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71,分259页显示 上一页 6 7 8 9 10 12 13 14 15 下一页
拾柴东野
叔父居东
岁星
太叔辨洽
陶令东皋
天东扶木
问讯东桥
吾道东(又作:道东)
有情无意东边日
悬目东门
西靡树
东家一笑
献颂东巡
相涂
典故(续上)
石驱东海拾柴东野
叔父居东
岁星
太叔辨洽
陶令东皋
天东扶木
问讯东桥
吾道东(又作:道东)
有情无意东边日
悬目东门
西靡树
东家一笑
献颂东巡
相涂
典故
石驱东海
《艺文类聚》卷七十九〈灵异部下·神〉~347~
《三齐略记》曰:始皇作石桥,欲过海观日出处。于时有神人,能驱石下海,城阳一山石,尽起立,嶷嶷东倾,状似相随而去。云石去不速,神人辄鞭之,尽流血,石莫不悉赤,至今犹尔。
《三齐略记》曰:始皇作石桥,欲过海观日出处。于时有神人,能驱石下海,城阳一山石,尽起立,嶷嶷东倾,状似相随而去。云石去不速,神人辄鞭之,尽流血,石莫不悉赤,至今犹尔。
《太平广记》卷二百九十一〈神一·秦始皇〉~237~
秦始皇作石桥,欲过海,观日所出处。传云:「时有神能驱石下海。阳城十一山,今尽起立,嶷嶷东倾,如相随行状。又云:石去不速,神人辄鞭之,皆流血,石莫不悉赤,至今犹尔。秦始皇于海中作石桥,或云,非人功所建,海神为之竖柱。始皇感其惠,乃通敬于神,求与相见。神云:「我形丑,约莫图我形,当与帝会。」始皇乃从石桥入三十里,与神相见。帝左右有巧者,潜以脚画。神怒曰:「帝负约,可速去。」始皇即转马。前脚犹立,后脚随崩,仅得登岸。
秦始皇作石桥,欲过海,观日所出处。传云:「时有神能驱石下海。阳城十一山,今尽起立,嶷嶷东倾,如相随行状。又云:石去不速,神人辄鞭之,皆流血,石莫不悉赤,至今犹尔。秦始皇于海中作石桥,或云,非人功所建,海神为之竖柱。始皇感其惠,乃通敬于神,求与相见。神云:「我形丑,约莫图我形,当与帝会。」始皇乃从石桥入三十里,与神相见。帝左右有巧者,潜以脚画。神怒曰:「帝负约,可速去。」始皇即转马。前脚犹立,后脚随崩,仅得登岸。
典故
相关人物
拾柴东野
相关人物
孟郊
《全唐诗》卷三百八十〈忽不贫喜卢仝书船归洛〉
贫孟忽不贫,请问孟何如。卢仝归洛船,崔嵬但载书。江潮清翻翻,淮朝碧徐徐。夜信为朝信,朝信良卷舒。江淮君子水,相送仁有馀。我去官色衫,肩经入君庐。喃喃肩经郎,言语倾琪琚。琪琚铿好词,鸟鹊跃庭徐。书船平安归,喜报乡里闾。我愿拾遗柴,巢经于空虚。下免尘土侵,上为云霞居【上与云霞居】。日月更相锁,道义分明储。不愿空岧峣,但愿实工夫。实空二理微,分别相起予。经书荒芜多,为君勉勉锄。勉勉不敢专,传之方在诸。
贫孟忽不贫,请问孟何如。卢仝归洛船,崔嵬但载书。江潮清翻翻,淮朝碧徐徐。夜信为朝信,朝信良卷舒。江淮君子水,相送仁有馀。我去官色衫,肩经入君庐。喃喃肩经郎,言语倾琪琚。琪琚铿好词,鸟鹊跃庭徐。书船平安归,喜报乡里闾。我愿拾遗柴,巢经于空虚。下免尘土侵,上为云霞居【上与云霞居】。日月更相锁,道义分明储。不愿空岧峣,但愿实工夫。实空二理微,分别相起予。经书荒芜多,为君勉勉锄。勉勉不敢专,传之方在诸。
