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开封咸平人,字祖德。登进士第。神宗元丰中,历任大理评事、监察御史等。哲宗时,累官殿中侍御史。与杨畏合攻苏颂、刘挚、范纯仁,乞进用章惇、安焘、吕惠卿。章惇为相,擢侍御史,进刑部侍郎。后出知蔡州。卒年四十八。
全宋文·卷二三五四
来之邵,字祖德,开封咸平(今河南开封)人。登进士第,由潞州司理参军为刑部详断官。元丰中改大理评事,七年,御史中丞黄履荐为监察御史。哲宗时为太府丞,提举秦凤常平、利州成都路转运判官。入为开封府推官,复拜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绍圣初,章惇相,擢为侍御史,进刑部侍郎,以直龙图阁出知蔡州。卒,年四十八。《宋史》卷三五五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常州晋陵人,字醇夫。胡宿从子。以荫登第,为编修敕令官。哲宗绍圣初,累进宝文阁待制。为熙河帅,遣将击羌郎阿章,皆败死,时转运判官秦希甫议弃湟、鄯州,宗回持不可。会徽宗弃鄯州,夺宗回职,知蕲州。因兄宗愈入元祐党籍,罢郡。后起知秦州,进枢密直学士,徙永兴军等。大观中卒,谥敏节。
全宋文·卷二一一一
胡宗回,字醇夫,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人,宿从子。用荫登第,为编修敕令官、司农寺干当公事、京西转运判官、提点刑狱、京东陕西转运使、吏部郎中。绍圣初,以直龙图阁知桂州,进宝文阁待制。坐系平民死,降集贤殿修撰、知随州,改秦州、庆州,复为待制。帅熙河,夺职知蕲州。还,为待制。历庆、渭、陈、延、澶。以兄入党籍罢郡。未几录其坚守湟、鄯之议,起知秦州。进枢密直学士,徙永兴、郑州、成德军,复坐事去。大观中卒,赠银青光禄大夫。《宋史》卷三一八有附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邵武人,字敦礼。神宗熙宁三年进士第一。哲宗绍圣中累迁中书舍人、给事中。性狠愎,喜谀附,尝密言王圭于册立时有异论,圭遂追贬。坐举王回出知济州,徙洪州,以牟利黩货闻。曾布引为吏部,布罢而出知定州。徽宗政和末卒。
全宋诗
叶祖洽,字敦礼,邵武(今属福建)人。神宗熙宁三年(一○七○)进士(《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一○)。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除集贤殿校理。三年,提点淮南西路刑狱(同上书卷三九一、四一四)。七年,知海州(《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七之六)。绍圣中,入为左司郎中、起居郎、中书舍人、给事中。元符二年(一○九九),知济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一八)。徽宗崇宁元年(一一○二),以曾布荐,为吏部侍郎(《宋会要辑稿》仪制三之四三)。布罢,黜提举建州武夷山冲佑观(同上书职官六七之三八)。久之,起知洪州,改亳州。政和末,卒。《宋史》卷三五四有传。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二二七一
叶祖洽,字敦礼,邵武(今福建邵武)人。熙宁三年策进士第一,签书奉国军判官,判登闻鼓院,知湖州。元祐中历职方、兵部员外郎,加集贤校理,进礼部郎中。因对策讪及宗庙,出提点淮西刑狱。七年知海州。绍圣中入为左司郎中,起居郎,累迁中书舍人、给事中、吏部侍郎、权吏部尚书。元符二年出知济州,徙洪州,改瀛州。崇宁元年入为尚书吏部侍郎,旋罢,为集贤殿修撰,提举建州武夷山冲佑观,出知定州。大观元年十二月再知洪州,改亳,加徽猷阁直学士。政和末,卒。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一八,《宋会要辑稿》仪制三之三四、职官六七之三八,《宋史》卷三五四有传。

人物简介

全宋诗
