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兵式体操(兵式體操)
旧指军训式的体育操练,包括器械操(如单杠、攀绳、登梯等项练习)、兵式教练(如步法、枪操、队列、军礼等)两部分。
《國語辭典》:倍足纲(倍足綱)  拼音:bèi zú gāng
动物分类上属节肢动物门,体呈筒状,头部有多对单眼,有触角,一对大颌,一对小颌,胸四节,腹九至一百节或更多,每体节有步足二对。
《國語辭典》:鼻中隔  拼音:bí zhōng gé
将鼻腔分隔成左右两部分的组织。
《國語辭典》:掐头去尾(掐頭去尾)  拼音:qiā tóu qù wěi
去掉头尾两个部分。引申为除去较不重要的部分。如:「这部电影没什么内容,掐头去尾后只剩下些武打特技镜头了。」
《漢語大詞典》:弶网(弶網)
(1).捕捉鸟兽的罗网。大方便佛报恩经·亲近品:“坚誓师子兽中之王,弓箭所不及,弶网所不制,我今后当更设异计。”
(2).张捕江河中天然鱼苗的一种工具。网由棉、麻布制成的半漏斗形网身和集鱼的网箱两部分组成;支撑网身的竹或木架叫“弶”。有网口不能随水位涨落的硬弶和能随水位涨落的软弶两种。
《國語辭典》:铰链(鉸鏈)  拼音:jiǎo liàn
是用来连接两个固体,并允许两者之间做转动的机械装置。最常见装在器具或门窗上的两块金属薄片,可相互钩连,以便开关器具或门窗。也称为「合叶」。
《國語辭典》:两部鼓吹(兩部鼓吹)  拼音:liǎng bù gǔ chuì
鼓吹,古代仪仗队合奏的音乐。两部鼓吹指南朝齐孔稚圭对宅庭中之蛙鸣不仅不厌烦,反美称其为「两部鼓吹」。典出《南齐书。卷四八。孔稚圭传》。后以喻指蛙鸣。
《漢語大詞典》:两部(兩部)
(1).古代乐队中坐部乐和立部乐的合称。两部俱备的音乐表示隆重盛大。 宋 苏轼 《约公择饮是日大风》诗:“紫衫玉带两部全,琵琶一抹四十弦。” 宋 苏轼 《游武昌寒溪西山寺》诗:“风泉两部乐,松竹三益友。”
(2).今指不同的两个声部,多用于合唱中。
《漢語大詞典》:两分法(兩分法)
哲学上一分为二的方法。谓一切客观事物和主观思维都可以分为既对立又统一的两部分,这两部分既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变化。
两界两部大日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金胎两部之大日也。大日如来虽为理智不二之法身,而其智之妙用与理之妙用,别附名称。金界之大日,住于智拳印,胎界之大日,住于法界定印。(参见:两部)
两部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曰两界。谓密教二大法门,金刚界胎藏界之两道也。日本东密次第为金胎,日本台密次第为胎金。其故以台密分事密理密之二者,其理密之边谓与法华同意,大日经疏之意亦然。故注重与法华同意之理密,而次第为胎金。东密不分事理二密,且贬法华于第九住心,故准于因果之胜劣,而次第为金胎。盖以胎藏界为因门,金刚界为果门故也。胎藏界从果向因,本觉佛之化他门也,故为依大定悲智三德,从中胎藏流出三重之曼荼罗统收之于三部,大定门为佛部,大悲门为莲华部,大智门为金刚部。又金刚界从因至果,始觉佛之自利门也,故为转因位九识,得果上五智,示自證之境之曼荼罗,分之为五部,即佛部,金刚部,宝部,莲华部,羯磨部是也,即自上之佛部开出宝部羯磨部也。然皆是大判,胎藏界亦非无五部。大日经疏十五所谓「释谓随五部如上所说五字差别之用。」是其證也。金刚界亦非无三部之建立。如意轮无量寿一字顶轮王等之仪轨说三部之三昧部,是其證也。众生本具之万德理性为胎藏。转众生之九识而成五智为金刚。故胎藏者理也,金刚者智也。