典故
相关人物
叔父居东
相关人物
周公
《尚书》卷十三〈周书·金縢〉~88~
公归,乃纳册于金縢之匮中。王翼日乃瘳。武王既丧,管叔及其群弟乃流言于国,曰:「公将不利于孺子。」周公乃告二公曰:「我之弗辟,我无以告我先王。」周公居东二年,则罪人斯得。于后,公乃为诗以贻王,名之曰「鸱鸮」;王亦未敢诮公。唐·孔颖达疏:「《诗》《东山》之篇歌此事也。《序》云东征,知居东者遂东往征也。虽征而不战,故言居东也。东山诗曰:自我不见,于今三年。又云:三年而归,此言二年者,诗言初去及来,凡经三年,此直数居东之年,除其去年,故二年也。罪人既多,必前后得之。故云二年之中,罪人此得,惟言居东,不知居在何处,王肃云:东,洛邑也,管蔡与商奄共叛,故东征镇抚之案,验其事二年之间,罪人皆得。」
公归,乃纳册于金縢之匮中。王翼日乃瘳。武王既丧,管叔及其群弟乃流言于国,曰:「公将不利于孺子。」周公乃告二公曰:「我之弗辟,我无以告我先王。」周公居东二年,则罪人斯得。于后,公乃为诗以贻王,名之曰「鸱鸮」;王亦未敢诮公。唐·孔颖达疏:「《诗》《东山》之篇歌此事也。《序》云东征,知居东者遂东往征也。虽征而不战,故言居东也。东山诗曰:自我不见,于今三年。又云:三年而归,此言二年者,诗言初去及来,凡经三年,此直数居东之年,除其去年,故二年也。罪人既多,必前后得之。故云二年之中,罪人此得,惟言居东,不知居在何处,王肃云:东,洛邑也,管蔡与商奄共叛,故东征镇抚之案,验其事二年之间,罪人皆得。」
旧题汉·郭宪《东方朔传》
「朔未死时,谓同舍郎曰:『天下人无能知朔,知朔者唯太王公耳。』朔卒后,武帝得此语,即召太王公问之曰:『尔知东方朔乎?』公对曰:『不知。』公何所能?曰:『颇善星历。』帝问诸星皆具在否,曰:『诸星具在,独不见岁星十八年,今复见耳。』帝仰天叹曰:『东方朔生在朕傍十八年,而不知是岁星哉!』」(据《五朝小说大观》)
「朔未死时,谓同舍郎曰:『天下人无能知朔,知朔者唯太王公耳。』朔卒后,武帝得此语,即召太王公问之曰:『尔知东方朔乎?』公对曰:『不知。』公何所能?曰:『颇善星历。』帝问诸星皆具在否,曰:『诸星具在,独不见岁星十八年,今复见耳。』帝仰天叹曰:『东方朔生在朕傍十八年,而不知是岁星哉!』」(据《五朝小说大观》)
典故
相关人物
太叔辨洽
相关人物
东平太叔广
《晋书》卷五十一《挚虞传》
虞善观玄象,尝谓友人曰:「今天下方乱,避难之国,其唯凉土乎!」性爱士人,有表荐者,恒为其辞。东平太叔广枢机清辩,广谈,虞不能对;虞笔,广不能答;更相嗤笑,纷然于世云。
虞善观玄象,尝谓友人曰:「今天下方乱,避难之国,其唯凉土乎!」性爱士人,有表荐者,恒为其辞。东平太叔广枢机清辩,广谈,虞不能对;虞笔,广不能答;更相嗤笑,纷然于世云。
例句
太叔辨洽,挚仲辞翰。 李瀚 蒙求
典故
相关人物
陶令东皋
相关人物
陶潜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晋诗》卷十六〈陶潜·归去来兮〉~988~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典故
天东扶木
