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俱不成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因明三十三过中四不成之一。如胜论师对于声论师,将立「声为无常」之宗,而用「眼所见故」之因。谓声为眼之所见,立者之胜论师,与敌者之声论师,俱不许之。此因望于立敌两者,不成对于宗之因,故曰两俱不成。因明入正理论曰:「如成立声为无常等,若言是眼所见性故,两俱不成。」
【三藏法数】
谓声是无常,非眼所见,若言声是眼见,而声与眼俱不能成,是名两俱不成。
(术语)因明三十三过中四不成之一。如胜论师对于声论师,将立「声为无常」之宗,而用「眼所见故」之因。谓声为眼之所见,立者之胜论师,与敌者之声论师,俱不许之。此因望于立敌两者,不成对于宗之因,故曰两俱不成。因明入正理论曰:「如成立声为无常等,若言是眼所见性故,两俱不成。」
【三藏法数】
谓声是无常,非眼所见,若言声是眼见,而声与眼俱不能成,是名两俱不成。
两部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曰两界。谓密教二大法门,金刚界胎藏界之两道也。日本东密次第为金胎,日本台密次第为胎金。其故以台密分事密理密之二者,其理密之边谓与法华同意,大日经疏之意亦然。故注重与法华同意之理密,而次第为胎金。东密不分事理二密,且贬法华于第九住心,故准于因果之胜劣,而次第为金胎。盖以胎藏界为因门,金刚界为果门故也。胎藏界从果向因,本觉佛之化他门也,故为依大定悲智三德,从中胎藏流出三重之曼荼罗统收之于三部,大定门为佛部,大悲门为莲华部,大智门为金刚部。又金刚界从因至果,始觉佛之自利门也,故为转因位九识,得果上五智,示自證之境之曼荼罗,分之为五部,即佛部,金刚部,宝部,莲华部,羯磨部是也,即自上之佛部开出宝部羯磨部也。然皆是大判,胎藏界亦非无五部。大日经疏十五所谓「释谓随五部如上所说五字差别之用。」是其證也。金刚界亦非无三部之建立。如意轮无量寿一字顶轮王等之仪轨说三部之三昧部,是其證也。众生本具之万德理性为胎藏。转众生之九识而成五智为金刚。故胎藏者理也,金刚者智也。胎藏有二义:一含藏之义也,于母之胎内含藏体性而覆育之,理体亦尔,能具足一切之功德而不亡失,故谓之为胎藏。二隐覆之义,如人之在母胎,覆藏其体。理体隐于烦恼之中而不显现,故谓之为胎藏。金刚又有二义:一坚固之义,自体坚固而不可破坏,故曰坚固。又利用之义,能摧破一切之物故曰利用。智体亦尔。沈沦生死海之中,而无破坏,还能破摧一切之烦恼,故名金刚。而胎藏为理,故为前五大,是千栗驮,即肉团心也。金刚为智,故为识大,是质多,即缘虑心也。又理以本具之故为本觉。智以始成之故为始觉。又胎为本有平等之曼荼罗。故不见自他此彼之差别,故为自證。金见自他彼此迷语之差别,故为化他。又胎以自證之故,其曼荼罗为从果向因,利他也。智以始成之故,其曼荼罗为从因至果。自利也。又胎为一切众生之因所住之位,故名为因曼荼罗。金刚为一切众生之果所住,故名为果曼荼罗。是以配之于方位,则胎藏界以因位之故,配于发心位之东。金刚界以果位之故,配于成菩提位之西。又配于遮表,则胎藏界为多法界之表德门,金刚界为一法界之遮情门。此以理为有相之万物十界曼荼罗,智为无相之一空一月轮故也。又配于日月则胎藏界为日轮,金刚界为月轮。此以胎藏界为本来圆满之果德,金刚界为十六分渐明之始觉故也。东密于此两部各云不二,不别立不二之法,台密于此外立苏悉地法,为不二之法。此两界本来非可对立者。以后世之释者,欲强使两界一致,附会而为秘传之说多,因而迷后世者亦多。观夫胎藏之一门及金刚之一门各具一多,因果,理智等可知也。解释之手段,对立固无不可。然非可强使相对立也。
