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6,分16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顺应理贞两大士
吕夷简(字 坦夫 文靖 申国公、许国公 )
钟离瑾(字 公瑜 )
令狐挺(字 宪周 )
孙沔(字 元规 威敏 )
苏舜元(字 才翁、叔才 )
马寻(字 子正 )
施元长(字 景仁 )
陈睦(字 和叔、子雍 )
卢秉(字 仲甫 )
俞充(字 公达 )
张安上(字 仲礼 )
朱明之(字 昌叔 )
晁端彦(字 美叔 )
其它辞典
释慧哲(号 白璚、前后哲云、乌琼、白琼、前后两哲云 赵 )顺应理贞两大士
吕夷简(字 坦夫 文靖 申国公、许国公 )
钟离瑾(字 公瑜 )
令狐挺(字 宪周 )
孙沔(字 元规 威敏 )
苏舜元(字 才翁、叔才 )
马寻(字 子正 )
施元长(字 景仁 )
陈睦(字 和叔、子雍 )
卢秉(字 仲甫 )
俞充(字 公达 )
张安上(字 仲礼 )
朱明之(字 昌叔 )
晁端彦(字 美叔 )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二 义解科(二)
襄阳赵氏子。陈季始依建初璚公。璚时为大僧正。貌正紫。众号乌璚。后依彭城宝璚。貌洁晢。号白璚。皆大进所业。然性矜伐傲诞。俄而徙事兴皇道朗。以究所未至。尝行路遇雷雨。从容徐步达寺。则水满靴矣。平居视瞻无回。举止必循规矩。善护根门。节量口腹。便利涤沐。虽以赴请信宿俗舍。未或见其污秽。故识者伏其持守云。嗣开三论。光价斯倍。遂领徒归乡里。住城西望楚山龙泉寺之光福禅房。涅槃三论递互弘阐。轮下三百馀人。成器传灯可五十。慧品法粲智嵩法同慧璿慧楞等。开皇十七年四月。卒于龙泉。寿五十有九。葬西望山。沙门慧响文其墓碑。响思力遒强。辟道衡尤加敬。又洪哲闲大小乘。世号前后哲云。续高僧传·卷第九 义解篇五
释慧哲。姓赵氏。襄阳人。识度弘朗业操清远。出家已后南趣杨都。会陈国文昌载隆三宝。僧正琼公精理入神净行纯备。微衔紫相。世号乌琼。帝尚重焉。奉为大僧正也。监护法城为物依止。陈氏王族归戒所投。自馀槐棘无敢造者。住建初寺。祯明元年忽然坐逝。葬楼湖之山。天子哀之。以黄麾诸杖。卫送墓所。初未结顷。所住寺塔三日光现因而告终。道俗异焉。时彭城寺宝琼者。善讲说有风采。形相奇白世号白琼。事见别传。哲初参听其讲大开令业。聚徒讲说。屡发新声。以慧悟自矜颇怀傲诞。承兴皇道朗神辩若剑罕有当锋。因而从其言晤。往复移时答对逾远。哲大异之。即从伏听。沈隐微密自然通解。而威容自矜动止怀法。曾于行路忽遇雷雨霈汪 哲从容如常不失规矩。时泻靴水安行达寺。行步详序视瞻不眄。转身徐顾无妄乖越。时人呼为象王哲也。又善护根门节量口腹。便利涤沐罕有延滥。所以召请俗舍信宿经时。皆不睹其流秽。叹美增盛。及讲三论俊朗之响重光先价。引众溯流届于本邑。住城西望楚山光福禅房下龙泉寺。常以弘法为务。涅槃三论递互相续。学士三百馀人。成器传灯可有五十。即惠品法粲智嵩法同慧璿慧楞等是也。各领徒属所在通化。开皇十七年四月卒于龙泉。时年五十有九。葬于四望山寺。弟子惠嵩等竖碑于本住。沙门惠向制文。向有奇才。思力遒壮。为总管薛道衡所重。嵩有学声多所游贯。今住京都频扬讲说。时周邑有洪哲者。统闲大小每开法肆。以达解之望徵延慧日故。西楚传号为前后两哲云。
人物简介
东国僧尼录·名僧
顺应 理贞 两大士。入中国求法还国。时新罗哀庄王。王后患发背。遣中使告之。师授以王色线。其便还报于王。王依言试之。患差。王感之。创立海印寺。 昔梁朝宝志公。临终以踏山记嘱门徒曰。吾没后有高丽二僧。求法而来。以此记付之。后果有顺应理贞两大士。入中国求法。志公门徒见之。以踏山记付之。并说临终时语。顺应闻而问法师葬处。而往寻之。云人有古今。法无前后。七日七夜入定请法。墓门自开。志公出为之说法。以衣钵传。又赙蟒皮鞋。仍嘱曰。汝国牛头山西。有法佛大兴处。汝等还国。可创立别裨补大伽蓝海印寺。言讫还入。二师还国。至牛头山。自东北踰岭而西。遇猎人问曰。汝等因猎遍阅此山。有可以创寺地否。猎人答曰。此去小下有一水泊处。多有铁瓦。宜往观之。二师到水泊处见之。甚叶其意。藉草而坐入定。顶门放光。紫气冲天。时新罗第三十九王哀庄大王。