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骈字类编》:两军(两军)
唐 和凝 宫词百首 其九十 坐定两军呈百戏,乐臣低折贺升平。
分类:两军
《國語辭典》:战场(戰場)  拼音:zhàn cháng
两军交战的场地。《战国策。秦策一》:「于是乃废文任武,厚养死士,缀甲厉兵,效胜于战场。」唐。岑参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诗:「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國語辭典》:战地(戰地)  拼音:zhàn dì
两军交战的地域。《孙子。虚实》:「孙子曰:『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唐。杨凝 送客东归诗:「君向古营州,边风战地愁。」
《國語辭典》:两翼(兩翼)  拼音:liǎng yì
1.指鸟类或飞行体两侧的翅膀。《喻世明言。卷一六。范巨卿鸡黍死生交》:「每日蚤起赶程,恨不得身生两翼。」
2.作战时,位于正面部队的两侧部队。如:「对敌阵攻击时,两翼包抄,迂回攻击不但可减少伤亡,也可能获得奇效。」《三国演义》第三○回:「审配拨弩手一万,伏于两翼;弓箭手五千,伏于门旗内:约炮响齐发。」
《國語辭典》:对垒(對壘)  拼音:duì lěi
两军互相对峙。《晋书。卷一。宣帝纪》:「与之对垒百馀日,会亮病卒,诸将烧营遁走,百姓奔告,帝出兵追之。」《三国演义》第一回:「我今围贼在此,贼弟张梁、张宝在颍川,与皇甫嵩、朱俊对垒。」
《漢語大詞典》:东军(東軍)
(1).东进之师。
(2).两军对垒时,在东面的军队。晋书·天文志中:“有军,日有一珥为喜。在日西,西军战胜。在日东,东军战胜。”新唐书·礼乐志六:“东军一鼓,举青旗为直阵;西军亦鼓,举白旗为方阵以应。”
《國語辭典》:对敌(對敵)  拼音:duì dí
相对为敌。《三国演义》第二回:「俊令玄德为其先锋,与贼对敌。」
《漢語大詞典》:肉薄
(1).两军迫近,以徒手或短兵器搏斗。宋书·臧质传:“虏乃肉薄登城,分番相代,坠而復升,莫有退者。” 唐 温大雅 《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二:“时无攻具,肉薄而上,自申至酉,遂平 霍邑 。” 元 李冶 《敬斋古今黈拾遗》卷一:“肉薄攻城,或以肉薄为肉袒,或以肉薄为逼之使若鱼肉,然皆非是。肉薄,大抵谓士卒身相帀,如肉相迫也。” 清 钱谦益 《五芳井歌》:“肉薄登城踏积尸,丽譙漂血巷流脂。” 梁启超 《论请愿国会当与请愿政府并行》:“今也吾儕处此无政府之国,为无政府之民……如师陷重围,敌军肉薄而无其旗鼓。”
(2).指拼搏、搏斗。 鲁迅 《野草·希望》:“我只得由我来肉薄这空虚中的暗夜了。”
《漢語大詞典》:交和
(1).犹讲和。 汉 焦赣 《易林·萃之益》:“交和结好, 昭君 是福。”
(2).交融和谐。 汉 张衡 《东京赋》:“阴阳交和,庶物时育。” 明 杨慎 《凤赋》:“ 黄帝 晨坐於 扈阁 ,降观於 荣阿 ,有鸟来巢,命音交和。”
(3).古代军事用语。谓两军相对。孙子·军争:“凡用兵之法,将受命於君,合军聚众,交和而舍,莫难於军争。” 曹操 注:“两军相对为交和。”
《漢語大詞典》:合阵(合陣)
对阵。谓两军交锋。 唐 李昂 《从军行》:“玄漠云平初合阵,西山月出闻鸣鏑。” 明 尹耕 《秋兴》诗:“合阵几窥 青海 月,鸣鞭争下 黑山 风。”
《國語辭典》:对阵(對陣)  拼音:duì zhèn
1.军队对峙交战。《薛仁贵征辽事略》:「筏著岸,五百人随仁贵上岸来对阵。」
2.对方阵营。《水浒传》第八四回:「对阵的大队番军,山倒也似踊跃将来。」
《漢語大詞典》:军争(軍争)
谓两军争夺制胜条件。孙子·军争:“凡用兵之法,将受命於君,合军聚众,交和而舍,莫难於军争。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
《國語辭典》:对圆(對圓)  拼音:duì yuán
两方交战排好阵势。元。郑光祖《伊尹耕莘。楔子》:「大小三军,摆开阵势,如今两阵对圆,大家用心。」
《漢語大詞典》:酒军(酒軍)
(1).谓朋友角饮,如两军对垒。 唐 白居易 《和令狐相公寄刘郎中兼见示长句》:“酒军诗敌如相遇,临老犹能一据鞍。”
(2).指酒。 宋 张耒 《着花》诗:“经营美景还诗匠,倾扫顽愁赖酒军。” 清 钱谦益 《比玉将行次前韵留别再和》之三:“三杯自可观觴政,一日那能废酒军。”
《國語辭典》:伐兵  拼音:fā bīng
用武力打败敌人军队。《孙子。谋攻》:「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下政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