【佛学大辞典】
(名数)大日经为胎藏部之本经,金刚顶经为金刚部之本经,此两部经乃日本东台二密无异议者。
(术语)又曰两界。谓密教二大法门,金刚界胎藏界之两道也。日本东密次第为金胎,日本台密次第为胎金。其故以台密分事密理密之二者,其理密之边谓与法华同意,大日经疏之意亦然。故注重与法华同意之理密,而次第为胎金。东密不分事理二密,且贬法华于第九住心,故准于因果之胜劣,而次第为金胎。盖以胎藏界为因门,金刚界为果门故也。胎藏界从果向因,本觉佛之化他门也,故为依大定悲智三德,从中胎藏流出三重之曼荼罗统收之于三部,大定门为佛部,大悲门为莲华部,大智门为金刚部。又金刚界从因至果,始觉佛之自利门也,故为转因位九识,得果上五智,示自證之境之曼荼罗,分之为五部,即佛部,金刚部,宝部,莲华部,羯磨部是也,即自上之佛部开出宝部羯磨部也。然皆是大判,胎藏界亦非无五部。大日经疏十五所谓「释谓随五部如上所说五字差别之用。」是其證也。金刚界亦非无三部之建立。如意轮无量寿一字顶轮王等之仪轨说三部之三昧部,是其證也。众生本具之万德理性为胎藏。转众生之九识而成五智为金刚。故胎藏者理也,金刚者智也。胎藏有二义:一含藏之义也,于母之胎内含藏体性而覆育之,理体亦尔,能具足一切之功德而不亡失,故谓之为胎藏。二隐覆之义,如人之在母胎,覆藏其体。理体隐于烦恼之中而不显现,故谓之为胎藏。金刚又有二义:一坚固之义,自体坚固而不可破坏,故曰坚固。又利用之义,能摧破一切之物故曰利用。智体亦尔。沈沦生死海之中,而无破坏,还能破摧一切之烦恼,故名金刚。而胎藏为理,故为前五大,是千栗驮,即肉团心也。金刚为智,故为识大,是质多,即缘虑心也。又理以本具之故为本觉。智以始成之故为始觉。又胎为本有平等之曼荼罗。故不见自他此彼之差别,故为自證。金见自他彼此迷语之差别,故为化他。又胎以自證之故,其曼荼罗为从果向因,利他也。智以始成之故,其曼荼罗为从因至果。自利也。又胎为一切众生之因所住之位,故名为因曼荼罗。金刚为一切众生之果所住,故名为果曼荼罗。是以配之于方位,则胎藏界以因位之故,配于发心位之东。金刚界以果位之故,配于成菩提位之西。又配于遮表,则胎藏界为多法界之表德门,金刚界为一法界之遮情门。此以理为有相之万物十界曼荼罗,智为无相之一空一月轮故也。又配于日月则胎藏界为日轮,金刚界为月轮。此以胎藏界为本来圆满之果德,金刚界为十六分渐明之始觉故也。东密于此两部各云不二,不别立不二之法,台密于此外立苏悉地法,为不二之法。此两界本来非可对立者。以后世之释者,欲强使两界一致,附会而为秘传之说多,因而迷后世者亦多。观夫胎藏之一门及金刚之一门各具一多,因果,理智等可知也。解释之手段,对立固无不可。然非可强使相对立也。
【佛学大辞典】
(名数)大日经为胎藏部之本经,金刚顶经为金刚部之本经,此两部经乃日本东台二密无异议者。
两部相对
【佛学大辞典】
(术语)胎藏住于莲华,以莲华表理之摄持故。金刚住于月轮,以表智之光照故。又莲华住于地,月轮居于天,以配于阴阳,以阴阳是理智之异名故。又胎藏之大日,住于曼荼罗之中位,横表平等之义,金刚之大日,居于一印会之最顶,竖表差别之义,以理为平等,智为差别故。又胎藏之大日,住于法界定印,定为理之异名,金刚之大日,住于智拳印,智之义可知也。见秘藏记钞三。