王后患发背。良医无效。王患之。遣使臣分往诸方。冀得硕德异僧。倘蒙扶救也。中使于路上望见紫气。疑其有异人。到山下披榛入洞。至数十里许。溪深峡束行不能前。徘徊久之。忽见一狐缘岩而去。中使心异之。随之而后。及见二师入定。光从顶门出。敬信礼拜。因请邀还王宫。二师不许。中使乃以王后发背之患告之。师授以五色线曰。宫前有何物。答曰。有梨树。师曰。持此线一头系于梨树。一头接于疮口。即无患。其使还报于王。王依言试之。梨枯患差。王感之敬之。使国人创立兹寺焉。时哀庄王三年壬午(并海印寺古藉)。 顺应赞曰。东护大师。南行童子。身一片云。志千里水。浮囊永思。舍筏归止。彼岸此岸。喻指非指。天业受禅。犹如觉贤。牛头垂祫。象𠕀掸玄。岩扄选胜。海岸提图。地崇洲渚。天授林泉。化城口谈。学薮心传。影侔秋月。感隔春烟。绽火中莲。 利贞赞曰。孤云独鹤。俪影岩壑。草创莲刹。混沌逢𣫫愿霈无碍。人天有托。二杰如生。九原可作。法正别座(并崔致远)。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79—1044 【介绍】: 宋寿州人,字坦夫。吕蒙正侄。真宗咸平三年进士。历官刑部郎中、权知开封府。仁宗即位,进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天圣六年拜相。赞成仁宗废郭后,贬逐进谏言官孔道辅等,又因范仲淹屡言事,指为朋党而加以贬斥,颇为时论所少。后拜司空、平章军国重事。被劾罢相,以太尉致仕。卒谥文靖。有文集。全宋诗
吕夷简(九七九~一○四四),字坦夫,寿州(今安徽凤台)人。真宗咸平三年(一○○○)进士,补绛州军事推官。通判通州,徙濠州,知滨州。擢提点两浙刑狱,入为刑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使契丹,还,知制诏。再迁刑部郎中,权知开封府。仁宗即位,进右谏议大夫,以给事中参知政事。天圣六年(一○二八)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明道二年(一○三三)罢,同年复相。景祐二年(一○三五)加右仆射,封申国公。次年,与王曾争事,同时罢相。康定元年(一○四○)由判天雄军复入相。庆历元年(一○四一),徙封许国公,判枢密院,改兼枢密使。二年因病以太尉致仕。庆历四年卒,年六十六。谥文靖。有集二十卷,不传。事见《隆平集》卷五,《宋史》卷三一一有传。今录诗十一首。全宋文·卷三二一
吕夷简(九七九——一○四四),字坦夫,寿州(治今安徽凤台)人,吕蒙正侄。咸平进士,历任地方官,知制诰,进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仁宗立,除参知政事。天圣七年拜相,后封申国公。景祐四年以与王曾争事罢,出判许州,徙天雄军。康定元年复入相,改封许国公。后以疾授平章军国重事。庆历三年,以太尉致仕。次年卒,年六十六,谥文靖。有集二十卷。《宋史》卷三一一有传。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全宋诗
令狐挺(九九二~一○五八),字宪周,山阳(今江苏淮安)人。仁宗天圣五年(一○二七)进士,初仕吉州军事推官,迁荆南府节度掌书记,监鄂州茶场。擢通判延州,知彭州,改提点两浙路刑狱公事,后又知秀州、单州。嘉祐三年卒,年六十七。事见《西台集》卷一二《令狐公墓志铭》。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全唐诗》收《题鄜州相思铺》诗1首,列世次爵里无考作者,同书又互收此诗于令狐楚名下。按令狐挺(992—1058),字宪周,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进士,历官吉州军推、延州通判、彭州知州,迁提点两浙刑狱公事,移江东路,官至司封员外郎、知单州。事迹详见宋毕仲游《西台集》卷一二《令狐公墓志铭》。《全唐诗》作令狐挺收入,系沿《万首唐人绝句》卷五一之误;另作令狐楚,则为误据《诗话总龟》前集卷一五引《倦游录》而收入。诗应为令狐挺通判延州时作。《宋诗纪事》卷三一收令狐挺此诗,题作《题相思河》。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96—1066 【介绍】: 宋越州会稽人,字元规。真宗天禧三年进士。仁宗朝,历监察御史、陕西转运使。尝上书力诋宰相吕夷简。两知庆州,熟谙边事,有治军才。皇祐中,为湖南、江西路安抚使,兼广南东、西路安抚使,平侬智高叛有功,授枢密副使。后因淫纵不法坐废。英宗立,知河中府,后徙延州,道卒。谥威敏。全宋诗
