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事 → 叓事”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守丧(守喪) 拼音:shǒu sāng
守灵、服丧。《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三:「小婿在彼守丧,今已服除。」《红楼梦》第二回:「谁知女学生之母贾氏夫人一疾而终,女学生侍汤奉药,守丧尽哀。」
《漢語大詞典》:唁电(唁電)
对遭丧事者表示慰问的电报。 巴金 《中岛健藏先生》:“我托全国文联打了一个唁电去。”
《漢語大詞典》:营丧(營喪)
办理丧事。
《后汉书·王允传》:“天子感慟,百姓丧气,莫敢收 允 尸者,唯故吏 平陵 令 赵戩 弃官营丧。”
《漢語大詞典》:赗赐(賵賜)
因助办丧事而赐予财物。 晋
袁宏 《后汉纪·章帝纪上》:“太尉 牟融 薨。上痛惜,亲自临丧,賵赐出於丰厚。”
《漢語大詞典》:丧病(喪病)
丧事与疾病。
《后汉书·郎顗传》:“ 琼 入朝日浅,谋謨未就,因以丧病,致命遂志。” 晋
葛洪 《抱朴子·交际》:“其不合也,则懊悴剧於丧病之逮己也。”
《國語辭典》:围桌(圍桌) 拼音:wéi zhuō
垂挂在桌前可遮挡东西的帘形物。多用在婚丧喜庆或祭祀时。
《漢語大詞典》:谢吊(謝弔)
丧事办完后,去拜谢前来吊唁的亲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四回:“那年丁忧回籍,办过丧事之后,不免出门谢弔。”参见“ 谢孝 ”。
《國語辭典》:谢孝(謝孝) 拼音:xiè xiào
丧家向前往吊唁的亲友行礼拜谢的礼俗。《土风录。卷二。谢孝》:「亲死至七七缞绖出遍,谢戚友曰谢孝。」《二刻拍案惊奇》卷七:「到了一个马头上,董孺人整备著一席酒,以谢孝为名,单请著吕使君。」
《国语辞典》:孝白 拼音:xiào bái
办丧事所用的白布或素服。《海上花列传》第四二回:「左首房间保险灯点得雪亮,有六七个裁缝摆开作台,赶做孝白。」
《漢語大詞典》:疏丧(疏喪)
关系疏远者或远宗、远亲的丧事。 汉
蔡邕 :“而有司数以蕃国疏丧,宫内产生,及吏卒小污,屡生忌故。”
《国语辞典》:做孝 拼音:zuò xiào
办理丧事。《水浒传》第三回:「一干人等,疏放听候。郑屠家亲人,自去做孝。」
《漢語大詞典》:做斋(做齋)
办丧事中雇请僧道念经诵咒以超度亡灵的迷信活动。
《儒林外史》第四回:“﹝ 胡屠户 ﹞説罢,又如此这般把请僧人做斋的话説了。和尚听了,屁滚尿流,慌忙烧茶,下麵。”
《國語辭典》:唁劳(唁勞) 拼音:yàn lào
慰问死者家属。《宋史。卷三四○。苏颂传》:「遭母丧,帝遣中贵人唁劳,赐白金千两。」
《漢語大詞典》:监丧(監喪)
主持丧事。
《晋书·李胤传》:“ 太康 三年薨,詔遣御史持节监丧致祠,諡曰成。”
《漢語大詞典》:正尸
古代的一种丧事仪式。人君死后,把尸体移到北窗下,头朝南。
《礼记·丧大记》:“既正尸,子坐於东方;卿大夫父兄子姓,立于东方。” 郑玄 注:“正尸者,谓迁尸牖下,南首也。”
《漢語大詞典》:仵作学士(仵作學士)
指 宋 蒋彝 。 蒋 因办理 朱冲 丧事,得升为直秘阁之官,时人因以讥之。 宋
方勺 《泊宅编》卷上:“近岁除直祕阁者尤多, 两浙 市舶 张苑 进篤禄香得之,时号‘篤禄学士’;运判 蒋彝 应副 朱冲 葬事得之,号‘仵作学士’; 越州 通判 魏志崇 获盗黄乌觜得之,号‘贼学士’。”参见“ 仵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