(术语)胎藏住于莲华,以莲华表理之摄持故。金刚住于月轮,以表智之光照故。又莲华住于地,月轮居于天,以配于阴阳,以阴阳是理智之异名故。又胎藏之大日,住于曼荼罗之中位,横表平等之义,金刚之大日,居于一印会之最顶,竖表差别之义,以理为平等,智为差别故。又胎藏之大日,住于法界定印,定为理之异名,金刚之大日,住于智拳印,智之义可知也。见秘藏记钞三。
两部不二
【佛学大辞典】
(术语)金胎两部,理智一双之法门也。胎藏界为理性,金刚界为智用,而理为智之体,智为理之用,理智冥一,有如水波。因此两部一体不二也。在果智之妙用与法性之寂静,姑异法门而已。依两部不二之深秘,则胎藏为诠金刚之名。金刚为诠胎藏之名。其故以字虽是金刚界大日之种子,然以五字布于身之五处时,以字布于胎,是金刚诠胎藏之證也,又以字虽为胎藏界大日之种子,然大日经说字谓为胜作金刚轮。是胎藏诠金刚之證也。因此于胎藏界安金刚门,于金刚界安莲华门,又胎藏界之道场观,先观月轮于其上观莲华,金刚界之道场观,先观莲华,于其上观月轮。是即胎金非二,理智是一之意也。故东密于两部之外不立苏悉地之不二法也。见秘藏记钞一。
(术语)金胎两部,理智一双之法门也。胎藏界为理性,金刚界为智用,而理为智之体,智为理之用,理智冥一,有如水波。因此两部一体不二也。在果智之妙用与法性之寂静,姑异法门而已。依两部不二之深秘,则胎藏为诠金刚之名。金刚为诠胎藏之名。其故以字虽是金刚界大日之种子,然以五字布于身之五处时,以字布于胎,是金刚诠胎藏之證也,又以字虽为胎藏界大日之种子,然大日经说字谓为胜作金刚轮。是胎藏诠金刚之證也。因此于胎藏界安金刚门,于金刚界安莲华门,又胎藏界之道场观,先观月轮于其上观莲华,金刚界之道场观,先观莲华,于其上观月轮。是即胎金非二,理智是一之意也。故东密于两部之外不立苏悉地之不二法也。见秘藏记钞一。
两部金刚优劣
【佛学大辞典】
(杂语)「胎藏之普贤,金刚手之异名也,金刚名为第一内眷属之上首,故别举之。内眷属主如来内證之智印。然则金刚界之金刚亦为佛之内證智也,故知两部之金刚无优劣。问,胎藏界之外部,有天鬼畜等类,金刚界之外部,亦有二十天,此等总名金刚,此金刚两部无优劣耶?答:胎藏之金刚,为业报实类之身,非佛之示现,金刚界之金刚,为使实类业报之人觉知,故如来自示现外金刚部之众,然则胎藏之金刚,为实类之身所化之迷者故为劣。金刚界之金刚,为权化身,能化之觉者,故为胜。」见秘藏记本。
(杂语)「胎藏之普贤,金刚手之异名也,金刚名为第一内眷属之上首,故别举之。内眷属主如来内證之智印。然则金刚界之金刚亦为佛之内證智也,故知两部之金刚无优劣。问,胎藏界之外部,有天鬼畜等类,金刚界之外部,亦有二十天,此等总名金刚,此金刚两部无优劣耶?答:胎藏之金刚,为业报实类之身,非佛之示现,金刚界之金刚,为使实类业报之人觉知,故如来自示现外金刚部之众,然则胎藏之金刚,为实类之身所化之迷者故为劣。金刚界之金刚,为权化身,能化之觉者,故为胜。」见秘藏记本。
两部结界
【佛学大辞典】
(修法)以两部之深意组立之结界也。为道场限寺域,谓为结界。
(修法)以两部之深意组立之结界也。为道场限寺域,谓为结界。
两部大经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密教所依之经典中,善无畏三藏译之大日经七卷,与不空三藏译之金刚顶经三卷也。
(术语)谓密教所依之经典中,善无畏三藏译之大日经七卷,与不空三藏译之金刚顶经三卷也。
两部神道
