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004,分67页显示  上一页  8  9  10  11  12  14  15  16  17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割裂
调饥
赠远
器皿
作贼
栈阁
留落
提辖
连城璧
喜报
发掘
七事
颗粒
昏蒙
瓦石
《國語辭典》:割裂  拼音:gē liè
割开分裂。《后汉书。卷八○。文苑传上。杜笃传》:「勇惟鹰扬,军如流星,深之匈奴,割裂王庭。」
《漢語大詞典》:调饥(調饑)
亦作“ 调饥 ”。
(1).朝饥。早上没吃东西时的饥饿状态。形容渴慕的心情。《诗·周南·汝坟》:“未见君子,惄如调飢。” 毛 传:“调,朝也。” 郑玄 笺:“未见君子之时,如朝飢之思食。” 清 洪升 《长生殿·复召》:“思伊,纵有天上琼浆,海外珍饈,知他甚般滋味!除非可意立向跟前,方慰调饥。”
(2).喻穷困。 清 刘大櫆 《祭吴文恪公文》:“我来京国,茫然无归。维公授馆,悯其调飢。”
见“ 调飢 ”。
《漢語大詞典》:赠远(贈遠)
赠送东西给远行的人。 元 黄清老 《古诗送王君冕归陕西》之六:“锦囊可赠远,愧非明月珠。” 明 茅孝若 《苏园翁》:“耒耜之餘编草屨,同革舃般坚靭哩,赠远輒相貽。”
《國語辭典》:器皿  拼音:qì mǐn
盛东西的器具。《大戴礼记。保傅》:「天子自为开门户,取玩好,自执器皿。」《儒林外史》第五三回:「那些祭品的器皿,都是访古购求的。」
《漢語大詞典》:作贼(作賊)
(1).谓造反。三国志·魏志·王昶传“﹝ 乐安 任昭先 ﹞吾友之善之,愿儿子遵之” 裴松之 注引《任嘏别传》:“寇到 博昌 ,闻 旐 姓字,乃相谓曰:‘宿闻 任子旟 ,天下贤人也。今虽作贼,那可入其乡邪?’遂相帅而去。”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考史三:“ 殷芸 《小説》: 晋成帝 时, 庾后 临朝,诸 庾 诛 南顿王 宗 。帝问 南顿 何在,答曰:党 峻 ( 苏峻 )作贼,已诛。”
(2).抢劫;剽窃;偷东西。隋书·艺术传·韦鼎:“州中有土豪,外修边幅,而内行不轨,常为劫盗。 鼎 於都会时谓曰:‘卿是好人,那忽作贼?’” 清 冯班 钝吟杂录卷四:“夺胎接骨, 宋 人谬説,只是向古人集中作贼耳!”儿女英雄传第三二回:“你老瞧,作贼的落到这个场中,算撒脸窝心到那头儿了……你老抬抬腿儿,我们小哥儿们就过去了。”
《漢語大詞典》:栈阁(棧閣)
(1).栈道。后汉书·隗嚣传:“ 白水 险阻,栈阁絶败。” 李贤 注:“栈阁者,山路悬险,栈木为阁道。” 唐 顾非熊 《行经褒城寄兴元姚从事》诗:“栈阁危初尽, 褒 川路忽平。”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黔县山水记:“凿石为门,开一径,仅通人,石絶处,横贯木,置板以行,曰栈阁。”参见“ 栈道 ”。
(2).存放东西的屋子。 汉 桓宽 盐铁论·刑德:“律令尘蠹於栈阁,吏不能徧覩,而况於愚民乎!” 唐 白居易 《论刑法之弊》:“矧又律令尘蠹於栈阁,制勅堆盈於桉几,官不徧覩,法无定科。”
《國語辭典》:栈道(棧道)  拼音:zhàn dào
1.在险绝的崖壁上凿孔架木而筑成的道路。《汉书。卷四○。张良传》:「良因说汉王烧绝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三国演义》第一○○回:「连绵秋雨,栈道断绝,蜀人岂知吾等退军耶?」
2.连接阁楼的通道。《淮南子。本经》:「延楼栈道,鸡栖井干。」汉。高诱。注:「栈道,飞阁复道相通。」
《漢語大詞典》:留落
(1).谓人留滞于下,不能擢升。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然而诸宿将常坐留落不遇。由此驃骑日以亲贵,比大将军。”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文:“﹝ 任忠厚 ﹞后坐上书入籍,留落不调者久之。”
(2).泛指东西沉落。 瞿秋白 《海上述林》卷下:“然而到处都射着不安宁的苍白的光线--浓黑的夜色留落在下面,在溪谷里。”
(3).犹流落。谓穷困而随处飘泊。新唐书·王琚传:“ 李邕 故与 琚 善,皆华首外迁,书疏往復,以谴謫留落为慊。”《孽海花》第十二回:“这人如今穷了,留落在这里。”
(4).木名。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留落胥餘,仁频并閭。”或曰留即刘子,落即檴。 裴駰 集解引 郭璞 曰:“落,檴也。” 清 钱大昕 廿二史考异·史记五·司马相如列传:“按,《释木》:‘刘,刘杙。’注:‘刘子生山中,实如梨。’即此‘留’也。”