葛次仲(一○六三~一一二一),字亚卿,常州江阴(今属江苏)人。哲宗绍圣四年(一○九七)进士(明嘉靖《江阴县志》卷一四),调海陵县尉,迁吉州州学教授,提举京西南路常平,除国子司业兼嘉王侍讲。徽宗政和八年(一一一八)除直龙图阁、提举中太一宫专讲事(《宋会要辑稿》选举三三之三一)。宣和元年(一一一九),除中书舍人,迁给事中、同修国史,升翊善。二年,除大司成,致仕。三年,卒,年五十九。有集句诗三卷,已佚。事见《丹阳集》卷一五《太中大夫大司成葛公行状》。今录诗四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64—1131 【介绍】: 宋婺州人,祖籍寿州,字舜徒。吕希哲子。以荫补官。徽宗崇宁初,以元祐党子弟坐废。钦宗即位,荐擢御史中丞,弹劾蔡京党徒。金人立张邦昌为帝,好问摄门下省,暗通康王赵构。高宗即位,除尚书右丞。为宰相李纲、侍御史王宾所论罢,出知宣州,以恩封东莱郡侯。
全宋文·卷二九一二
吕好问(一○六四——一一三一),字舜徒,希哲子,寿州(治今安徽凤台)人,徙居京师。以荫补官。崇宁初,坐党人子弟废。两监东岳庙,司扬州仪曹。蔡卞欲笼络之,以礼自持。靖康元年,召为左司谏、谏议大夫,擢御史中丞。劾大臣畏懦误国,下迁吏部侍郎,进兵部尚书。京城失守,被召入禁中,随帝幸金营。帝被留,遣好问还。金人立张邦昌,以好问为事务官,继摄门下省,委曲阻邦昌称帝,并以书白康王,劝其自立。高宗即位,除尚书右丞。侍御史王宾论其尝污伪命,求去,出知宣州,提举洞霄宫。绍兴元年卒,年六十八。《宋史》卷三六二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寿州人,字子进。吕希绩弟。登进士第。为太常博士。哲宗元祐中,历官太常丞、权太常少卿。宣仁太后死,谏哲宗勿复新法。寻除中书舍人、同修国史。绍圣初出知亳州,为谏官劾元祐中附会吕大防、苏辙,徙睦州、归州。后贬金州居住,又责道州安置。徽宗即位,起知瀛州,改颍州。崇宁初,入元祐党籍。卒年六十。
全宋诗
吕希纯,字子进,寿州(今安徽凤台)人。公著第三子(《金石萃编》卷一四四)。第进士,为太常博士。哲宗元祐中历宗正、太常、秘书丞,迁著作郎,以父讳不拜。擢起居舍人,权太常少卿。拜中书舍人,同修国史。绍圣中章惇为相,出知亳州,徙睦州、归州。公著追贬,希纯亦累贬舒州团练副使、道州安置。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还为待制、知瀛州。崇宁初入党籍,卒,年六十。《宋史》卷三三六有传。今录诗二十首。
全宋文·卷二三五四
吕希纯,字子进,寿州(治今安徽凤台)人,徙居京师。公著第三子。登第,元祐元年为太常博士。历宗正、太常、秘书丞,擢起居舍人、权太常少卿。元祐八年六月,拜起居舍人、同修国史。章惇既相,出知亳州,徙睦州、归州。父追贬,以屯田员外郎分司南京,居金州。元符二年,责舒州团练副使,道州安置。建中靖国元年,还为待制,知瀛州,改颍州,入崇宁党籍。卒,年六十。《宋史》卷三三六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潭州长沙人,字谨思,号玉池先生。神宗熙宁三年进士。为大理丞,以献诗赋擢正字,迁考功郎。以坐元祐党废,出守彭门,改汝海,以宫祠罢归。有《玉池集》。
全宋诗
邓忠臣,字慎思,一字谨思,长沙(今属湖南)人。神宗熙宁三年(一○七○)进士。元丰四年(一○八一)为开封府界提举司管勾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一三)。五年,为秘书省正字(《宋会要辑稿》职官一八之六)。哲宗元祐三年(一○八八)权通判瀛州。六年为秘书省注《晋书》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八、四六四)。绍圣间入元祐党籍,出知汝州,以宫祠罢归。居玉池峰,号玉池先生。徽宗崇宁、大观间卒(《沅湘诗》卷二○)。有《玉池集》十二卷,已佚。事见《宋诗拾遗》卷九、清范能浚辑补《范忠宣集补编·覆忠宣公谥议》按语。 邓忠臣诗,《同文馆唱和诗》十卷中收有与余干、张耒、晁补之等人唱和诗,今据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收录,与新辑集外诗合编一卷。
全宋文·卷一六六三
邓忠臣,字慎思,自号玉池先生,长沙(今湖南长沙)人。熙宁三年进士。累官知衡阳县、大理丞。元丰四年为开封府界提举司管勾官,以献郊祀庆成诗赋擢秘书省正字。元祐三年通判瀛州,迁考功郎,充注《晋史》官。崇宁初,权发遣汝州。坐撰范纯仁谥议过实,罢为管干南京鸿庆宫,后入元祐党籍。著有《玉池集》十二卷。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一三、四○○、四○八、四六四,《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能改斋漫录》卷一四,《范忠宣公集补编》,陆心源《宋史翼》卷二六有传。