【佛学大辞典】
(流派)天台宗所传之神道曰一实神道。真言宗所传之神道曰两部神道。两部者,金胎两部也,金胎两部之曼陀罗,天竺所奉之一切诸天神祇,亦包罗而尽本迹权实之深秘。日本之密教者推此意,亦使本国所奉之大神与大日如来,阿弥陀如来等两部曼陀罗之诸尊合同,名两部习合之神道。(参见:东台二密)
(流派)天台宗所传之神道曰一实神道。真言宗所传之神道曰两部神道。两部者,金胎两部也,金胎两部之曼陀罗,天竺所奉之一切诸天神祇,亦包罗而尽本迹权实之深秘。日本之密教者推此意,亦使本国所奉之大神与大日如来,阿弥陀如来等两部曼陀罗之诸尊合同,名两部习合之神道。(参见:东台二密)
两展三拜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与两展三礼项同。
(术语)与两展三礼项同。
两展三礼
【佛学大辞典】
(术语)展者,将作礼,初欲展坐具(坐具即尼师檀),师家止之,乃作摺势,鞠躬叙事情,是为一展。复欲重展,复被止,乃作摺势叙寒暖,是为两展。然不拜则情不足,故不展坐具以手持之触地三拜也。敕修清规游方参请曰:「起至炉前,两展三礼谢茶。初展云:某等重承煎点,特此拜谢,下情不胜感激之至。再展云:即日时令谨时,恭惟堂头和尚,尊候起居多福。退身触礼三拜。」
(术语)展者,将作礼,初欲展坐具(坐具即尼师檀),师家止之,乃作摺势,鞠躬叙事情,是为一展。复欲重展,复被止,乃作摺势叙寒暖,是为两展。然不拜则情不足,故不展坐具以手持之触地三拜也。敕修清规游方参请曰:「起至炉前,两展三礼谢茶。初展云:某等重承煎点,特此拜谢,下情不胜感激之至。再展云:即日时令谨时,恭惟堂头和尚,尊候起居多福。退身触礼三拜。」
两业
【佛学大辞典】
(术语)日本传教大师定一家之学生式。其中置止观遮那两业。年度二人,受大戒后,使专修此两业,十二年不得出山门。止观业者,年年每日以法华经,金光明经,仁王经,守护经诸大乘经之护国众经,使之长转长讲。遮那业者,岁岁每日以遮那经,孔雀王经,不空罥索经,佛顶经诸真言等之护国真言使之长念。又止观业使具修四种三昧,遮那业使修习三部念诵(大日经,金刚顶经,苏悉地经)。
(术语)日本传教大师定一家之学生式。其中置止观遮那两业。年度二人,受大戒后,使专修此两业,十二年不得出山门。止观业者,年年每日以法华经,金光明经,仁王经,守护经诸大乘经之护国众经,使之长转长讲。遮那业者,岁岁每日以遮那经,孔雀王经,不空罥索经,佛顶经诸真言等之护国真言使之长念。又止观业使具修四种三昧,遮那业使修习三部念诵(大日经,金刚顶经,苏悉地经)。
两鼠
【佛学大辞典】
(譬喻)黑白之二鼠也,以喻昼夜。
【佛学常见辞汇】
黑白二鼠,以喻白天和晚上。
(譬喻)黑白之二鼠也,以喻昼夜。
【佛学常见辞汇】
黑白二鼠,以喻白天和晚上。
两权
【佛学大辞典】
(术语)声闻缘觉之二乘,对于菩萨乘之一实而曰两权。法华玄赞序曰:「扬一实而包总太虚,振两权而遗罗万象。」
(术语)声闻缘觉之二乘,对于菩萨乘之一实而曰两权。法华玄赞序曰:「扬一实而包总太虚,振两权而遗罗万象。」
两部两宗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两部相望而论事理因果之一双门,为由密教总体上判之者。原来此两部为一密教之两宗,各自具备法门,彼此不庸相待,金刚界有五相成身,则胎藏界有五轮成身。因之金刚界称为金刚顶宗,胎藏界称为大日宗,瑜伽宗等。以分彼此。