孙沔(九九六~一○六六),字元规,越州会稽(今浙江绍兴)人。真宗天禧三年(一○一九)进士(《隆平集》卷一一),补赵州司理参军。仁宗时历知处、楚、庆、徐、秦、杭、青、并诸州,官至枢密副使。因事坐废。英宗即位,起知河中府,改知庆州。治平三年,徙延州,道卒(《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八),年七十一(《隆平集》作年七十二)。谥威敏。《宋史》卷二八八、《东都事略》卷七○有传。今录诗四首。全宋文·卷四三四
孙沔(九九六——一○六六),字元规,越州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天禧进士,补赵州司理参军。以秘书丞为监察御史里行。景祐元年末因乞宽贷李安世,黜知衡山县,于道上书言时事,再贬永州监酒。移通判潭州,知处州、楚州,召为左正言,为陕西转运使。三知庆州,为陕西都转运使,再知徐州、秦州。皇祐中,以退侬智高功授枢密副使。历知杭、青、并、寿州,因淫纵不法废。英宗即位,起知河中府、庆州,徙延州,道卒。有集十卷。见毕仲游《孙威敏公沔神道碑》(《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上卷二三),《宋史》卷二八八本传。宋登科记考
字元规。越州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天禧三年(1019年)进士。枢密副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6—1054 【介绍】: 宋绵州盐泉人,字才翁。苏易简孙。仁宗天圣七年赐进士出身。明道中为扶沟主簿,出粟救济饥荒。景祐四年知咸平县,迁殿中丞,移知眉州,屡上书陈御西夏方略。庆历三年改太常博士,出为福建路提点刑狱,移京西、河东、两浙。皇祐元年知扬州,官至尚书度支员外郎、三司度支判官。莅官办事果决,所至裁制强黠。为人精悍任气节,诗歌豪健,尤善草书。全宋诗
苏舜元(一○○六~一○五四),字才翁,旧字叔才,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东南)人。仁宗朝,赐进士出身,知开封咸平县。迁殿中丞、太常博士、祠部员外郎,官终三司度支判官。至和元年卒,年四十九。有文集一卷(《郡斋读书志》卷一九),已佚。事见《蔡忠惠集》卷三五《苏才翁墓志铭》、《宋史》卷四四二《苏舜钦传》。今录诗十二首。全宋文·卷六三九
苏舜元(一○○六——一○五四),字叔才,改字才翁,绵州盐泉(今四川绵阳东南)人,苏耆长子。外祖王旦奏授同学究出身,调兴平主簿,移新昌尉。天圣八年召试学士院,赐同进士出身,历扶沟主簿,知咸平、眉州,通判延州,入为三司勾当公事。复出为福建、京西、河东、两浙四路提点刑狱,京西转运使,以度支员外郎充三司度支判官。至和元年卒,年四十九。舜元为文不袭故陈,歌诗豪健,与弟舜钦齐名,尤善草隶。有《奏御集》十卷、《塞垣近事》二卷、奏议三卷、文集十卷。见蔡襄《苏才翁墓志铭》(《蔡忠惠集》卷三五),又《宋史》卷四四二《苏舜钦传》有附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郓州须城人,字子正。真宗大中祥符初以明经登第。授吴江簿。累判大理寺,以明习法律称,有平允之誉。历提点两浙、陕西刑狱,知湖、抚、汝、襄、洪、宣、邓、滑八州。官终司农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宣州宣城人。仁宗天圣间进士。累迁两浙提点刑狱,论鉴湖不可为田,列利弊甚悉。英宗治平元年知洪州,建学校,立章程,以德化俗。全宋诗