韩粹彦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二九一六
韩粹彦(一○六五——一一一八),字师美,安阳(今河南安阳)人,韩琦第四子。以荫补官,历国子监主簿,光禄寺主簿,卫尉寺丞,吏部郎中,补外知陈州。政和中历拜光禄少卿、徽猷阁待制、工部侍郎,知定武军府事,积官至龙图阁直学士,爵开封县开国子。政和八年卒,年五十四,谥文康。见赵鼎臣《韩公行状》(《竹隐畸士集》卷一七),《宋史》卷三一二《韩琦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泉州晋江人,字仲锡。曾公亮从子。哲宗元祐中,累官水部员外郎。河决内黄,奉诏行视,疏苏村,凿巨野,导之北流,纾澶、渭、深、瀛诸州之害。迁都水使者,治洛水,消除水患。累官户部尚书,罢知杭州。历知成德军、太原府。卒年六十。
全宋文·卷二五六九
曾孝广,字仲锡,泉州晋江(今福建泉州)人,公亮从子。元丰末为北外都水丞。元祐中,出通判保州。久之,复都水丞。元符初为水部员外郎,以导河北流功迁都水使者。出为陕西、京西转运副使,擢户部侍郎,进尚书。崇宁四年,罢为天章阁待制、知杭州,徙知潭、郓、饶、广州,历成德军、太原府。复故职而卒,年六十。有文集二十卷。见《宋会要辑稿》职官四二之二五、方域一五之二○,《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一五、五一九,《宋史》卷二○、二○八及三一二本传,《北宋经抚年表》卷二、三、四、五。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同州人,字邦宪。举明经,习法律。神宗时为大理评事,累迁刑部员外郎、大理少卿。知梓州,转运使欲增折配以取羡余,为其所却。历提点梓州路、京畿刑狱,开封府少尹,知同、邢、汉三州。为官廉介不回,一于用法,持论宽平。卒年七十。
全宋诗
王吉甫,字邦宪,同州(今陕西大荔)人。举明经。神宗时为大理评事,累迁大理少卿。哲宗元符二年(一○九九)知磁州(《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七之二七)。徽宗大观元年(一一○七)知凤翔府(同上书蕃夷四之一八)。在此前后,又曾知齐州、梓州,提点梓州、京畿刑狱,迁开封府少尹。政和二年(一一一二),出知同州(清乾隆《同州府志》卷四)。改知邢、汉二州。卒年七十。《宋史》卷三三○有传。
全宋文·卷二八七三
王吉甫,字邦宪,同州(治今陕西大荔)人。举明经,习法律,试断刑入等,为大理评事。累迁刑部员外郎、大理少卿。出知齐州、梓州。转运使欲增折配以取羡馀,吉甫竟却之。历提点梓州路、京畿刑狱、开封少尹,知同、邢、汉三州。以中大夫卒,年七十。见《宋史》卷三三○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常州晋陵人,字彦圣。胡宿子。由将作监主簿锁厅登第。哲宗崩,辽使来吊,宗炎以鸿胪少卿迎境上。使者不易服,宗炎以礼折之,须其听命乃相见。后以直龙图阁知颍昌府,历知密州而卒。善为诗,藻思清婉。
全宋诗
胡宗炎,字彦圣,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人。宿子。举进士。神宗元丰是年(一○八一)为承议郎(《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一二)。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为将作少监(同上书卷三九一),八年,提点京西刑狱(同上书卷四八四)。徽宗时,以直龙图阁知颍昌府,移密州,卒。《宋史》卷三一八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08 【介绍】: 宋福州人,字若愚。英宗治平间进士。徽宗时累官直龙图阁、知桂州。蔡京开边,祖道乘机谋求富贵,诱使王江酋杨晟免等纳土,并夸大其辞,请设官建城,辇输钱粟,实无尺地一民。官终刑部尚书。
全宋诗
