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孝妇(又作:东海冤)
东海扬尘(又作:东海桑田 ...)
钓东海(又作:任公钓东海)
蹈东海(又作:跳东海)
东海桥
女娃东海
石驱东海
东海岸
东海公
东海金
中有东海
东海岸史前文化
东海桑田
「番禺东有涧,涧中生菖蒲,皆一寸九节。安期生采服仙去,但留玉舄焉。」(据《五朝小说大观》本)
相关人物
于定国字曼倩,东海郯人也。其父于公为县狱史,郡决曹,决狱平,罗文法者于公所决皆不恨。郡中为之生立祠,号曰于公祠。东海有孝妇,少寡,亡子,养姑甚谨,姑欲嫁之,终不肯。姑谓邻人曰:「孝妇事我勤苦,哀其亡子守寡。我老,久累丁壮,柰何?」其后姑自经死,姑女告吏:「妇杀我母。」吏捕孝妇,孝妇辞不杀姑。吏验治,孝妇自诬服。具狱上府,于公以为此妇养姑十馀年,以孝闻,必不杀也。太守不听,于公争之,弗能得,乃抱其具狱,哭于府上,因辞疾去。太守竟论杀孝妇。郡中枯旱三年。后太守至,卜筮其故,于公曰:「孝妇不当死,前太守彊断之,咎党在是乎?」于是太守杀牛自祭孝妇冢,因表其墓,天立大雨,岁孰。郡中以此大敬重于公。
于公恸哭三年旱,邹衍含愁五月霜。 王巨仁 愤怨诗
相关人物
麻姑自说云:「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水又浅于往者会时略半也。岂将复还为陵陆乎?」方平笑曰:「圣人皆言,海中复扬尘也。」
桑田:喻世事变迁极快、极大。或谓时间久远。唐王绩《游仙四首》之一:“自悲生死促。无暇待桑田。”
独往不可群,沧海成桑田。 储光羲 献八舅东归
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刘希夷 代悲白头翁
容华委西山,光阴不可还。桑林变东海,富贵今何在。 刘希夷 春女行
井田唯有草,海水变为桑。 吴少微 过汉故城
任彼桑田变沧海,一丸丹药定千春。 吕岩 七言
金堂玉阙朝群仙,拍手东海成桑田。 孟云卿 行路难
桑田东海变,麋鹿姑苏游。 张九龄 经江览旧迹至玄武湖
万事如桑海,悲来欲恸神。 戎昱 秋望兴庆宫
冠冕凄凉几迁改,眼看桑田变成海。 戎昱 赠别张附马
倏忽桑田变,谗言亦已空。 戴叔伦 湘中怀古
毫末成围海变田,单家依旧住溪边。 戴叔伦 过珥渎单老
洪涛经变野,翠岛屡成桑。 李世民 春日望海
人间桑海朝朝变,莫遣佳期更后期。 李商隐 一片
何日桑田俱变了,不教伊水向东流。 李商隐 寄远
声流尘作劫,业固海成田。 李峤 奉和天枢成宴夷夏群僚应制
行看负薪客,坐使桑田变。 李深 游烂柯山四首
他日更来人世看,又应东海变桑田。 李程 赠毛仙翁
闻说沧溟今已浅,何当白鹤更归来。 李端 与道者别
自言万物有移改,始信桑田变成海。 李端 赠康洽
桑田如可见,沧海几时空。 李端 雪夜寻太白道士
借问蓬莱水,谁逢清浅年。 李群玉 洞庭乾二首之一
伤心云梦泽,岁岁作桑田。 李群玉 洞庭干二首
已观蓬海变,谁厌柏梁灾。 李义 奉和幸长安故城未央宫应制
少年安得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 李贺 啁少年
桑海年应积,桃源路不穷。 杨炯 和辅先入昊天观星瞻
人非冢已荒,海变田应燥。 沈佺期 同工部李侍郎适访司马子微
桑田代已变,池草春犹碧。 湛贲 伏览吕侍郎丘员外旧题十三代祖历山草堂诗因书记事
