后羣臣皆畏 高 。” 宋 苏轼 《杭州召还乞郡状》:“窃谓人主之待臣子,不过公道以相知,党人之报怨嫌,必为巧发而阴中,臣岂敢恃二圣公道之知,而傲党人阴中之祸。”
(1).冥冥之中;阴间。《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三:“一点情不能忘,所以阴中如此主张,了其心愿。”《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三:“只为不忘前盟,阴中完了自己姻缘,又替妹子连成婚事。”
(2).指农历七八月。礼记·月令“﹝孟秋之月﹞其祀门,祭先肝” 汉 郑玄 注:“秋,阴气出,祀之於门,外阴也。祀之先祭肝者,秋为阴中,於臟直肝,肝为尊也。” 孔颖达 疏:“阴气始於五月,终於十月,其七月八月为阴之中,故云秋为阴中。”汉书·律历志上:“秋为阴中,万物以成。”北堂书钞卷一五四引 汉 马融 《西第颂》:“仲秋阴中节,胡桃已零落。”
《漢語大詞典》:中害
内病。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太子病血气不时,交错而不得泄,暴发於外,则为中害。”
伤害;中伤。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 宣宗 在藩邸时,为 武宗 所薄,将中害者非一。”《宣和遗事》前集:“那时 王黼 正与 蔡京 不和,欲因此事中害 蔡京 。”
《漢語大詞典》:斫刺
(1).砍击刺杀。后汉书·臧洪传:“ 吕奉先 讨 卓 来奔,请兵不获,告去,何罪復见斫刺?”
(2).比喻中伤。 鲁迅 《华盖集续编·海上通信》:“但从去年以来,我居然大大地变坏,或者是进步了。虽或受着各方面的斫刺,似乎已经没有创伤,或者不再觉得痛楚。”
《漢語大詞典》:掎扢
中伤;倾轧。 明 姚士粦 《见只编》卷中:“ 赵 张 两相国,始皆见迕 江陵 ,各以翰院外补州同。及两公入相,昔之掎扢之者,莫不改颜易面,奔候门墙。”参见“ 掎齕 ”。
分類:中伤倾轧
《漢語大詞典》:掎龁(掎齕)
中伤;倾轧。 明 张居正 《乞鉴别忠邪以定国是疏》:“若被黜者一一求其所以得罪之故,捕风捉影,揑造流言,以掎齕当事之人,则将来司考察之柄者,将缄口敛臂,而不敢轻动一人。”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七:“方 鼐 之惎於大吏以掎齕也, 镇筸镇 总兵 富志那 实保全之。”
分類:中伤倾轧
《漢語大詞典》:掎龁(掎齕)
中伤;倾轧。 明 张居正 《乞鉴别忠邪以定国是疏》:“若被黜者一一求其所以得罪之故,捕风捉影,揑造流言,以掎齕当事之人,则将来司考察之柄者,将缄口敛臂,而不敢轻动一人。”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七:“方 鼐 之惎於大吏以掎齕也, 镇筸镇 总兵 富志那 实保全之。”
分類:中伤倾轧
《國語辭典》:狺狺  拼音:yín yín
狗叫的声音。《楚辞。宋玉。九辩》:「猛犬狺狺而迎吠兮,关梁闭而不通。」宋。陆游〈旅舍〉诗:「勿为无年忧寇窃,狺狺小丰凘篱门。」
《國語辭典》:鬼蜮  拼音:guǐ yù
鬼怪。语本《诗经。小雅。何人斯》:「为鬼为蜮,则不可得。」比喻阴险的小人。《聊斋志异。卷一○。胭脂》:「风流道乃生此恶魔,温柔乡何有此鬼蜮哉!」
《國語辭典》:毁伤(毀傷)  拼音:huǐ shāng
1.毁坏损伤。《孝经。开宗明义章》:「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也作「毁损」。
2.毁谤中伤。《汉书。卷九○。酷吏传。严延年传》:「延年本尝与义俱为丞相吏,实亲厚之,无意毁伤也,馈遗之甚厚。」也作「毁损」。
《國語辭典》:恶言(惡言)  拼音:è yán
无礼、辱骂人的话。《史记。卷六七。仲尼弟子传。仲由传》:「自吾得由,恶言不闻于耳。」《三国演义》第一八回:「云长知此人有忠义之气,更不以恶言相加,亦不出战。」
《漢語大詞典》:谤伤(謗傷)
诽谤中伤。 唐 韩愈 《调张籍》诗:“不知羣儿愚,那用故谤伤?” 金 王若虚 滹南诗话卷三:“公诗虽涉浅易,要是大才,殆与元气相侔,而狂吠之徒,仅能动笔,类敢谤伤。” 清 张尚瑗 《谒韩文公祠》诗:“谤伤与夸衒,两者均蠓蠛。”
分類:诽谤中伤
《漢語大詞典》:谤言(謗言)
(1).怨恨、指责的话。左传·成公十八年:“举不失职,官不易方,爵不踰德,师不陵正,旅不偪师,民无谤言,所以復霸也。”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人民反清斗争资料·山东莱阳县官民交战事续闻》:“ 山东 莱阳县 之役,谤言至今未已。”
(2).造谣中伤的话。孔丛子·陈士义:“王曰:‘假以自显,无伤也。’对曰:‘虚造谤言,以诬圣人,非无伤也。’” 明 李贽 《德业儒臣前论》:“今夫造为谤言,诬陷一家者,其罪诛。”《解放日报》1985.4.24:“还我清白之后,谤言不攻自破。”
《國語辭典》:恶语(惡語)  拼音:è yǔ
粗恶无礼的话。如:「口出恶语」、「恶语相对」。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别人行甜言美语三冬暖,我根前恶语伤人六月寒。」《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五:「卫朝奉只是著人上门坐守,甚至以恶语相加,陈秀才忍气吞声。」
《國語辭典》:谗谮(讒譖)  拼音:chán zèn
以谗言毁谤他人。《三国演义》第一○一回:「此非陛下本心,必有奸臣谗谮,言臣有异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