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871,分259页显示  上一页  114  115  116  117  118  120  121  122  123 下一页
词典(续上)
东不识
东不着边,西不着际
东不訾
东猜西揣
东北抗日义勇军
东猜西疑
东北抗日联军
东北大鼓
东…西…
东挨西问
东挨西撞
东澳暖流
东巴教
东巴文
东褒
《漢語大詞典》:东不识(東不識)
亦作“ 东不訾 ”。 传说为 舜 友之一。尸子卷下:“ 舜 得友五人,曰 雄陶 、 续耳 、 柏杨 、 东不识 、 秦不空 ,皆一国之贤人也。”汉书·古今人表作“ 东不訾 ”。按, 舜 友或作六人,或作七人,姓名用字也各有异。参阅 宋 王应麟 小学绀珠、 清 孙星衍 《尸子校集》
分類:六人
《漢語大詞典》:东不着边,西不着际(東不着邊,西不着際)
谓四处无着落,没有落脚处。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二:“公子逃去两日,东不着边,西不着际,肚里又饿不过,看见乞儿每讨飰,讨得来,倒有得喫;只得也皮着脸去讨些充饥。”亦作“ 东又不着,西又不着 ”。《水浒传》第十七回:“﹝ 高太尉 ﹞又差人来捉洒家……吃俺一把火烧了那菜园里廨宇,逃走在江湖上,东又不着,西又不着,来到 孟州 十字坡 过。”
《漢語大詞典》:东不訾(東不訾)
见“ 东不识 ”。
《漢語大詞典》:东不识(東不識)
亦作“ 东不訾 ”。 传说为 舜 友之一。尸子卷下:“ 舜 得友五人,曰 雄陶 、 续耳 、 柏杨 、 东不识 、 秦不空 ,皆一国之贤人也。”汉书·古今人表作“ 东不訾 ”。按, 舜 友或作六人,或作七人,姓名用字也各有异。参阅 宋 王应麟 小学绀珠、 清 孙星衍 《尸子校集》
分類:六人
《漢語大詞典》:东猜西揣(東猜西揣)
谓多方猜测。 清 袁枚 《与杨兰坡明府书》:“然 李义山 《锦瑟》一篇,宁使后人东猜西揣,聚讼纷纷,而当时絶不多下一註,亦可想见古人之落落大方矣。”
分類:多方猜测
《漢語大詞典》:东北抗日义勇军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抗日武装的统称。在中国共产党抗日主张的影响下,东北人民和国民党军队部分爱国官兵,组成了名为义勇军、救国军、自卫军等数百支抗日武装,在东北地区开展游击战争,给日本侵略军以沉重打击。但因缺乏统一领导和各部队间缺乏相互支援,至1933年春大部溃散。其中一部分,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的组成部分。
《漢語大詞典》:东猜西疑(東猜西疑)
谓胡乱猜疑。 沙汀 《柳永慧》:“当我正在东猜西疑的时候,拖拉机忽然停在我的身旁, 柳永慧 把我叫上去了。”
分類:胡乱猜疑
《漢語大詞典》:东北抗日联军
简称“抗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人民抗日武装部队。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各地先后组织起东北人民革命军、抗日同盟军、反日联合军等抗日武装。1936年2月统一改称东北抗日联军。并编成第一、二、三路军。抗日战争胜利后,与挺进东北的八路军、新四军合编为东北人民自治军。
《国语辞典》:东北大鼓(东北大鼓)  拼音:dōng běi dà gǔ
一种流行于东北各地的曲艺。通常为一人击鼓板演唱,另外由二、三人分别以三弦、四胡等乐器伴奏,唱词基本为七字句,常用曲调有大口慢板、小口慢板、流水板、二六板等。
《漢語大詞典》:东…西…
表示‘这里…那里…’的意思:~奔~跑ㄧ~张~望ㄧ~拼~凑ㄧ~倒~歪ㄧ~涂~抹ㄧ~一句,~一句。
《漢語大詞典》:东挨西问(東捱西問)
谓四处探问、打听。《平妖传》第十五回:“这些众人当一场生意,见神见鬼,东捱西问,那有消息。”
《國語辭典》:东挨西撞(東挨西撞)  拼音:dōng āi xī zhuàng
形容四处寻找机会,碰碰运气。《初刻拍案惊奇》卷一:「终日间靠著些东涂西抹,东挨西撞,也济不得甚事。」
《漢語大詞典》:东澳暖流
南太平洋西部的暖流。太平洋南赤道洋流的南分支。沿澳大利亚东岸南下,最后汇入西风漂流。
《漢語大詞典》:东巴教(東巴教)
我国纳西族中信奉的一种宗教。信仰多神,保留有原始巫教的残余。巫师称“东巴”,经书称《东巴经》
《國語辭典》:东巴文(東巴文)  拼音:dōng bā wén
中国纳西族使用的一种文字,主要用于书写《东巴经》,它是一种象形表意文字,但也包括少数的形声字和同音假借字。
《骈字类编》:东褒(东褒)
汉书邹阳传:孝文皇帝据关入立,寒心销志,不明求衣,自立天子之后,使东牟朱虚东褒义父之后。注:应劭曰:天下已立,文帝遣朱虚侯章东喻齐王,嘉其首举兵欲诛诸吕,犹春秋褒邾仪父也。师古曰:义读曰仪,父读曰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