浮云今可驾,沧海自成尘。 王勃 出境游山二首
井田唯有草,海水变为桑。 王绩 过汉故城
深谷变为岸,桑田成海水。 白居易 读史五首
何时种桃核,几度看桑田。 皇甫冉 祭张公洞二首
红颜白发云泥改,何异桑田移碧海。 卢僎 十月梅花书赠
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 卢照邻 长安古意
松倾鹤死桑田变,华表归乡未有年。 若虚 乐仙观
当其侧陋时,河水清且潾。沧桑一以变,莽然翳荆榛。 萧颖士 过河滨和文学张志尹
碧海桑田何处在,笙歌一听一遥遥。 薛曜 送道士入天台
坐看楼阁成丘墟,莫话桑田变成海。 贯休 偶作五首
试就湖边披草径,莫疑东海变桑田。君讶今时尽陵陆,我看明岁更沦涟。 赵冬曦 灉湖作
桑田未闻改,日月曾几昏。 邵谒 览张骞传
坐久忽疑槎犯斗,归来兼恐海生桑。 韩偓 六月十七日召对自辰及申方归本院
朝饮河生尘,暮饮海绝流。 韩愈 双鸟诗
君不见雀为鸽,鹰为鸠,东海成田谷为岸。 冯著 行路难
桃实千年非易待,桑田一变已难寻。 骆宾王 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
青鸟更不来,麻姑断书信,乃知东海水,清浅谁能问。 鲍溶 怀仙二首
任公子为大钩巨缁,五大犗以为饵,蹲乎会稽,投竿东海,旦旦而钓,期年不得鱼。已而大鱼食之,牵巨钩錎,没而下骛,扬而奋,白波若山,海水震荡,声侔鬼神,惮赫千里。任公子得若鱼,离而腊之,自制河以东,苍梧已北,莫不厌若鱼者。已而后世辁才讽说之徒,皆惊而相告也。夫揭竿累,趣灌渎,守鲵鲋,其于得大鱼难矣,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是以未尝闻任氏之风俗,其不可与经于世亦远矣。
欲问任公子,垂纶意若何。 张南史 富阳南楼望浙江风起
任子偶垂沧海钓,戴逵虚认少微星。 张祜 酬答柳宗言秀才见赠
昔日任公子,期年钓此鱼。 李德裕 思平泉树石杂咏一十首之海鱼骨
愿随任公子,欲钓吞舟鱼。 李白 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二首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 李白 金陵望汉江
巨海能无钓,浮云亦有梯。 杜甫 水宿遣兴奉呈群公
将寻会稽迹,从此访任公。 薛据 登秦望山
龟为秉灵亡,鱼为弄珠死。心中自有贼,莫怨任公子。 邵谒 放歌行
巨缗东钓傥可期,与子共饱鲸鱼脍。 韩愈 赠刘师服
相关人物
秦围赵之邯郸。魏安釐王使将军晋鄙救赵。畏秦,止于荡阴,不进。魏王使客将军新垣衍间入邯郸,因平原君谓赵王曰:「秦所以急围赵者,前与齐湣王争强为帝,已而复归帝,以齐故。今齐湣王已益弱。方今唯秦雄天下,此非必贪邯郸,其意欲求为帝。赵诚发使尊秦昭王为帝,秦必喜,罢兵去。」平原君犹豫未有所决。此时鲁仲连适游赵,会秦围赵,闻魏将欲令赵尊秦为帝,乃见平原君曰:「事将柰何?」平原君曰:「胜也何敢言事!前亡四十万之众于外,今又内围邯郸而不能去。魏王使客将军新垣衍令赵帝秦,今其人在是。胜也何敢言事!」鲁仲连曰:「吾始以君为天下之贤公子也,吾乃今然后知君非天下之贤公子也。梁客新垣衍安在?吾请为君责而归之。」平原君曰:「胜请为绍介而见之于先生。」平原君遂见新垣衍曰:「东国有鲁仲连先生者,今其人在此,胜请为绍介,交之于将军。」