《山海经·海经》卷九〈大荒东经·孽摇頵羝山与汤谷扶〉~354~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孽摇頵羝,上有扶木,柱三百里,其叶如芥。有谷曰温源谷。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元·郝懿行云:「扶木当为榑木。」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孽摇頵羝,上有扶木,柱三百里,其叶如芥。有谷曰温源谷。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元·郝懿行云:「扶木当为榑木。」
典故
问讯东桥
《全唐诗》卷二百二十四〈重过何氏五首〉
〈重过何氏五首〉其一:「问讯东桥竹,将军有报书。倒衣还命驾,高枕乃吾庐。花妥莺捎蝶,溪喧獭趁鱼。重来休沐地,真作野人居。」
〈重过何氏五首〉其一:「问讯东桥竹,将军有报书。倒衣还命驾,高枕乃吾庐。花妥莺捎蝶,溪喧獭趁鱼。重来休沐地,真作野人居。」
《后汉书》卷三十五《郑玄传》
「以山东无足问者,乃西入关,因涿郡卢植,事扶风马融。……玄因从质诸疑义,问毕辞归。融喟然谓门人曰:『郑生今去,吾道东矣。』」唐·李贤注:「《前书》曰:『田何授《易》于丁宽,学成,宽东归,何谓门人曰:《易》东矣。』」
「以山东无足问者,乃西入关,因涿郡卢植,事扶风马融。……玄因从质诸疑义,问毕辞归。融喟然谓门人曰:『郑生今去,吾道东矣。』」唐·李贤注:「《前书》曰:『田何授《易》于丁宽,学成,宽东归,何谓门人曰:《易》东矣。』」
典故
无情又有情
有情无意东边日
《全唐诗》卷三百六十五〈竹枝词二首〉
〈竹枝词二首〉其一:「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道是无情却有晴】【道是无晴还有晴】【道是无情还有晴】【道是无晴却有情】【道是无情却有情】【道是无晴还有情】【道是无情还有情】。」
〈竹枝词二首〉其一:「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道是无情却有晴】【道是无晴还有晴】【道是无情还有晴】【道是无晴却有情】【道是无情却有情】【道是无晴还有情】【道是无情还有情】。」
《史记》卷六十六〈伍子胥列传〉
吴太宰嚭既与子胥有隙,因谗曰:「子胥为人刚暴,少恩,猜贼,其怨望恐为深祸也。前日王欲伐齐,子胥以为不可,王卒伐之而有大功。子胥耻其计谋不用,乃反怨望。而今王又复伐齐,子胥专愎彊谏,沮毁用事,徒幸吴之败以自胜其计谋耳。今王自行,悉国中武力以伐齐,而子胥谏不用,因辍谢,详病不行。王不可不备,此起祸不难。且嚭使人微伺之,其使于齐也,乃属其子于齐之鲍氏。夫为人臣,内不得意,外倚诸侯,自以为先王之谋臣,今不见用,常鞅鞅怨望。愿王早图之。」吴王曰:「微子之言,吾亦疑之。」乃使使赐伍子胥属镂之剑,曰:「子以此死。」伍子胥仰天叹曰:「嗟乎!谗臣嚭为乱矣,王乃反诛我。我令若父霸。自若未立时,诸公子争立,我以死争之于先王,几不得立。若既得立,欲分吴国予我,我顾不敢望也。然今若听谀臣言以杀长者。」乃告其舍人曰:「必树吾墓上以梓,令可以为器;而抉吾眼县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乃自刭死。吴王闻之大怒,乃取子胥尸盛以鸱夷革,浮之江中。吴人怜之,为立祠于江上,因命曰胥山。