王祖道(?~一一○八),字若愚,福州(今属福建)人。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进士(《淳熙三山志》卷二六)。调韩城尉,知松阳、白马二县。神宗元丰三年(一○八○),为监察御史(《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四),出知汀州、泉州。哲宗元祐二年(一○八七)除江南西路运判(同上书卷三九五)。七年,以权发遣江东路提点刑狱为权发遣福州(同上书卷四七五)。元符初入为左司谏。三年(一一○○),出知海州(《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七之三○)。徽宗崇宁元年(一一○二),再知福州(《北宋经抚年表》卷四)。三年,知桂州(《宋会要辑稿》选举三三之二三)。官终刑部尚书。大观二年卒。《宋史》卷三四八有传。
全宋文·卷一八三九
王祖道(?——一一○八),字若愚,福州闽县(治今福建福州)人。治平二年第进士,调韩城尉,知松阳、白马县。元丰中为御史。元符中,历知汀、泉、福州,入为吏部员外郎、左司谏。崇宁中再知福、桂州,任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希蔡京意开边,调兵镇戍,糜费钱帛,实无益于国。后进龙图阁直学士,以刑部尚书召。大观二年十月卒,赠宣奉大夫,四年追贬为昭信军节度副使。见《宋史》卷三四八本传,《宋会要辑稿》礼四四之一七、职官四六之五、职官六八之二○、方域七之二七,《淳熙三山志》卷二六,《北宋经抚年表》卷四、五。

人物简介

全宋诗
李夷行,字炳大(《过庭录》),号易初(《鸡肋集》卷三二《李夷行易初赞》)。神宗元丰七年(一○八四)为鄜延路经略使勾当公事(《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四五)。哲宗元符二年(一○九九),提举熙河兰会路弓箭手(同上书卷五○六)。徽宗崇宁初,为都水监丞。三年,入元祐党籍,寻知泗州(《元祐党人传》卷八)。大观中,知赵州(明隆庆《赵州志》卷六)。
全宋文·卷二二七○
李夷行,字炳大,号易初。元丰七年为邢州司法参军,鄜延路勾当公事。绍圣元年为左宣德郎,充潞州州学教授。元符初为承议郎、熙河兰会经略司勾当公事,次年特降一官。建中靖国初为都水丞,崇宁间知泗州,入元祐党籍。见《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七之二四、兵四之一七,《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四五、五○六、五○七,《太平治迹统类》卷二七,《文献通考》卷二二二,晁补之《鸡肋集》卷三二,范公称《过庭录》,《元祐党人传》卷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1—1130 【介绍】: 宋越州山阴人,原名扬庭,字宾王。哲宗绍圣间进士。为右司员外郎,使辽归,劝徽宗注重边备。累迁御史中丞,奏劾蔡京、王黼、朱勔等,并请罢御前使唤及岁进花果,忤权贵,谪黄州安置。钦宗立,复为御史中丞。以姚古拥兵不援太原,陈其可杀之罪七。进礼部尚书,擢右丞、中书侍郎。京城失陷,使金被拘,卒于燕山。谥忠肃。
全宋文·卷三○三三
陈过庭(一○七一——一一三○),本名扬庭,字宾王,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中进士第,为馆陶主簿,澶州教授,知中牟县,除宗子博士。历祠部、吏部、右司员外郎。迁太常少卿、起居舍人。宣和二年,进中书舍人。才七日,迁礼部侍郎。未尽一月,又迁御史中丞兼侍读。忤权贵,罢知蕲州,未道半,责海州团练副使,黄州安置。钦宗立,以集贤殿修撰起知潭州。未行,以兵部侍郎召,在道除中丞。进礼部尚书,擢右丞、中书侍郎。奉使至金,金人拘之军中。建炎四年卒于燕山,年六十。谥忠肃。《宋史》卷三五三有传。
宋登科记考
字宾王,谥号忠肃。越州山阴县(今浙江绍兴)人。绍圣四年(1097年)进士。本名扬庭,尚书右丞、中书侍郎(副相)。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饶州鄱阳人,字岩老。彭汝砺弟。第进士。以曾布荐,累擢殿中侍御史,由是附布。历官侍御史。徽宗初,为布劾罢门下侍郎李清臣,遂得谏议大夫。鞫赵谂反狱,穷其党与。又参预重兴元祐党案,使司马光以下复贬。及布失位,罢知泰州,寻谪濮州团练副使。后以显谟阁待制卒。
全宋文·卷二三五七
彭汝霖,字岩老,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汝砺弟。第进士。以曾布荐,为秘书丞,擢殿中侍御史,由是附布。迁侍御史。及布失位,罢知泰州,又谪濮州团练副使,后以显谟阁待制卒。《宋史》卷三四六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