新垣衍曰:「吾闻鲁仲连先生,齐国之高士也。衍人臣也,使事有职,吾不愿见鲁仲连先生。」平原君曰:「胜既已泄之矣。」新垣衍许诺。鲁连见新垣衍而无言。新垣衍曰:「吾视居此围城之中者,皆有求于平原君者也;今吾观先生之玉貌,非有求于平原君者也,曷为久居此围城之中而不去?」鲁仲连曰:「世以鲍焦为无从颂而死者,皆非也。众人不知,则为一身。彼秦者,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权使其士,虏使其民。彼即肆然而为帝,过而为政于天下,则连有蹈东海而死耳,吾不忍为之民也。所为见将军者,欲以助赵也。」……其后二十馀年,燕将攻下聊城,聊城人或谗之燕,燕将惧诛,因保守聊城,不敢归。齐田单攻聊城岁馀,士卒多死而聊城不下。鲁连乃为书,约之矢以射城中,遗燕将。书曰:「……」燕将见鲁连书,泣三日,犹豫不能自决。欲归燕,已有隙,恐诛;欲降齐,所杀虏于齐甚众,恐已降而后见辱。喟然叹曰:「与人刃我,宁自刃。」乃自杀。聊城乱,田单遂屠聊城。归而言鲁连,欲爵之。鲁连逃隐于海上,曰:「吾与富贵而诎于人,宁贫贱而轻世肆志焉。」
于是新垣衍起,再拜谢曰:「始以先生为庸人,吾乃今日知先生为天下之士也。吾请出,不敢复言帝秦。」秦将闻之,为却军五十里。适会魏公子无忌夺晋鄙军以救赵,击秦军,秦军遂引而去。于是平原君欲封鲁连,鲁连辞让者三,终不肯受。
蹈海:指不畏强敌,宁死不屈。唐李白《送岑徵君归鸣皋山》:“蹈海宁受赏,还山非问津。”
相关人物
秦始皇于海中作石桥,海神为之竖柱。始皇求与相见。神曰:「我形丑,莫图我形,当与帝相见。」乃入海四十里,见海神,左右莫动手,工人潜以脚画其状。神怒曰:「帝负约,速去。」始皇转马还,前脚犹立,后脚随崩,仅得登岸。画者溺死于海,众山之石皆倾注,今犹岌岌东趣,疑即是也。(据《五朝小说大观》本)
《三齐略》:「秦始皇作石桥于海上,欲过海看日出处。有神人驱石,去不速,神人鞭之,皆流血,今石桥犹赤色。」
驱石:喻造桥有如神助。唐杜甫《陪李七司马造江上观造竹桥》:“合观却笑千年事,驱石何事到海东?”
谁能求得秦皇术,为我先驱紫阁峰。 施肩吾 鄠县村居
逐日巡海右,驱石驾沧津。 李白 古风
合欢却笑千年事,驱石何时到海东。 杜甫 陪李八司马皂江上观造竹桥即日成往来之人免冬寒入水聊题短作简李公二首
秦皇虚费驱山力,英风一去更无言。 庄南杰 伤歌行
秦皇谩作驱山计,沧海茫茫转更深。 马湘 登杭州秦望山
长吉太狂太白颠,二公文阵势横前。谁言后代无高手,夺得秦皇鞭鬼鞭。 齐己 谢荆幕孙郎中见示乐府歌集二十八字
烟开秦帝桥,隐隐横残虹。 刘长卿 登东海龙兴寺高顶望海简演公
万里茫茫天堑遥,秦皇底事不安桥。 周匡物 应举题钱塘公馆
北军那夺印,东海漫难桥。 唐彦谦 咸通中始闻褚河南归葬阳翟是岁上追叙风概因成二十韵
自言来此云边住,曾看秦王树石桥。 徐凝 寄海峤丈人
曾见秦皇架石桥,海神忙迫涨惊潮。 徐钓者 自吟
秦王空构石,仙岛远难依。 李峤 桥
愁约三年外,相迎上石桥。 李昌符 送人入新罗使
祖龙浮海不成桥,汉武寻阳空射蛟。 李白 永王东巡歌十一首
蟾蜍同汉月,螮蝀异秦桥。 顾况 送从兄使新罗
相关人物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昔炎帝女溺死东海中,化为精卫,其名自呼。每衔西山木石填东海。偶海燕而生子,生雌状如精卫,生雄如海燕。今东海精卫誓水处,曾溺于此川,誓不饮其水。一名鸟市,一名冤禽,又名志鸟,俗呼帝女雀。