吴太宰嚭既与子胥有隙,因谗曰:「子胥为人刚暴,少恩,猜贼,其怨望恐为深祸也。前日王欲伐齐,子胥以为不可,王卒伐之而有大功。子胥耻其计谋不用,乃反怨望。而今王又复伐齐,子胥专愎彊谏,沮毁用事,徒幸吴之败以自胜其计谋耳。今王自行,悉国中武力以伐齐,而子胥谏不用,因辍谢,详病不行。王不可不备,此起祸不难。且嚭使人微伺之,其使于齐也,乃属其子于齐之鲍氏。夫为人臣,内不得意,外倚诸侯,自以为先王之谋臣,今不见用,常鞅鞅怨望。愿王早图之。」吴王曰:「微子之言,吾亦疑之。」乃使使赐伍子胥属镂之剑,曰:「子以此死。」伍子胥仰天叹曰:「嗟乎!谗臣嚭为乱矣,王乃反诛我。我令若父霸。自若未立时,诸公子争立,我以死争之于先王,几不得立。若既得立,欲分吴国予我,我顾不敢望也。然今若听谀臣言以杀长者。」乃告其舍人曰:「必树吾墓上以梓,令可以为器;而抉吾眼县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乃自刭死。吴王闻之大怒,乃取子胥尸盛以鸱夷革,浮之江中。吴人怜之,为立祠于江上,因命曰胥山。
《国语》卷十九〈吴语·申胥自杀〉
申胥释剑而对曰:「昔吾先王世有辅弼之臣,以能遂疑计恶,以不陷于大难。今王播弃黎老,而孩童焉比谋,曰『余令而不违。』夫不违,乃违也。夫不违,亡之阶也。夫天之所弃,必骤近其小喜,而远其大忧。王若不得志于齐,而以觉寤王心,而吴国犹世。吾先君得之也,必有以取之;其亡之也,亦有以弃之。用能援持盈以没,而骤救倾以时。今王无以取之,而天禄亟至,是吴命之短也。员不忍称疾辟易,以见王之亲为越之擒也。员请先死。」遂自杀。将死,曰:「以悬吾目于东门,以见越之入,吴国之亡也。」王愠曰:「孤不使大夫得有见也。」乃使取申胥之尸,盛以鸱夷,而投之于江。
申胥释剑而对曰:「昔吾先王世有辅弼之臣,以能遂疑计恶,以不陷于大难。今王播弃黎老,而孩童焉比谋,曰『余令而不违。』夫不违,乃违也。夫不违,亡之阶也。夫天之所弃,必骤近其小喜,而远其大忧。王若不得志于齐,而以觉寤王心,而吴国犹世。吾先君得之也,必有以取之;其亡之也,亦有以弃之。用能援持盈以没,而骤救倾以时。今王无以取之,而天禄亟至,是吴命之短也。员不忍称疾辟易,以见王之亲为越之擒也。员请先死。」遂自杀。将死,曰:「以悬吾目于东门,以见越之入,吴国之亡也。」王愠曰:「孤不使大夫得有见也。」乃使取申胥之尸,盛以鸱夷,而投之于江。
简释
伍员抉目:咏忠臣蒙冤。唐李绅《姑苏台杂句》:“伍员抉目看吴灭,范蠡全身霸西越。”
例句
王道潜隳伍员死,可叹斗间瞻王气。 刘商 姑苏怀古送秀才下第归江南
伍员杀身谁不冤,竟看墓树如所言。 刘长卿 登吴古城歌
伍胥抉目看吴灭,范蠡全身霸西越。 李绅 姑苏台杂句
伍员谏已死,浮尸去不回。 白居易 杂兴三首
伍胥既仗剑,范蠡亦乘流。 薛据 泊震泽口
