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551,分104页显示  上一页  6  7  8  9  10  12  13  14  15 下一页
词典(续上)
两堤
两臂
两样
两使
两段
两股
两朵
两代
两片
两壁
两涯
两疏
两弟
两章
两歧
《骈字类编》:两堤(两堤)
宋史河渠志李立之言北京南乐馆陶宗城魏县浅口永济延安镇瀛州景城镇在大河两堤之间乞相度迁于堤外于是用其说分立东西两堤五十九埽 炀帝开河记见四散下 王褒别王都官诗河桥两堤绝横岐数路分巷杨万里游翟园诗见一 下
《骈字类编》:两臂(两臂)
汉书陈汤传汤击郅支时中寒病两臂不诎申汤入见有诏毋拜 庄子两臂重于天下也身亦重于两臂游
庾信和宇文内史春日
山诗见一足下
分类:两臂
《國語辭典》:两样(兩樣)  拼音:liǎng yàng
不同、不一样。宋。范成大 晚步西园诗:「吹开红紫还吹落,一种东风两样心。」《官场现形记》第三六回:「但是,恩出自上,大小你总得感激。就是你说的有现成的红顶子,这个不相干。那是捐来的,就是特旨赏的,到底两样。」
《骈字类编》:两使(两使)
汉书匈奴传儿单于立汉使两使一人吊单于一人吊右贤王欲以乖其国使者入匈奴匈奴悉将致单于单于怒而悉留汉使吉五代史苏逄吉传高祖性素刚严宾佐稀得请见逄 独入终日侍立高祖书阁中两使文簿盈积莫敢通逄吉辄取内之怀中伺高祖色可犯时以进之高祖多以为可以故甚爱之 宋史选举志凡改官留守两府两使判官进士授太常丞馀人太子中允支使掌书记防禦团练判官 小学绀珠两使节度观察
《骈字类编》:两段(两段)
宋 楼钥 它山堰 谁把并州快剪刀,平剪波澜成两段。
分类:两段
《骈字类编》:两股(两股)
唐 韩愈 答柳柳州食虾蟆 虽然两股长,其奈脊皴疱。
宋 梅尧臣 杂诗绝句十七首 其一 稍稍引两股,已变科斗书。
分类:两股
《骈字类编》:两朵(两朵)
唐 白居易 新乐府 盐商妇 恶幸人也 饱食浓妆倚柁楼,两朵红腮花欲绽。
分类:两朵
《骈字类编》:两代(两代)
王融 永明乐两代分宪章 一朝会书轨。
分类:两代
《骈字类编》:两片(两片)
朱超 咏贫诗窗开两片月霜足一重寒诗孟郊送李尊师元诗见一条下 白居易青石 刻此两片坚贞质状彼二人忠烈姿两又洛下卜居诗见一只下 孟迟兰昌宫诗宫门片 掩埃尘墙外无花草不春两杜光庭富贵曲岂知 片云 戴却数乡税。
分类:两片
《骈字类编》:两壁(两壁)
唐 杜甫 万丈潭 山色一径尽,崖绝两壁对。
《骈字类编》:两涯(两涯)
唐 于鹄 寻李逸人旧居 旧隐松林下,冲泉入两涯。
《韵府拾遗 支韵》:顾清诗浅碧娄江水蘼芜被两涯
《漢語大詞典》:两疏(兩疏)
汉 疏广 与其侄 疏受 的合称。 广 为太傅, 受 为少傅,因年老同时主动辞官,受到人们尊重。 唐 孟浩然 《送告八从军》诗:“正待功名遂,从君继两 疏 。” 宋 苏轼 《次韵李端叔送翟安常赴阙兼寄子由》:“白髮归心凭説与,古来谁似两 疏 贤。” 宋 范公称 过庭录:“田园粗足,两 疏 那见於復来。” 明 屠隆 《綵毫记·母子虑祸》:“合则致主匡时,希 留侯 谢傅 之迹;不合则奉身而退,追两 疏 都水 之风。”
分類:与其太傅
《骈字类编》:两弟(两弟)
唐 杜甫 送舍弟频赴齐州三首 其三 诸姑今海畔,两弟亦山东。
唐 元稹 贻蜀五首 其三 卢评事子蒙 唯公两弟闲相访,往往潸然一望公。
《骈字类编》:两章(两章)
诗疏见十六下恧二策之英华梁宣帝悯时赋谢两章之雄勇杜甫同元使君舂陵诗见一字下
《國語辭典》:两歧(兩歧)  拼音:liǎng qí
1.由一分为二。《后汉书。卷三一。郭杜孔张廉王苏羊贾陆列传。张堪》:「百姓歌曰:『桑无附枝,麦穗两歧。张君为政,乐不可支。』」
2.两种意见不统一。《宋史。卷三四四。列传。王觌》:「若悉考同异,深究嫌疑,则两歧遂分,党论滋炽。」
《漢語大詞典》:两岐(兩岐)
亦作“ 两歧 ”。
(1).分为两支。后汉书·张堪传:“﹝ 张堪 ﹞拜 渔阳 太守……乃於 狐奴 开稻田八千餘顷,劝民耕种,以致殷富。百姓歌曰:‘桑无附枝,麦穗两岐。 张君 为政,乐不可支。’” 唐 吕温 《道州观野火》诗:“遍生合颖禾,大秀两岐麦。”
(2).指两个分岔。 南朝 齐 谢朓 《将游湘水寻句溪》诗:“瑟汩泻长淀,潺湲赴两岐。” 宋 陆游 《雪作》诗:“飞蝗扫地无遗种,瑞麦连云有两歧。” 明 李东阳 《周公神道碑》:“麦有两岐,芝有三秀。”
(3).称颂地方官吏改善农业有方,民乐年丰。 南朝 齐 谢朓 《答张齐兴》诗:“子肃两岐功,我滞三冬职。” 宋 王安石 《送李才元校理知邛州》:“北堂已足夸三釜,南亩当今识两歧。”
(4).借指麦子。 南朝 梁 沈约 《留真人东山还》诗:“待余两岐秀,去去掩柴扉。”
(5).指特异之禾稼。 前蜀 韦庄 《〈又玄集〉序》:“是知美稼千箱,两岐爰少;繁絃九变,大护殊稀。”
(6).两种意见分歧;两种办法不统一。宋史·王觌传:“若悉考同异,深究嫌疑,则两歧遂分,党论滋炽。” 张孝若 《南京政府成立》第一节:“而 湘 赣 代表均已先后到 鄂 , 粤 代表 黄 君 克强 亦本在 汉阳 ,故復电催各省迅即派员赴 鄂 ,以免两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