禽填海:喻申冤报仇,或喻献身大业。唐杜甫《寄岳州贾六支巴州严八使君两阁老》:“浪作禽填海,那将血射天。”
缘边饱喂十万众,何不齐驱一时发。年年但捉两三人,精卫衔芦塞溟渤。 元稹 缚戎人
恨极同填海,情长抵导江。 吴融 戏
壅应边尽北,填合海无东。 吴融 雪十韵
石小虚填海,芦铦未破矰。 李商隐 北禽
区区精卫鸟,衔木空哀吟。 李白 寓言三首之二
西飞精卫鸟,东海何由填。 李白 江夏寄汉阳辅录事
精卫费木石,鼋鼍无所凭。 李白 登高丘而望远
古时填渤澥,今日凿崆峒。 李贺 恼公
浪作禽填海,那将血射天。 杜甫 寄岳州贾司马六丈巴州严八使君两阁老五十韵
愿持精卫衔石心,穷取河源塞泉脉。 王睿 公无渡河
一种有冤犹可报,不如衔石叠沧溟。 罗隐 子规
精卫一微物,犹恐填海平。 聂夷中 客有追叹后时者作诗勉之
余魄岂能衔木石,独将遗恨付箜篌。 陈标 公无渡河
拂波衔木鸟,偶宿泣珠人。 陶翰 送金卿归新罗
帝女飞衔石,鲛人卖泪绡。 顾况 送从兄使新罗
龙宫月明光参差,精卫衔石东飞时。 顾况 龙宫操
《三齐略记》曰:始皇作石桥,欲过海观日出处。于时有神人,能驱石下海,城阳一山石,尽起立,嶷嶷东倾,状似相随而去。云石去不速,神人辄鞭之,尽流血,石莫不悉赤,至今犹尔。
秦始皇作石桥,欲过海,观日所出处。传云:「时有神能驱石下海。阳城十一山,今尽起立,嶷嶷东倾,如相随行状。又云:石去不速,神人辄鞭之,皆流血,石莫不悉赤,至今犹尔。秦始皇于海中作石桥,或云,非人功所建,海神为之竖柱。始皇感其惠,乃通敬于神,求与相见。神云:「我形丑,约莫图我形,当与帝会。」始皇乃从石桥入三十里,与神相见。帝左右有巧者,潜以脚画。神怒曰:「帝负约,可速去。」始皇即转马。前脚犹立,后脚随崩,仅得登岸。
2.比喻世事变迁。明。杨珽《龙膏记》第三○出:「看人间几变桑田,忙提觉柱下仙官,早唤醒绣户婵娟,休恋著舞镜飞鸾。」
3.地名。春秋时虢国属地,约于今河南省阌乡县东北。
(2).人质,指为取信对方而用作抵押的人。《三国志·魏志·武帝纪》:“﹝ 马超 ﹞固请割地,求送任子。”《晋书·成帝纪》:“﹝ 咸和 ﹞五年春正月己亥,大赦。癸亥,詔除诸将任子。”《北史·吐谷浑传》:“ 献文 以重劳将士,乃下詔切责之,徵其任子。”《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七年》:“ 曹操 下书责 孙权 任子, 权 召羣僚会议, 张昭 、 秦松 等犹豫不决。” 胡三省 注:“任,质任也。”
指 任公子 。《文选·曹植〈七启〉》:“乃使 任子 垂钓, 魏氏 发机。” 吕向 注:“ 任子 , 任公子 ,善钓者。”参见“ 任公 ”。
(2).相传 难留城 (今 湖北 宜昌 )山上有一石洞,洞中有两块大石,俗名阴阳石。阴石常湿,阳石常燥。每遇水旱不调,百姓便进洞祈福。天旱则鞭打阴石得雨,雨多则鞭打阳石天晴。事见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夷水》。后作为乞求晴雨和洽的典故。 北周 庾信 《和乐仪同苦热》:“鞭石未成雨,鸣鳶不起风。” 唐 杜甫 《雷》之二:“暴尪或前闻,鞭石非稽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