典故
相关人物
西靡树
相关人物
刘宇(东平思老)
《昭明文选》卷四十三南朝梁·刘孝标《重答刘秣陵沼书》
「冀东平之树,望咸阳而西靡;盖山之泉,闻弦歌而赴节。」唐·李善注:「《圣贤冢墓记》曰:『东平思王冢在东平,无盐人传云:思王归国京师,后葬,其冢上松柏西靡。』」
「冀东平之树,望咸阳而西靡;盖山之泉,闻弦歌而赴节。」唐·李善注:「《圣贤冢墓记》曰:『东平思王冢在东平,无盐人传云:思王归国京师,后葬,其冢上松柏西靡。』」
例句
唯馀西靡树,千古霸陵原。 权德舆 赠文敬太子挽歌词二首
《昭明文选》卷十九〈赋癸·情·登徒子好色赋〉~892~
大夫登徒子侍于楚王,短宋玉曰:「玉为人,体貌闲丽,口多微辞,又性好色。愿王勿与出入后宫。」王以登徒子之言问宋玉,玉曰:「体貌闲丽,所受于天也;口多微辞,所学于师也;至于好色,臣无有也。」王曰:「子不好色,亦有说乎?有说则止,无说则退。」玉曰:「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王逸《楚辞注》曰:「嫣,笑貌。广雅曰:嘕嘕欯欯,喜也。阳城、下蔡,二县名,盖楚之贵介公子所封,故取以喻焉。」
大夫登徒子侍于楚王,短宋玉曰:「玉为人,体貌闲丽,口多微辞,又性好色。愿王勿与出入后宫。」王以登徒子之言问宋玉,玉曰:「体貌闲丽,所受于天也;口多微辞,所学于师也;至于好色,臣无有也。」王曰:「子不好色,亦有说乎?有说则止,无说则退。」玉曰:「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王逸《楚辞注》曰:「嫣,笑貌。广雅曰:嘕嘕欯欯,喜也。阳城、下蔡,二县名,盖楚之贵介公子所封,故取以喻焉。」
典故
献颂东巡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后汉文》卷二十六〈班固·东巡颂〉~62~
窃见巡狩岱宗,祡望山虞,宗祀明堂,上稽帝尧,中述世宗,遵奉世祖。礼仪备具,动自圣心。是以明神屡应,休徵仍降。事大而瑞盛,非一小臣所任颂述。
窃见巡狩岱宗,祡望山虞,宗祀明堂,上稽帝尧,中述世宗,遵奉世祖。礼仪备具,动自圣心。是以明神屡应,休徵仍降。事大而瑞盛,非一小臣所任颂述。
典故
相关人物
相涂
相关人物
东方朔
《汉书》卷六十五《东方朔传》
「时有幸倡郭舍人,滑稽不穷,常侍左右,曰:『朔狂,幸中耳,非至数也。臣愿令朔复射,朔中之,臣榜百,不能中,臣赐帛。』乃覆树上寄生,令朔射之。朔曰:『是寠薮也。』舍人曰:『果知朔不能中也。』朔曰:『生肉为脍,乾肉为脯;著树为寄生,盆下为寠数。』上令倡监榜舍人,舍人不胜痛,呼謈。朔笑之曰:『咄!口无毛,声謷謷,尻益高。』舍人恚曰:『朔擅诋欺天子从官,当弃韨。』上问朔:『何故诋之?』对曰:『臣非敢诋之,乃与为隐耳。』上曰:『隐云何?』朔曰:『夫口无毛者,狗窦也;声謷謷者,鸟哺鷇也;尻益高者,鹤俛啄也。』舍人不服,因曰:『臣愿复问朔隐语,不知,亦当榜。』即妄为谐语曰:『令壶龃,老柏涂,伊优亚,狋吽牙。何谓也?』朔曰:『令者,命也。壶者,所以盛也。龃者,齿不正也。老者,人所敬也。柏者,鬼之廷也。涂者,渐洳径也。伊优亚者,辞未定也。狋吽牙者,两犬争也。』」唐·颜师古注:「言鬼神尚幽闇,故以松柏之树为廷府。渐洳,浸湿也。」
