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脸上挂了招牌(脸上挂了招牌)  拼音:liǎn shàng guà le zhāo pái
外表具有个人明显的特徵。如:「莫非我脸上挂了招牌,要不然她怎能认得出我!」
《国语辞典》:秘密通讯自由(秘密通讯自由)  拼音:mì mì tōng xùn zì yóu
一种自由权。保障个人通信、电信通讯等隐私权。这种权力在民主国家中深受重视。
《国语辞典》:吃米不知米价(吃米不知米价)  拼音:chī mǐ bù zhī mǐ jià
每天吃米饭,却不知米的价钱。比喻一个人对周遭事物的不了解。如:「不要老是抱怨,你真是『吃米不知米价』,现在人浮于事,能有工作做就不错了!」
《国语辞典》:连鬼也不见一个(连鬼也不见一个)  拼音:lián guǐ yě bù jiàn yī ge
比喻连一个人也没有。《儒林外史》第五四回:「次日,那卖人参的清早上走到他寓所来,坐了半日,连鬼也不见一个。」
分类:个人
《国语辞典》:举头三尺有神明(举头三尺有神明)  拼音:jǔ tóu sān chǐ yǒu shén míng
(谚语)传说中每个人头上三尺处都有神明鉴察著,「举头三尺有神明」用来劝人不可做亏心事。如:「举头三尺有神明,你别再胡作非为,小心得到报应。」
《国语辞典》:落得河水不洗船  拼音:luò dé hé shuǐ bù xǐ chuán
(谚语)落得送个人情,为什么不把事情顺手办了。《醒世姻缘传》第三四回:「各人的主意不同,打哩他有没甚么话说,我没的好合你为仇?落得河水不洗船哩。」《儒林外史》第一四回:「我是一片本心,特地来报信。我也只愿得无事,落得河水不洗船。」
《国语辞典》:不见棺材不流泪(不见棺材不流泪)  拼音:bù jiàn guān cái bù liú lèi
比喻一个人非常顽固,如不让他尝到失败的苦果,是不会认错或改正的。也作「不见棺材不掉泪」、「不见棺材不下泪」。
《国语辞典》:不见棺材不掉泪(不见棺材不掉泪)  拼音:bù jiàn guān cái bù diào lèi
比喻一个人非常顽固,如不让他真正尝到失败的结果,他是不会认错或改正的。也作「不见棺材不流泪」、「不见棺材不下泪」。
《国语辞典》:一个鼻孔出气(一个鼻孔出气)  拼音:yī ge bí kǒng chū qì
两个人同一个主张。《宦海》第二回:「原来王慕维这个东西,实在的神通广大,金方伯手下的人役都和他是一鼻孔出气的。」
分类:个人主张
《国语辞典》:心理卫生(心理卫生)  拼音:xīn lǐ wèi shēng
研究并维护心理健康的学科。其目的在协助个人了解自我,认识他人,以达成人际和谐与发展。
《国语辞典》:徇公灭私(徇公灭私)  拼音:xùn gōng miè sī
为国家或民众的利益而舍弃个人的利益。唐。白居易〈与薛苹诏〉:「卿勤王之节,徇公灭私;事主之诚,移忠资孝。」也作「徇公忘己」。
《国语辞典》:徇公忘己  拼音:xùn gōng wàng jǐ
为了国家或公众的利益,而舍弃个人的私益。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四。记文》:「非特救当世正人端士之网罗,直欲戒后世乱臣贼子之迷罔,徇公忘己,为国惜贤。」也作「徇公灭私」。
《国语辞典》:言不及私  拼音:yán bù jí sī
说话不涉及个人私事。《晋书。卷七五。王湛传》:「临终,与谢安、桓冲书,言不及私,惟忧国家之事,朝野甚痛惜之。」
《国语辞典》:行为模式(行为模式)  拼音:xíng wéi mó shì
人所表现出的人格模式,即个人的行为习惯。通常是生理特质和心理特质在环境中发生作用的结果。
《国语辞典》:新闻来源(新闻来源)  拼音:xīn wén lái yuán
供记者取得新闻的机关、单位或个人,一般来说,新闻报导中都会引述消息来源,但在特定情况下,可应提供新闻者的要求而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