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004,分67页显示  上一页  32  33  34  35  36  38  39  40  41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黑腾腾
核儿
红眼病
锅台
过载
防线
隔开
疙瘩
刺儿
搭头
串子
倒牙
黏糊
乱物
炉台
《漢語大詞典》:黑腾腾(黑騰騰)
(1).形容黑气很盛。《水浒传》第四二回:“祇见神厨里捲起一阵恶风,将那火把都吹灭了,黑腾腾罩了庙宇,对面不见。” 萧殷 《桃子又熟了》:“市区的空际不断地卷起黑腾腾的浓烟。”
(2).形容密集或大片的东西。 张天翼 《大林和小林》第十七章:“他往前面一看,就发见一个黑腾腾的大东西,像一座大山崩倒了似地往这边滚来。” 杜鹏程 《年青的朋友·难忘的摩天岭》:“它全身披着黑腾腾的森林。”
《漢語大詞典》:核儿
核果的中心坚硬部分。例如:桃核。
像石头那样硬的核(如枣核)
核果状的果(如樱桃等)的种子
果芯。例如:梨核儿。
某些像果核的东西。如:煤核儿
《國語辭典》:红眼病(紅眼病)  拼音:hóng yǎn bìng
指因嫉妒所引发的情绪或行为。
《國語辭典》:锅台(鍋臺)  拼音:guō tái
旧时炉灶的上面是一大圆锅,锅子四周可放置东西的平面部分,称为「锅台」。
《國語辭典》:过载(過載)  拼音:guò zài
1.超载。如:「过载的砂石卡车,是会遭交通警察取缔的。」
2.将物品从此运输工具卸下,装入另一运输工具。如:「到了码头,车上的这批零件须过载到货轮上去。」
《國語辭典》:防线(防線)  拼音:fáng xiàn
军队防守战线,称为「防线」。
《國語辭典》:隔开(隔開)  拼音:gé kāi
阻隔、分开。如:「球场内打群架,裁判赶紧隔开吵架者。」
《國語辭典》:疙瘩  拼音:gē da
1.皮肤上突起的疱块颗粒。《文明小史》第二七回:「济川才躺下去,颈脖子上就起了几个大疙瘩,痒得难熬,一夜到亮,没有好生睡。」也作「疙疸」。
2.泛指圆形块状的东西。如:「冰疙瘩」、「面疙瘩」。
3.绳结。如:「在这条绳子上打个疙瘩。」
4.比喻不通畅的文字。如:「文章中有些疙瘩。」
5.比喻难解的麻烦或心中的郁结。《官场现形记》第六回:「抚院来的三月头里,这协台得著了文书,就是心下一个疙瘩。」也作「疙搭」。
《漢語大詞典》:刺儿(刺兒)
(1).尖锐象针的东西。喻含有讥刺意味。 茅盾 《委屈》:“ 张老太太 老觉得 李二奶奶 那一对顾盼之间带着刺儿的眼睛,无休无止的在她身上溜来溜去。” 老舍 《四世同堂》九:“ 瑞宣 本不想得罪人,但是一遇到 冠先生 这路人,他就不由的话中带着刺儿。” 蒋子龙 《赤橙黄绿青蓝紫》:“ 解净 不搭腔,假装听不出他们话里的刺儿。”
(2).喻差错,缺点,毛病。《花城》1981年第3期:“可你说那诗文,种豆生蛆,种瓜得刺儿,落下一个罪名。”《小说选刊》1981年第11期:“‘这是庄稼地?这是荒草滩!’ 吕氏 站在地头,一锄未动,却挑不尽的刺儿。”
《國語辭典》:搭头(搭頭)  拼音:dā tóu
配搭的、次要的东西。
《國語辭典》:串子  拼音:chuàn zi
1.穿贯成串的东西。《红楼梦》第二八回:「宝姐姐,我瞧瞧你的红麝串子。」
2.一种平剧的锣鼓经。结构与冲头相似。河北梆子、京剧等常用以配合跑圆场或趟马的上场。也称为「串子锣」。
《國語辭典》:串票  拼音:chuàn piào
向官厅缴纳钱粮时所取回的收据,通常为一式两联或三联,故称为「串票」。《儿女英雄传》第三三回:「况且写写算算,以及那些册薄串票,也归得著在一处,得斟酌个公所地方。」《活地狱》第一三回:「一年两季,串票有好几万张,大老爷那能张张自己过目?」也称为「串纸」。
《國語辭典》:倒牙  拼音:dǎo yá
吃东西时牙齿感觉不舒服。
《國語辭典》:黏糊  拼音:nián hu
1.形容物质浓稠黏腻。如:「下过雨后,泥地一片黏糊,不良于行。」
2.形容动作迟缓,精神萎靡不振。如:「他一向很黏糊,今天怎么突然特别机灵?」
《漢語大詞典》:乱物(亂物)
(1).纷乱之事。墨子·兼爱上:“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 孙诒让 间诂:“物亦事也,言天下之乱事毕尽於此。”
(2).紊乱的东西。《书序》“讨论坟典” 唐 孔颖达 疏:“ 郑 以讨论为整理, 孔 君既取彼文义,亦当然以是乱物,故就而整理之。”
《國語辭典》:炉台(爐臺)  拼音:lú tái
炉灶上可放置器物的平台。如:「请把这些瓶瓶罐罐的调味料搁在炉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