「时有幸倡郭舍人,滑稽不穷,常侍左右,曰:『朔狂,幸中耳,非至数也。臣愿令朔复射,朔中之,臣榜百,不能中,臣赐帛。』乃覆树上寄生,令朔射之。朔曰:『是寠薮也。』舍人曰:『果知朔不能中也。』朔曰:『生肉为脍,乾肉为脯;著树为寄生,盆下为寠数。』上令倡监榜舍人,舍人不胜痛,呼謈。朔笑之曰:『咄!口无毛,声謷謷,尻益高。』舍人恚曰:『朔擅诋欺天子从官,当弃韨。』上问朔:『何故诋之?』对曰:『臣非敢诋之,乃与为隐耳。』上曰:『隐云何?』朔曰:『夫口无毛者,狗窦也;声謷謷者,鸟哺鷇也;尻益高者,鹤俛啄也。』舍人不服,因曰:『臣愿复问朔隐语,不知,亦当榜。』即妄为谐语曰:『令壶龃,老柏涂,伊优亚,狋吽牙。何谓也?』朔曰:『令者,命也。壶者,所以盛也。龃者,齿不正也。老者,人所敬也。柏者,鬼之廷也。涂者,渐洳径也。伊优亚者,辞未定也。狋吽牙者,两犬争也。』」唐·颜师古注:「言鬼神尚幽闇,故以松柏之树为廷府。渐洳,浸湿也。」
例句
善幻迷冰火,齐谐笑柏涂。 柳宗元 同刘二十八院长述旧言怀感时书事奉寄澧州张员外使君五十二韵之作因其韵增至八十通赠二君子
《漢語大詞典》:抉眼
《漢語大詞典》:抉目吴门(抉目吴門)
春秋 时, 吴国 大夫 伍员 (字 子胥 )劝 吴王 夫差 拒绝 越国 求和。 夫差 听信谗言,赐 子胥 剑,令自尽。 子胥 临死时说:“抉吾眼置之 吴 东门,以观 越 之灭 吴 也。”见《国语·吴语》、《史记·吴太伯世家》。后用为忠臣被谗殉身的典故。 明 高启 《谒伍相祠》诗:“鞭尸 楚 墓生前孝,抉目 吴 门死后忠。”亦作“ 抉目东门 ”、“ 抉目胥门 ”、“ 抉目悬门 ”。 元 萨都剌 《酹江月·姑苏台怀古》词:“忠臣抉目东门上,可退 越 来兵伍?” 高旭 《收辑亡友宁太一遗墨装订成册因题四首以弁其首》之二:“挺身 大泽 呼 张楚 ,抉目 胥门 看沼 吴 。” 傅敷 《次韵和亚子》:“抚头看镜斯何事,抉目悬门事可哀。”亦省作“ 抉目 ”、“ 抉眼 ”、“ 抉眸 ”。《旧唐书·太宗纪下》:“君臣之际,遭遇斯难,以至抉目剖心,虫流筋擢,良由遭值之异也。” 宋 陆游 《书愤》:“剖心莫写孤臣愤,抉眼终看此虏平。” 蔡寅 《丙辰岁除》诗之二:“抉眸 胥 相看 吴 沼,披髮 伊川 讖陆沉。”
《漢語大詞典》:迷下蔡
战国 楚 宋玉 《登徒子好色赋》:“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 阳城 ,迷 下蔡 。”后因以“迷下蔡”形容女子艳丽迷人。《文选·阮籍〈咏怀诗〉之二》:“倾城迷 下蔡 ,容好结中肠。” 张铣 注:“言美皃倾人之城,迷惑 下蔡 之邑。” 唐 温庭筠 《春暮宴罢寄宋寿先辈》诗:“ 苏小 风姿迷 下蔡 , 马卿 才调似 临邛 。”亦作“ 迷伤下蔡 ”。 唐 张鷟 《游仙窟》:“虫蛆面子,妬杀 阳城 ;蚕食容仪,迷伤 下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