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871,分259页显示  上一页  104  105  106  107  108  110  111  112  113 下一页
词典(续上)
东阳瘦体
东阳销瘦
东洋参
东洋车
东洋大海
东洋刀
东洋鬼
东也不成,西也不就
东野巴人
东野败驾
东野文瓜
东一耙子西一扫帚
东一榔头西一棒子
东一筢子西一扫帚
东印度公司
《漢語大詞典》:东阳瘦体(東陽瘦體)
见“ 东阳销瘦 ”。
《漢語大詞典》:东阳销瘦(東陽銷瘦)
梁书·沈约传:“﹝ 沈约 ﹞ 永明 末,出守 东阳 ……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以手握臂,率计月小半分。”原谓 沈约 因操劳日渐消瘦,后以“东阳销瘦”为形容体瘦的典故。 宋 贺铸 《满江红·伤春回》词:“谁念 东阳 销瘦骨,更堪白苧衣衫薄。”亦作“ 东阳瘦体 ”、“ 东阳瘦 ”。 元 乔吉 《双调行香子·题情》套曲:“ 东阳 瘦体, 潘岳 苍颜,我怕春归,愁日永,捱更阑。” 清 纳兰性德 《采桑子·又塞上咏雪花》词:“谁怜辛苦 东阳 瘦,也为春慵,不及芙蓉,一片幽情冷处浓。”
《漢語大詞典》:东阳销瘦(東陽銷瘦)
梁书·沈约传:“﹝ 沈约 ﹞ 永明 末,出守 东阳 ……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以手握臂,率计月小半分。”原谓 沈约 因操劳日渐消瘦,后以“东阳销瘦”为形容体瘦的典故。 宋 贺铸 《满江红·伤春回》词:“谁念 东阳 销瘦骨,更堪白苧衣衫薄。”亦作“ 东阳瘦体 ”、“ 东阳瘦 ”。 元 乔吉 《双调行香子·题情》套曲:“ 东阳 瘦体, 潘岳 苍颜,我怕春归,愁日永,捱更阑。” 清 纳兰性德 《采桑子·又塞上咏雪花》词:“谁怜辛苦 东阳 瘦,也为春慵,不及芙蓉,一片幽情冷处浓。”
《漢語大詞典》:东洋参(東洋參)
指 日本 及 朝鲜 产的人参。 清 赵学敏 本草纲目拾遗·草:“东洋参出 日本 ……又一种出 高丽 新罗 一带山岛。”
《國語辭典》:东洋车(東洋車)  拼音:dōng yáng chē
旧时用人力拉著跑的两轮车,因由日本传来,故称为「东洋车」。《文明小史》第一六回:「从小火轮码头上岸,叫了六部东洋车,一直坐到三马路西鼎新巷口下车。」《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二回:「饭后便叫了两辆东洋车,同到虹口去。」
《國語辭典》:东洋大海(東洋大海)  拼音:dōng yáng dà hǎi
泛指东方的大海。《平妖传》第二九回:「他投东洋大海中去,那里去寻?」《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一:「如今为官做吏的人,贪爱的是钱财,奉承的是富贵,把那『正直公平』四字,抛却东洋大海。」
分類:东方海洋
《漢語大詞典》:东洋刀(東洋刀)
指 日本 军刀。《人民文学》1977年第4期:“﹝ 日本 鬼子﹞一举东洋刀,气势汹汹扑向 二里半 。”
分類:日本
《漢語大詞典》:东洋鬼(東洋鬼)
抗 日 战争时期, 中国 人民对 日本 侵略者的蔑称。 叶圣陶 《春联儿》:“将来把东洋鬼子赶了出去,你赶紧就回来。”《抗日歌谣·新四军过了江》:“嘿,前走!嘿,东洋鬼,早吓慌。嘿,前走!”
《漢語大詞典》:东也不成,西也不就(東也不成,西也不就)
谓多方谋划而事情总是办不成。清平山堂话本·刎颈鸳鸯会:“﹝ 淑珍 ﹞年已及笄,父母议亲,东也不成,西也不就。”
《國語辭典》:东野巴人(東野巴人)  拼音:dōng yě bā rén
俚俗的歌曲。参见「下里巴人」条。《文选。陈琳。答东阿王笺》:「夫听白雪之音,观绿水之节,然后东野巴人,蚩鄙益著。」
《漢語大詞典》:东野败驾(東野敗駕)
春秋 时善御者 东野稷 ,见重于 鲁庄公 。其御左右旋转,合规之圆;进退抑扬,中绳之直。自矜其能,驱马转百圈而不止,结果马力竭尽,以失败而告终。事见庄子·达生。后因以“东野败驾”比喻自恃才高,弄巧反拙。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指瑕:“ 羿氏 舛射, 东野 败驾。虽有俊才,谬则多谢。”
分類:御者
《分类字锦》:东野文瓜(东野文瓜)
王逸荔枝赋:大哉圣皇,处乎中州。东野贡落疏之文瓜,南浦上黄甘之华橘。
分类:贡献
《漢語大詞典》:东一耙子西一扫帚(東一耙子西一掃帚)
比喻说话无中心,东一句西一句,不相连贯。 王士美 《铁旋风》第四章四:“ 赵抗 总是粗着喉咙,大着嗓子,东一耙子西一扫帚地乱放炮。”亦作“ 东一筢子西一扫帚 ”。 郭澄清 《大刀记》第七章:“他紧靠着伪军坐在木头上,东一筢子西一扫帚地胡乱扯起来。”
《漢語大詞典》: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東一榔頭西一棒子)
比喻做事缺少全局观点,忙于局部应付。如:过去,这个大队因为没有一个整体规划,东一榔头西一棒子,面貌改变不大。
《漢語大詞典》:东一筢子西一扫帚(東一筢子西一掃帚)
见“ 东一耙子西一扫帚 ”。
《漢語大詞典》:东印度公司
英国在东方进行垄断贸易和殖民扩张的组织。1600年成立,获好望角以东各国的贸易垄断权。最初在马来群岛一带进行香料贸易,后主要在印度活动,建立商馆、堡垒,拥有军队和舰队,有权宣战和媾和,成为一个政权机构。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逐步征服全印度,实行殖民统治,并入侵缅甸、阿富汗和马来亚等地;向中国走私鸦片,掠得大量财富。19世纪前期对印和对华贸易垄断权相继被取消。1858年在印度民族大起义打击下被撤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