施元长,字景仁,宣城(今属安徽)人。仁宗天圣五年(一○二七)进士。调饶州推官,累迁两浙提点刑狱。英宗治平中知洪州。明嘉靖《宁国府志》卷八有传。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陈睦(?~一○八五),字和叔,一字子雍(《永乐大典》卷三一四一引《苏州府志》),莆田(今属福建)人。侗弟。仁宗嘉祐六年(一○六一)进士。神宗熙宁三年(一○七○)为秘阁校理(《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一○)。八年,迁监察御史,出为两浙提点刑狱(同上书卷二七○)。元丰元年(一○七八)直昭文馆(同上书卷二八八)。七年,为鸿胪卿,以宝文阁待制知广州(同上书卷三四六)。八年,移知潭州,卒(同上书卷三六一)。事见《莆阳文献传》卷一三。今录诗二首。全宋文·卷一七○一
陈睦(?——一○八五)字子雍,莆田(今福建莆田)人。嘉祐六年进士第二。治平中为秘书丞。三年诏举馆阁才学之士,睦与刘攽、李常、李清臣辈首被选擢,除秘阁校理。熙宁中提举两浙常平,以丞相曾公亮荐迁提点刑狱。八年,兼监察御史,后判登闻鼓院。元丰初假起居舍人、直昭文馆,奉使高丽。还,权判刑部,进史馆修撰,迁鸿胪少卿。七年改宝文阁待制、知广州。八年,直龙图阁、知潭州,卒,赠少保。见《永乐大典》卷三一四一引《苏州府志》,《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一○、二六二、二八八、三二四、三四六、三六一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湖州德清人,字仲甫。卢革子。仁宗皇祐元年进士。累擢两浙、淮东制置发运副使,请罢献羡余。知渭州,与西夏战有功,迁龙图阁直学士。哲宗元祐中,知荆南。刘安世论其行盐法虐民,降待制,提举洞霄宫。全宋诗
卢秉(?~一○九二),字仲甫,湖州德清(今属浙江)人。革子。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进士(清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二三)。调吉州推官、青州掌书记、开封府仓曹参军。神宗时,累官提点两浙、淮东刑狱,进制置发运副使。加集贤殿修撰、知渭州,在边多年。哲宗元祐三年(一○八八),知荆南(《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九)。后被论在两浙、淮东时盐法虐民,落职提举洞霄宫。七年,卒(同上书卷四七九)。《宋史》卷三三一有传。今录诗十三首。全宋文·卷一一一七
卢秉(?——一○九二),字仲甫,湖州德清(今浙江德清)人,革子。皇祐元年中进士甲科,调吉州推官、青州掌书记。熙宁初为开封府仓曹参军,四年六月,以大理寺丞除权检正吏房公事。五年,诏除权发遣两浙提刑。七年五月徙淮南东路,寻以增课擢太常博士。八年,迁祠部员外郎,进江淮等路发运副使,寻迁刑部员外郎。元丰二年八月,加集贤殿修撰、知渭州。五年正月,移知润州。三月,进宝文阁待制。以讨夏人功,迁龙图阁直学士。七年二月,以父老乞移知湖州,复召还渭。元祐中提举南京鸿庆宫。三年四月,降宝文阁待制,提举洞霄宫。七年十二月卒于任。所著有《文集》十卷、《奏议》三十卷。《宋史》卷三三一有附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33—1081 【介绍】: 宋明州鄞县人,字公达。俞伟从子。仁宗嘉祐四年进士。神宗熙宁中为都水丞,提举沿汴淤泥溉田,为上腴者八万顷。迁成都路转运使,上十策御戎。加集贤殿修撰。提举市易,岁登课百四十万,拒受赐钱。擢天章阁待制、知庆州,善治军,严约束。王圭荐充帅边,欲以遏司马光之入,充亦知帝有用兵意,屡倡请西征,陈攻讨之略。未及行,暴卒。有《奏议》、《边说》。全宋诗
俞充(一○三三~一○八一),字公达,明州鄞(今浙江宁波)人。仁宋嘉祐四年(一○五九)进士,曾为虞乡令。神宗熙宁初,擢都水丞。三年(一○七○),以著作郎编修中书条例、累迁集贤殿修撰,都提举市易司及在京诸司库务。元丰元年(一○七八)。以天章阁待制知庆州。四年卒,年四十九。事见《宝庆四明志》卷八,《宋史》卷三三三有传。今录诗二十一首。全宋文·卷一七六五
