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54,分24页显示  上一页  5  6  7  8  9  11  12  13  14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停丧
丧权
废丧
哭丧
九丧
丧资
丧沮
丧荒
丧氛
尸丧
姻丧
挽丧
小丧
本丧
告丧
《國語辭典》:停丧(停喪)  拼音:tíng sāng
1.人死后,已敛而停灵不葬。《三国演义》第五七回:「周瑜停丧于巴丘。」
2.停止服丧。清。顾炎武《日知录。卷一八。停丧》:「停丧之事,自古所无。自建安离析,永嘉播窜,于是有不得已而停者。」
《国语辞典》:丧权(丧权)  拼音:sàng quán
丧失主权或权力。如:「清廷丧权失地,民不聊生。」
《漢語大詞典》:废丧(廢喪)
旷废丧失。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杂艺:“围棊有手谈、坐隐之目,颇为雅戏,但令人躭憒,废丧实多,不可常也。”
分類:旷废丧失
《漢語大詞典》:哭丧
有丧事时,吊祭的人和守灵的人大声号哭
悲哀的样子。例如:宝玉见他还是这样哭丧,便知他是为金钏儿的原故。——《红楼梦
《韵府拾遗 阳韵》:九丧(九丧)
北史吴悉达传:悉达后欲改葬,亡失坟墓,推寻弗获,叫诉神祇,忽于悉达足下地陷,得父铭记,因迁葬曾祖已下三世九丧,倾尽资业,不假于人,哀感毁悴,有过初丧。有司奏闻,标闾复役,以彰孝义。
《漢語大詞典》:丧资(喪資)
(1).失去财产。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文公 曰:‘吾民之有丧资者,寡人亲使郎中视事。’”
(2).失去路费。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念秧:“乃又有萍水相逢,甘言如醴,其来也渐,其入也深。误认倾盖之交,遂罹丧资之祸。”参见“ 丧斧 ”。
《漢語大詞典》:丧斧(喪斧)
《易·巽》:“丧其资斧。” 高亨 注:“资,货也;斧,铜币之作斧形者。资斧犹言钱币也。”后以“丧斧”谓失去行旅之费。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不变法之害》:“滨海小民,无所得食,逃至 南洋 、 美洲 诸地,鬻身为奴,犹被驱迫,丧斧以归,驯者转於沟壑,黠者流为盗贼。”
分類:失去行旅
《漢語大詞典》:丧沮(喪沮)
灰心失望。后汉书·袁绍传:“时 进 既被害,师徒丧沮,臣独将家兵百餘人,抽戈 承明 ,竦劒翼室,虎叱羣司,奋击凶丑。”宋书·武帝纪中:“朝野丧沮,莫有固志。”新唐书·儒学传上·颜师古:“及是频被谴,仕益不进,罔然丧沮。”
分類:灰心失望
《漢語大詞典》:丧荒(喪荒)
指诸侯臣下的丧事及荒年。周礼·天官·大宰:“三曰丧荒之式。” 郑玄 注:“荒,凶年也。” 贾公彦 疏:“丧谓若诸侯诸臣之丧,含襚、赠奠,賻賵之类。”
《漢語大詞典》:丧氛(喪氛)
预兆死亡的云气。左传·昭公十五年:“吾见赤黑之祲,非祭祥也,丧氛也。” 杜预 注:“氛,恶气也。”宋史·五行志五:“ 德祐 元年三月辛巳,终日黄沙蔽天,或曰丧氛。”
《漢語大詞典》:尸丧(尸喪)
尸体失落。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一:“县长 赵祉 遣 泥和 拜檄謁 巴郡 太守。以十月乘船,於城湍堕水死,尸丧不得。”
(1).尸体;遗体。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永宁寺:“臣从 太原王 来朝陛下,何忽今日枉致无理?臣欲还 晋阳 ,不忍空去,愿得 太原王 尸丧,生死无恨。”
(2).主持丧事。 唐 黄滔 《祭先外舅》:“孀妻捧奠,出女尸丧,嗣男而杳杳江岭,鄙子而明明肺肠。”
《漢語大詞典》:姻丧(姻喪)
外亲之丧。左传·昭公九年:“王有姻丧。” 杜预 注:“外亲之丧。”
分類:外亲
《漢語大詞典》:挽丧(輓喪)
牵引丧车。汉书·景帝纪:“其葬,国得发民輓丧,穿復土,治坟无过三百人毕事。” 颜师古 注:“輓谓引车也。”
分類:牵引丧车
《漢語大詞典》:小丧(小喪)
指夫人以下,九嫔、世妇、女御、诸内人之丧。周礼·天官·宰夫:“宰夫之职……大丧、小丧,掌小官之戒令,帅执事而治之。” 郑玄 注:“大丧,王后世子也。小丧,夫人以下。”
《国语辞典》:本丧(本丧)  拼音:běn sàng
把脸紧绷著。《儒林外史》第五回:「两位舅爷看了,把脸本丧著,不则一声。」
分类:紧绷
《國語辭典》:告丧(告喪)  拼音:gào sāng
奔赴报丧。《礼记。曲礼下》:「崩曰天王崩,复曰天子复矣,告丧曰天王登假。」
分類:报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