胎藏有二义:一含藏之义也,于母之胎内含藏体性而覆育之,理体亦尔,能具足一切之功德而不亡失,故谓之为胎藏。二隐覆之义,如人之在母胎,覆藏其体。理体隐于烦恼之中而不显现,故谓之为胎藏。金刚又有二义:一坚固之义,自体坚固而不可破坏,故曰坚固。又利用之义,能摧破一切之物故曰利用。智体亦尔。沈沦生死海之中,而无破坏,还能破摧一切之烦恼,故名金刚。而胎藏为理,故为前五大,是千栗驮,即肉团心也。金刚为智,故为识大,是质多,即缘虑心也。又理以本具之故为本觉。智以始成之故为始觉。又胎为本有平等之曼荼罗。故不见自他此彼之差别,故为自證。金见自他彼此迷语之差别,故为化他。又胎以自證之故,其曼荼罗为从果向因,利他也。智以始成之故,其曼荼罗为从因至果。自利也。又胎为一切众生之因所住之位,故名为因曼荼罗。金刚为一切众生之果所住,故名为果曼荼罗。是以配之于方位,则胎藏界以因位之故,配于发心位之东。金刚界以果位之故,配于成菩提位之西。又配于遮表,则胎藏界为多法界之表德门,金刚界为一法界之遮情门。此以理为有相之万物十界曼荼罗,智为无相之一空一月轮故也。又配于日月则胎藏界为日轮,金刚界为月轮。此以胎藏界为本来圆满之果德,金刚界为十六分渐明之始觉故也。东密于此两部各云不二,不别立不二之法,台密于此外立苏悉地法,为不二之法。此两界本来非可对立者。以后世之释者,欲强使两界一致,附会而为秘传之说多,因而迷后世者亦多。观夫胎藏之一门及金刚之一门各具一多,因果,理智等可知也。解释之手段,对立固无不可。然非可强使相对立也。
【佛学大辞典】
(名数)大日经为胎藏部之本经,金刚顶经为金刚部之本经,此两部经乃日本东台二密无异议者。
两部相对
【佛学大辞典】
(术语)胎藏住于莲华,以莲华表理之摄持故。金刚住于月轮,以表智之光照故。又莲华住于地,月轮居于天,以配于阴阳,以阴阳是理智之异名故。又胎藏之大日,住于曼荼罗之中位,横表平等之义,金刚之大日,居于一印会之最顶,竖表差别之义,以理为平等,智为差别故。又胎藏之大日,住于法界定印,定为理之异名,金刚之大日,住于智拳印,智之义可知也。见秘藏记钞三。
两部不二
【佛学大辞典】
(术语)金胎两部,理智一双之法门也。胎藏界为理性,金刚界为智用,而理为智之体,智为理之用,理智冥一,有如水波。因此两部一体不二也。在果智之妙用与法性之寂静,姑异法门而已。依两部不二之深秘,则胎藏为诠金刚之名。金刚为诠胎藏之名。其故以字虽是金刚界大日之种子,然以五字布于身之五处时,以字布于胎,是金刚诠胎藏之證也,又以字虽为胎藏界大日之种子,然大日经说字谓为胜作金刚轮。是胎藏诠金刚之證也。因此于胎藏界安金刚门,于金刚界安莲华门,又胎藏界之道场观,先观月轮于其上观莲华,金刚界之道场观,先观莲华,于其上观月轮。是即胎金非二,理智是一之意也。故东密于两部之外不立苏悉地之不二法也。见秘藏记钞一。
两部金刚优劣
【佛学大辞典】
(杂语)「胎藏之普贤,金刚手之异名也,金刚名为第一内眷属之上首,故别举之。内眷属主如来内證之智印。然则金刚界之金刚亦为佛之内證智也,故知两部之金刚无优劣。问,胎藏界之外部,有天鬼畜等类,金刚界之外部,亦有二十天,此等总名金刚,此金刚两部无优劣耶?答:胎藏之金刚,为业报实类之身,非佛之示现,金刚界之金刚,为使实类业报之人觉知,故如来自示现外金刚部之众,然则胎藏之金刚,为实类之身所化之迷者故为劣。金刚界之金刚,为权化身,能化之觉者,故为胜。」见秘藏记本。
两部结界
【佛学大辞典】
(修法)以两部之深意组立之结界也。为道场限寺域,谓为结界。
两部大经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密教所依之经典中,善无畏三藏译之大日经七卷,与不空三藏译之金刚顶经三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