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内史府
南唐 改中书省、门下省为“内史府”。新五代史·南唐世家·李煜:“﹝ 开宝 ﹞五年, 煜 下令贬损制度。下书称教,改中书、门下省为左、右内史府。”
《漢語大詞典》:屈揖
唐 宋 时百官于中书省见宰相之礼。 宋 沈括 梦溪笔谈·故事一:“百官於中书见宰相,九卿而下,即省吏高声唱一声‘屈’,则趋而入。宰相揖,及进茶,皆抗声赞唱,谓之‘屈揖’。”
《漢語大詞典》:着作郎(著作郎)
官名。 三国 魏明帝 始置,属中书省,掌编纂国史。其属有著作佐郎(后代或称佐著作郎)、校书郎、正字等。 晋 元康 中改属秘书省,称为大著作。 唐 代主管著作局,亦属秘书省。 宋 元 因之,惟 宋 别有国史院,故著作郎仅参与汇编“日历”(每日时事)等。 明 代废。亦省称“ 著作 ”。南史·百官志下:“ 晋武 世, 繆徵 为中书著作郎……著作郎谓之大著作,专掌史任。” 唐 刘知几 史通·覈才:“夫史才之难,其难甚矣。《晋令》云:‘国史之任,委之著作,每著作郎初至,必撰名臣传一人。’斯盖察其所由,苟非其才,则不可叨居史任。” 宋 曾巩 《本朝政要策·史官》:“天子动则左史书之,春秋是也;言则右史书之,尚书是也。 汉武帝 有《禁中起居注》。 魏 晋 归之著作,其后亦命近臣典其事。”
《漢語大詞典》:宅引
宋 时,宰相于假日黎明赴中书省,有朱衣吏自私第前导,称宅引。参阅 宋 庞元英 文昌杂录卷三、 宋 赵昇 朝野类要·宅引
《漢語大詞典》:五花判事
唐 宋 时,中书省各官员,对军国大事因所见不同,须分别在文书上签具意见并署名,谓之“五花判事”。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三年:“故事:凡军国大事,则中书舍人各执所见,杂署其名,谓之五花判事。” 宋 苏轼 《谢中书舍人表》之一:“虽四户擅权,非当时之公议,而五花判事,亦前代之美谈。”
《漢語大詞典》:刑礼房(刑禮房)
唐 代中书省属下的政务部门之一,掌管刑、礼。新唐书·百官志一:“ 开元 中, 张説 为相,又改政事堂号‘中书门下’,列五房于其后:一曰吏房,二曰枢机房,三曰兵房,四曰户房,五曰刑礼房,分曹以主众务焉。”
《国语辞典》:中书舍人(中书舍人)  拼音:zhōng shū shè rén
职官名。中书省的属官。西晋初设置,历代名称和职务不尽相同,南朝时掌起草诏令,参与机密,决断政务;隋时主管诏令;唐时掌管诏令、侍从、宣旨和接纳上奏文表等事;宋时主管中文书,起草有关诏令,明朝时则负责缮写文告、命令等事务。清代沿置。简称为「中书」。
《漢語大詞典》:凤阁舍人(鳳閣舍人)
官名。即中书舍人。 唐 武则天 时称中书省为凤阁,中书舍人即称“凤阁舍人”。 唐 颜真卿 《宋开府碑》:“殿中侍御史同列有博于臺中者,将责名品而黜之。博者惶恐自匿。翌日,公独正辞引过。 天后 悦而释之,迁天官员外郎,凤阁舍人。” 元 张翥 《玉连环歌为邢从周典簿作》:“集贤仙人丈人行,凤阁舍人文有样。”参见“ 凤阁 ”。
《國語辭典》:凤阁(鳳閣)  拼音:fèng gé
1.绮丽的楼阁。南朝梁。江淹〈齐王谢冕旒诸法物表〉:「凤阁因此而神,琼都由兹而丽。」
2.唐代中书省的别名。参见「中书省」条。
《國語辭典》:布政使  拼音:bù zhèng shǐ
职官名。明清各省民政兼财政长官。属承宣布政使司,受辖于督抚,与掌理刑名的按察使并称为「两司」。也作「藩台」、「藩司」。
《漢語大詞典》:东西二府(東西二府)
宋 代指中书省与枢密院。宋史·职官志一:“枢密本兵,与中书对掌机务,号东西二府,命宰相兼知院事。”
《漢語大詞典》:世掌丝纶(世掌絲綸)
礼记·缁衣:“王言如丝,其出如纶。”后中书省代皇帝草拟诏旨,称为掌丝纶。父子或祖孙相继在中书省任职的称为世掌丝纶。 唐 杜甫 《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诗:“欲知世掌丝纶美,池上于今有凤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