(术语)两部相望而论事理因果之一双门,为由密教总体上判之者。原来此两部为一密教之两宗,各自具备法门,彼此不庸相待,金刚界有五相成身,则胎藏界有五轮成身。因之金刚界称为金刚顶宗,胎藏界称为大日宗,瑜伽宗等。以分彼此。
山门两胁金刚密迹
【佛学大辞典】
(天名)谓二王也。(参见:二王)
(天名)谓二王也。(参见:二王)
二王
【佛学大辞典】
(图像)寺门两胁所立之二个金刚夜叉也,略名金刚神,亦曰夜叉神。其本名曰密迹金刚,为法意王子之化身。大宝积经密迹金刚力士会曰:「昔有转轮圣王曰勇群王,具足千子。有二夫人,有二孩童自然来上夫人膝上,一云法意,二云法念。父王知诸子发道意,欲知当来成佛之次第,使千子探筹。有太子名净意,得第一筹,拘留孙佛是也。得第四筹者,释迦佛也。乃至得最后之筹者楼由佛也(他经曰楼至)。时后二子,兄为法意曰:吾自誓当诸人成得佛时为金刚力士亲近于于佛,闻一切诸佛秘要密迹之事,信乐不怀疑结。弟为法念曰:愿诸仁成佛道,则身当劝助法轮使转。其时之勇群王,即过去之定光如来是也;其时之诸子即此贤劫中之千佛是也;其法意太子即今之金刚力士,名为密迹者是也;其法念太子即今之梵王是也;彼时圣王之中宫夫人婇女即今之诸来会者是也。」(金光明文句记六,谓出于正法念经,误也。检七十卷正法念经无此文)依此本缘,则金刚力士唯为一人。故知礼之金光明文句记六曰:「据经唯一人,今状于伽蓝之门为二像者,夫应变无方,多亦无咎。」但以此为二像者,亦据佛说。毗奈耶杂事十七曰:「给孤长者,施园之后,作如是念:若不彩画便不端严。佛若许者,吾欲庄饰。(中略)佛言:长者于门两颊,应作执杖药叉。」(夜叉新译作药叉)。然嘉祥之法华义疏十二,谓金刚力士为楼至佛之化身。又禅录皆为青叶楼至二佛之化身,此未审见宝积经文之误也。禅录之误,本于陆游之入蜀记。【又】密宗以爱染明王与不动明王并称曰二王。爱染明王表烦恼即菩提。不动明王表生死即涅槃。
(图像)寺门两胁所立之二个金刚夜叉也,略名金刚神,亦曰夜叉神。其本名曰密迹金刚,为法意王子之化身。大宝积经密迹金刚力士会曰:「昔有转轮圣王曰勇群王,具足千子。有二夫人,有二孩童自然来上夫人膝上,一云法意,二云法念。父王知诸子发道意,欲知当来成佛之次第,使千子探筹。有太子名净意,得第一筹,拘留孙佛是也。得第四筹者,释迦佛也。乃至得最后之筹者楼由佛也(他经曰楼至)。时后二子,兄为法意曰:吾自誓当诸人成得佛时为金刚力士亲近于于佛,闻一切诸佛秘要密迹之事,信乐不怀疑结。弟为法念曰:愿诸仁成佛道,则身当劝助法轮使转。其时之勇群王,即过去之定光如来是也;其时之诸子即此贤劫中之千佛是也;其法意太子即今之金刚力士,名为密迹者是也;其法念太子即今之梵王是也;彼时圣王之中宫夫人婇女即今之诸来会者是也。」(金光明文句记六,谓出于正法念经,误也。检七十卷正法念经无此文)依此本缘,则金刚力士唯为一人。故知礼之金光明文句记六曰:「据经唯一人,今状于伽蓝之门为二像者,夫应变无方,多亦无咎。」但以此为二像者,亦据佛说。毗奈耶杂事十七曰:「给孤长者,施园之后,作如是念:若不彩画便不端严。佛若许者,吾欲庄饰。(中略)佛言:长者于门两颊,应作执杖药叉。」(夜叉新译作药叉)。然嘉祥之法华义疏十二,谓金刚力士为楼至佛之化身。又禅录皆为青叶楼至二佛之化身,此未审见宝积经文之误也。禅录之误,本于陆游之入蜀记。【又】密宗以爱染明王与不动明王并称曰二王。爱染明王表烦恼即菩提。不动明王表生死即涅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