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67,分25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除丧
沦丧
父丧
护丧
丧志
丧气
丧气
丧明
丧身
奔丧
丧制
沮丧
丧车
斲丧
丧元
《國語辭典》:除丧(除喪)  拼音:chú sāng
守孝期满,脱除丧服。《礼记。檀弓上》:「子夏既除丧而见,予之琴,和之不和,弹之而不成声。」也称为「除孝」。
《國語辭典》:沦丧(淪喪)  拼音:lún sàng
沦没、丧亡。《抱朴子。外篇。勖学》:「世道多难,儒教沦丧,文、武之轨,将遂凋坠。」《三国演义》第五回:「绍等惧社稷沦丧,纠合义兵,并赴国难。」
《国语辞典》:父丧(父丧)  拼音:fù sāng
父亲过世。如:「他遭父丧,悲痛逾恒。」
《國語辭典》:护丧(護喪)  拼音:hù sāng
1.主持丧事的人。《汉书。卷六八。霍光传》:「光薨,上及皇太后亲临本鶆。太中大夫任宣与侍御史五人持节护丧事。」
2.护送灵柩。
《國語辭典》:丧志(喪志)  拼音:sàng zhì
失去志气。《书经。旅獒》:「玩人丧德,玩物丧志。」《三国演义》第三一回:「成败有时,不可丧志。」
分類:丧失心志
《國語辭典》:丧气(喪氣)  拼音:sàng qi
倒楣,感到不吉利。如:「人丧气的时候,连黄金到了身边都还会飞走。」
《國語辭典》:丧气(喪氣)  拼音:sàng qì
失去强盛的志气,精神颓丧。《文选。陆机。辩亡论上》:「由是二邦之将,丧气挫锋。」《三国演义》第一九回:「众将又哀告,打了五十背花,然后放归。众将无不丧气。」
《國語辭典》:丧明(喪明)  拼音:sàng míng
眼睛失明。《礼记。檀弓上》:「子夏丧其子而丧其明。曾子吊之曰:『吾闻之也,朋友丧明则哭之。』」
《國語辭典》:丧身(喪身)  拼音:sàng shēn
死亡。如:「丧身败家」。《三国演义》第二回:「若不斩草除根,必为丧身之本。」
分類:丧身丧命
《國語辭典》:奔丧(奔喪)  拼音:bēn sāng
1.从异乡奔赴亲丧。《左传。襄公十五年》:「郑公孙夏,如晋奔丧,子蟜送葬。」
2.《礼记》篇名。记闻丧奔归之礼。
《漢語大詞典》:丧制(喪制)
(1).治丧的礼制。后汉书·皇后纪上·章德窦皇后:“上尊諡曰 恭怀皇后 ,追服丧制,百官縞素,与姊大贵人俱葬 西陵 。”周书·韦敻传:“其丧制葬礼,诸子等竝遵其遗戒。”
(2).特指按礼制规定的居丧期限。《元典章新集·吏部·丁忧》:“凡为人子,丧制之内有犯非违者,不拘官民宜其追问。”
《國語辭典》:沮丧(沮喪)  拼音:jǔ sàng
失望灰心。唐。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旧五代史。卷三四。唐书。庄宗本纪八》:「帝闻诸军离散,精神沮丧,至万胜镇即命旋师。」
《漢語大詞典》:丧车(喪車)
(1).送葬者坐的车。周礼·春官·巾车:“王之丧车五乘……及墓,嘑启关陈车。” 孙诒让 正义:“丧车,生人所乘。”礼记·杂记上:“端衰、丧车皆无等。” 孔颖达 疏:“丧车者,孝子所乘恶车也。”
(2).运载灵柩的车子。穆天子传卷六:“天子乃周 姑繇 之水,以圜丧车。”南史·后妃传上·殷淑仪:“上自於 南掖门 临,过丧车,悲不自胜,左右莫不掩泣。” 唐 韩愈 《祭董相公文》:“今公之归,公在丧车。” 宋 王安石 《赠尚书工部侍郎郑公挽辞》:“密章赠襚连三组,画翣丧车载一旌。”
《國語辭典》:斲丧(斲喪)  拼音:zhuó sàng
1.戕贼、伤害。《左传。哀公十五年》:「天或者以陈氏为斧斤,既斲丧公室,而他人有之,不可知也。」宋。苏轼〈盖公堂记〉:「萧何曹参见其斲丧之祸,而收其民于百战之馀。」
2.谓人沉溺酒色,戕害身体、精神。清。赵翼《陔馀丛考。卷四三。斲丧》:「人不自爱惜,耗其精神于酒色者,曰斲丧。」
《國語辭典》:丧元(喪元)  拼音:sàng yuán
元,头也。丧元指被杀身亡。《文选。曹植。杂诗六首之六》:「国雠亮不塞,甘心思丧元。」明。叶宪祖《易水寒》第三折:「便捐生何足骇?常言道勇士丧元无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