俞充(一○三三——一○八一),字公达,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嘉祐四年进士。熙宁中为都水丞,提举沿汴淤泥溉田,为上腴者八万顷。检正中书户房,加集贤校理,淮南转运副使,迁成都路转运使。河决曹村,充往救护,还,陈河防十馀事,加集贤殿修撰、提举市易。元丰元年八月,擢天章阁待制、知庆州。充屡倡请西征,四年,诏令掾属入议,未及行而卒,年四十九。《宋史》卷三三三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棣州人,字仲礼。仁宗庆历间进士。通判恩州,减释死囚罪。判乾宁军,筑沧州河堤数十里,自是州无水害。历任知常州、两浙提刑、河水转运副使、仓部郎中。
人物简介
全宋诗
朱明之,字昌叔,江都(今江苏扬州)人。王安石妹婿。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进士(清嘉庆《扬州府志》卷三九)。官著作佐郎,进崇文院校书(《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一九)。曾知秀州,迁两浙监司(同上书卷二七八、三五五)。官至大理少卿。事见《王荆公诗注》卷三《寄朱昌叔》注。今录诗六首。全宋文·卷一一一九
朱明之,字昌叔,江都(今江苏扬州)人。皇祐元年进士及第,王安石妹婿。初宰山阳,为著作佐郎。熙宁四年,诏充崇文院校书,除枢密院检详兵房文字。六年二月,擢馆阁校勘。七年七月,权判刑部,迁太常博士。九年十月,出知秀州。后官至集贤校理、大理少卿。元丰四年十月,落职勒停。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一九、二三三、二四二、二五四、二七八、三一七,《宋会要辑稿》选举三三之一二,《宋诗纪事小传补正》卷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35—? 【介绍】: 宋澶州清丰人,字美叔。晁端禀弟。登进士第。与章惇同年生,同榜及第,又同为馆职,常以“三同”相呼。哲宗绍圣初章惇为相,倡“绍述”之说,端彦力谏,黜为陕守。历秘书少监、开府仪同三司。文章书法,为朝野所崇尚。全宋诗
晁端彦(一○三五~一○九五)(生平据《曲洧旧闻》卷五),字美叔,其先清丰(今属河南)人,后徙彭城(宋王圭《华阳集》卷五○《晁君墓志铭》)。仁宗嘉祐四年(一○五九)进士(《曲洧旧闻》)。一说嘉祐二年进士(《东坡全集》卷七《怀西湖寄晁美叔同年》)。神宗熙宁四年(一○七一),权开封府推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二六)。七年,以都官员外郎提点淮南东路刑狱,徙两浙路(同上书卷二五五)。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以司勋郎中为贺辽国正旦使(同上书卷三八五),后又为江淮荆浙等路发运使(同上书卷四四二)。绍圣初以秘府少监黜知陕州(《曲洧旧闻》)。二年卒(《鸡肋集》卷六○《祭陕州二叔父文》)。今录诗五首。全宋文·卷一八三二
晁端彦(一○三五——一○九五),字美叔,清丰(今河南清丰)人。与章惇同生于乙亥,同于嘉祐四年进士及第,又同为馆职,常以三同相呼。熙宁四年权发遣开封府推官,七年自淮南东路刑狱徙两浙路。元丰五年为金部郎中。元祐四年知苏州,五年为右司郎中、江淮荆浙等路发运使。绍圣初,章惇入相,见其设施,极力谏之,惇怒,黜为陕守,因谓其亲曰:「三同今日不同矣。」与苏轼相友善,文章书法,为时所宗。见盛陶《晁端彦墓志铭》(残文)、晁补之《祭陕州二叔父文》及《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二六、二三二、二五三、二六五、二八○、四四○、四八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