《漢語大詞典》:提辖(提轄)
(1).管领。 宋 苏舜钦 《论五事》:“诸色人等,各立名籍,仍差中官专切提辖。”
(2).官名。 宋 代州郡多设置提辖,或由守臣兼任,专管统辖军队,训练教阅、督捕盗贼。宋史·职官志七:“ 崇寧 中,復置提举兵马、提辖兵甲,皆守臣兼之。掌按练军旅,督捕盗贼,以清境内。”《水浒传》第三回:“客官要寻 王教头 ,只问这个提辖,便都认得。”
(3).官名。 宋 代榷货务都茶场、杂买务杂卖场、文思院、左藏东西库皆置提辖官领之。文献通考·职官十四:“ 绍兴 六年詔,杂买务杂卖场置提辖官一员。”
《國語辭典》:连城璧(連城璧)  拼音:lián chéng bì
相传秦昭王欲以十五座城与赵国交换和氏璧,故称和氏璧为「连城璧」。见《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传》。后比喻价值极高的物品。晋。张载〈拟四愁〉诗:「佳人遗我云中翮,何以赠之连城璧?」
《國語辭典》:喜报(喜報)  拼音:xǐ bào
报喜的单子。《官场现形记》第一回:「喜报:贵府老爷赵印温,应本科陕西乡试,高中第四十一名举人。」
《國語辭典》:发掘(發掘)  拼音:fā jué
1.挖掘。《汉书。卷八六。何武王嘉师丹传。师丹》:「平帝即位,新都侯王莽白太皇太后发掘傅太后、丁太后冢。」《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上》:「昔吾西征,见唐朝十八陵,无不被人发掘的。」
2.发现、引出。如:「发掘人才」。
《漢語大詞典》:七事
(1).古代治国的七件大事。指祭祀、朝觐、会同、宾客、军旅、田役、丧荒。周礼·天官·小宰:“以法掌祭祀、朝覲、会同、宾客之戒具,军旅、田役、丧荒亦如之。七事者令百官府共其财用,治其施舍,听其治讼。” 郑玄 注:“七事,谓先四,如之者三也。”
(2).指天、地、民与四时之务。国语·楚语下:“是以先王之祀也,以一纯、二精、三牲、四时、五色、六律、七事、八种、九祭、十日、十二辰以致之。” 韦昭 注:“七事,天、地、民、四时之务。”
(3). 唐 代武官随身佩带的七件东西。指佩刀、刀子、砺石、契苾真、噦厥、针筒、火石。 唐 张九龄 《敕识匿国王书》:“今授卿将军,赐物二百疋,锦袍、金鈿、七事。”
(4).同“ 七件事 ”。 明 《投梭记·逼娼》:“自从你父亲亡后,家中十分艰窘,开门七事,那一件不在做娘的身上。”
《國語辭典》:颗粒(顆粒)  拼音:kē lì
1.粒子。如:「这是有颗粒的柳橙汁。」《海上花列传》第二四回:「见小红垂头哆口,斜倚窗栏,手中还执那一对翡翠双莲蓬,将指甲搯著细细分数莲子颗粒。」
2.指谷粒。《福惠全书。卷五。莅任部。详文赘说》:「田禾颗粒无收,人民饿死大半。」《醒世姻缘传》第三一回:「于是百方济度,万苦那移。不动公帑分文,未歛私家颗粒。」
《漢語大詞典》:昏蒙(昏矇,昏濛)
亦作“ 昏瞢 ”。亦作“ 昏矇 ”。
(1).昏暗;阴暗。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翠:“云月昏蒙,不甚可辨。” 清 葆光子 《物妖志·火》:“动则煨山岳而烬原野,静则烛幽暗而破昏蒙。” 管桦 《第一课》:“在遮掩着野花的小河上……有昏蒙的尘雾在颤动。”
(2).指东西看上去模糊,不明亮。 王西彦 《古屋》第四部三:“镶嵌在通往园子的门牖上的红绿玻璃,也业已破损而昏蒙。”
(3).愚昧;糊涂。 唐 韩愈 《独孤申叔哀辞》:“众万之生,谁非天邪?明昭昏蒙,谁使然邪?” 宋 袁文 《瓮牖闲评》卷二:“若果解倾人城倾人国, 武帝 虽甚昏蒙,其敢求之也?” 明 刘基 《题群龙图》:“吹之呼龙出石谼,使我一见开昏瞢。” 王闿运 《〈八代文粹〉序》:“共学适道,既洗於昏矇;博文约礼,詎穷於钻仰也。” 郭沫若 《塔·万引》:“ 松野 听着他女人的这一席话……他昏蒙的脑筋顿时清醒了起来。”
(4).指眼光昏花,蒙矓。 明 李东阳 《和沉地官时旸游城西朝天宫韵》:“壮怀益磊磈,陋目开昏蒙。”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一对昏蒙无神的眼睛,时常流着泪水。”
昏濛:昏暗。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王桂庵:“夜色昏濛,惟有满江星点而已。” 艾芜 《欧洲的风》:“赶着马驮子不息地向前走,走,在这夜色昏濛的山中,在这崎岖无路的坡上。”参见“ 昏蒙 ”。
《漢語大詞典》:瓦石
瓦片石头。常比喻无价值的东西。《穀梁传·文公十一年》:“兄弟三人,佚宕中国,瓦石不能害。”后汉书·刘陶传:“沙砾化为南金,瓦石变为 和 玉。” 晋 葛洪 抱朴子·安贫:“贄币浓者,瓦石成珪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