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马步(馬步)  拼音:mǎ bù
1.两腿分开,超过肩宽,采半蹲姿势。
2.马队和步兵。
《國語辭典》:踞坐  拼音:jù zuò
伸开两只脚,双膝弓起坐著。这种姿态带有倨傲不恭、旁若无人之意。《聊斋志异。卷三。夜叉国》:「见一巨物来,亦类夜叉状,竟奔入洞踞坐鸮顾。」
《國語辭典》:横跨(橫跨)  拼音:héng kuà
跨越,今多指桥梁等建筑物横向跨越两边。宋。苏轼踏莎行。山秀芙蓉〉词:「临风慨想斩蛟灵,长桥千载犹横跨。」
《國語辭典》:脚步(腳步)  拼音:jiǎo bù
1.行走时所移动的步伐。《红楼梦》第二三回:「宝玉抖将下来,恐怕脚步践踏了。」
2.前人所留下,可以作为后世模范的行谊、事迹。如:「踏著先烈的脚步前进。」
3.立场。如:「你的脚步要立稳,不要畏惧外来的閒话。」
《國語辭典》:踏步  拼音:tà bù
一种体操或军操的操练动作。身体站直,两脚在原地交替抬起、著地而不前进。如:「原地踏步」。
《國語辭典》:踏脚(踏腳)  拼音:tà jiǎo
旧时北方有炕,炕前置有一张矮脚椅子,方便人上下,称为「踏脚」。
《漢語大詞典》:踑踞
(1).箕踞。坐时两脚张开,形似簸箕。 晋 刘伶 《酒德颂》:“先生於是方捧甖承槽,衔杯漱醪,奋髯踑踞,枕麴藉糟。”晋书·隐逸传·郭文:“於是朝士咸共观之, 文 頽然踑踞,傍若无人。”
(2).指轻慢。南史·何点传:“ 点 虽不入城府,性率到,好狎人物。遨游人间,不簪不带,以人地并高,无所与屈,大言踑踞公卿,敬下。”
《漢語大詞典》:双距(雙距)
雄鸡两脚后突出部分。争斗时用以刺对方。 汉 刘桢 《斗鸡》诗:“丹鷄被华采,双距如锋芒。” 汉 应玚 《斗鸡》诗:“双距解长綵,飞踊超敌伦。”
《國語辭典》:四马攒蹄(四馬攢蹄)  拼音:sì mǎ cuán tí
把两手两脚裍绑在一起。元。关汉卿《调风月》第二折:「则道是孤鸿伴影,几时吃四马攒蹄。」《荡寇志》第四回:「连那两个亲随,都四马攒蹄,紧紧的捆了。」
分類:两手两脚
《国语辞典》:挺脚(挺脚)  拼音:tǐng jiǎo
两脚挺直。比喻死亡。《醒世姻缘传》第五一回:「晁源只知道挺了脚不管去了,还亏不尽送在这等一个严密所在,还作的那业,无所不为。」
《漢語大詞典》:踢飞脚(踢飛脚)
武术动作之一。两脚相继踢起,高与头齐。《西游记》第七五回:“原来这 大圣 喫不多酒,接了他七八钟喫了,在肚里撒起酒风来,不住的支架子,跌四平,踢飞脚。”
《国语辞典》:原地踏步  拼音:yuán dì tà bù
原指两脚交替在原地踩踏步伐,滞留原地,不见前进。后比喻没有任何进步或改变。如:「这项工程延宕二年,仍在原地踏步,竣工之日遥遥无期。」
《国语辞典》:丁字脚(丁字脚)  拼音:dīng zì jiǎo
两脚张开站成直角的姿式。《西游记》第二○回:「却便丁字脚站定,执著棒高叫。」
《国语辞典》:里廉(里廉)  拼音:lǐ lián
一种踢毽子的花式。两脚交互使用,使身体回转而将毽子往上踢。
《國語辭典》:八字脚(八字腳)  拼音:bā zì jiǎo
形容人走路,双脚撇开如同八字。一般有内、外八字之分。《水浒传》第二四回:「临动身,也回了七八遍头,自摇摇摆摆,踏著八字脚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