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复字(複字)
指两字或两字以上。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外国·夷王名之异》:“人名多复字者,至五胡、 元 魏 及 辽 、 金 、 元 止,而本朝入贡诸国更有异者……亘古未之见。”
分類:两字
《漢語大詞典》:冻雨(凍雨)
冷雨,寒雨。 南朝 梁简文帝 《玄圃纳凉诗》:“飞流如冻雨,夜月似秋霜。” 唐 宋璟 《梅花赋》:“冻雨晚湿,夙露朝滋,又如 英 皇 泣於 九疑 。” 宋 苏轼 《游三游洞》诗:“冻雨霏霏半成雪,游人屨冻苍苔滑。” 清 黄景仁 《岁暮怀人》诗:“打窗冻雨翦灯风,拥鼻吟残地火红。” 茅盾 《虹》九:“彤云密布的长空此时洒下些轻轻飘飘的快要变成雪花的冻雨。冬的黑影已经在这里叩门了。”
涷雨,暴雨。冻、涷,《说文》本为两字,暴雨义应作“涷”,因两字形义相近,古籍刊本往往作“冻”。《淮南子·览冥训》:“若乃至於玄云之素朝,阴阳交争,降扶风,杂冻雨,扶摇而登之,威动天地,声震海内。” 高诱 注:“冻雨,暴雨也。” 唐 杜甫 《枯柟》诗:“冻雨落流胶,衝风夺佳气。”一本作“ 涷 ”。 宋 黄庭坚 《书磨崖碑后》:“断崖苍蘚对立久,冻雨为洗前朝悲。” 清 唐孙华 《喜雨》诗:“山云既楼起,冻雨旋盆倾,高下竝沾溉,溪壑皆渟泓。”
涷雨,暴雨。冻、涷,《说文》本为两字,暴雨义应作“涷”,因两字形义相近,古籍刊本往往作“冻”。《淮南子·览冥训》:“若乃至於玄云之素朝,阴阳交争,降扶风,杂冻雨,扶摇而登之,威动天地,声震海内。” 高诱 注:“冻雨,暴雨也。” 唐 杜甫 《枯柟》诗:“冻雨落流胶,衝风夺佳气。”一本作“ 涷 ”。 宋 黄庭坚 《书磨崖碑后》:“断崖苍蘚对立久,冻雨为洗前朝悲。” 清 唐孙华 《喜雨》诗:“山云既楼起,冻雨旋盆倾,高下竝沾溉,溪壑皆渟泓。”
《漢語大詞典》:鲁鱼(魯魚)
“鲁”“鱼”两字相混。指抄写刊印中的文字讹误。 南朝 陈 徐陵 《〈玉台新咏〉序》:“高楼红粉,仍定鲁鱼之文;辟恶生香,聊防 羽陵 之蠧。” 宋 杨亿 《受诏修书述怀感事》诗:“望气成龙虎,披文辩鲁鱼。” 清 钱泳 《履园丛话·碑帖·唐开成石刻十二经》:“原刻残闕,为后人修改补輟,以至鲁鱼莫辨。”参见“ 鲁鱼亥豕 ”。
《國語辭典》:合音 拼音:hé yīn
1.调和音调的高低、旋律。《周礼。春官。大师》「大师执同律以听军声而诏吉凶」句下汉。郑玄。注:「兵书曰:『王者行师出军之日,授将弓矢,士卒振旅,将张弓大呼,大师吹律合音。』」
2.两个字连在一起快速读出而合成一个音。如「诸」为「之」「于」二字的合音。
3.物理学上指二音在同一空气位置中振动,联合产生的一音,称为「合音」。
2.两个字连在一起快速读出而合成一个音。如「诸」为「之」「于」二字的合音。
3.物理学上指二音在同一空气位置中振动,联合产生的一音,称为「合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