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氐宿
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东方苍龙七宿的第三宿。有星四颗。也称天根。
《漢語大詞典》:寄鞮
古时指能通传东方与西方之语的翻译官。后泛指翻译。 清 蒋平阶 《送李分虎之滇黔》诗:“荒服开州郡,穷边走寄鞮。”参见“ 寄象 ”。
《漢語大詞典》:寄象
(1).古时指能通传南方与东方语言的翻译官。后泛指翻译。礼记·王制:“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达其志,通其欲;东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北方曰译。” 孔颖达 疏:“‘达其志,通其欲’者,谓帝王立此传语之人,晓达五方之志,通达五方之欲,使相领解。其通传东方之语官谓之曰寄,言传寄外内言语;通传南方语官谓之曰象者,言放象外内之言。” 明 归有光 《王天下有三重》:“圣法道,道法天,君子之道。所以考三王而不谬,建天地而不悖,质鬼神而无疑,俟后圣而不惑者此也。不然……以相諭则不得其志,亦寄象鞮译之音而已,何重于王者之文!” 章炳麟 《程师》:“学之成验,定於校试,校试固不能无偏重轻。藉令试之殿廷,然诸校録者復多白徒,稍上非寄象之材,则目録之士耳!”
(2).寄托物象。 南朝 宋 郑道子 《神不灭论》:“悟夫理精於形,神妙於理;寄象传心,粗举其证,庶鉴诸将悟,遂有功於滞惑焉。”
《漢語大詞典》:青钟(青鍾)
青钟大音。代表东方的钟名。为五钟之一。管子·五行:“昔 黄帝 以其缓急作五声,以政五钟。令其五种:一曰青钟大音,二曰赤钟重心,三曰黄钟洒光,四曰景钟昧其明,五曰黑钟隐其常。五声既调,然后作立五行。” 尹知章 注:“大音,东方钟名。” 唐 陈子昂 《春台引》:“酒即醉,乐未已,击青钟,歌《渌水》。”
分類:大音东方
《漢語大詞典》:滔风(滔風)
东方之风。吕氏春秋·有始:“何谓八风?东北曰炎风,东方曰滔风。” 高诱 注:“震气所生,一曰明庶风。”参见“ 八风 ”。
分類:东方
《國語辭典》:八风(八風)  拼音:bā fēng
1.八方所吹的风。《吕氏春秋。有始览。有始》:「何谓八风?东北曰:『炎风』,东方曰:『滔风』,东南曰:『熏风』,南方曰:『巨风』,西南曰:『凄风』,西方曰:『飂风』,西北曰『厉风』,北风曰:『寒风』。」
2.比喻天下民心。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乐府》:「敷训胄子,必歌九德,故能情感七始,化动八风。」
3.佛教用语。指世间能煽动人心的八件事,即利、衰、毁、誉、称、讥、苦、乐。《摩诃止观。卷五上》:「止是壁定,八风恶觉所不能入。」
《漢語大詞典》:东榑(東榑)
东方榑桑。榑桑,即扶桑。传说中的神树,为日出之处。借指朝阳。 南朝 梁 王僧孺 《忏悔礼佛文》:“东榑纔吐,西崦已仄。”
分類:东方扶桑
《漢語大詞典》:亢宿
星官名。二十八宿之一,东方苍龙七宿的第二宿。有星四颗,在室女星座中。宋史·天文志三:“亢宿四星,为天子内朝,总摄天下奏事。”
《漢語大詞典》:五麾
五方色之旗。即东方青旗,南方赤旗,中央黄旗,西方白旗,北方黑旗。《穀梁传·庄公二十五年》:“天子救日,置五麾,陈五兵、五鼓。” 范宁 注:“麾,旌幡也。” 杨士勋 疏:“五麾者, 糜信 云:‘各以方色之旌置之五处也。’”
《漢語大詞典》:泰远(泰遠)
传说中的东方极远之国。尔雅·释地:“东至於 泰远 ,西至於 邠国 ,南至於 濮鈆 ,北至於 祝栗 ,谓之四极。” 郭璞 注:“皆四方极远之国。”
《国语辞典》:正手板  拼音:zhèng shǒu bǎn
桌球运动中,以执笔式的方式握拍,大多为东方国家所采用。
《漢語大詞典》:婴儿风(嬰兒風)
谓东风。灵枢经·九宫八风:“风从东方来,名曰婴儿风。” 明 王志坚 《表异录》卷一引《兵书》:“风从震来,名婴儿风。”震,指东方。
分類:东风东方
《國語辭典》:鱼肚白(魚肚白)  拼音:yú dù bái
接近鱼肚子的白色,常用来形容黎明的天色。如:「接近清晨,天边已呈现一片鱼肚白了。」
《國語辭典》:东方人(東方人)  拼音:dōng fāng rén
东方国家的人民。泛指亚洲人。如:「东方人大多受中华文化很大的影响。」
《漢語大詞典》:东搜(東蒐)
帝王至东方巡狩。左传·定公四年:“取於 相士 之东都,以会王之东蒐。” 杜预 注:“为汤沐邑,王东巡狩,以助祭 泰山 。” 孔颖达 疏:“今言蒐,则王之巡狩亦因田猎以教习兵士。”
《漢語大詞典》:面乙
亦作“靣乙”。 谓面向东方。古人以天干地支、阴阳五行配五方,甲乙木为东方。 唐 黄滔 《莆山灵岩寺碑铭》:“懿夫岳立大山,堆下数峯,靣乙臂坤,石嵌松瘦。”
《漢語大詞典》:龙箕(龍箕)
指箕宿。箕宿为东方苍龙七宿之一,故称。 宋 梅尧臣 《龙箕》诗:“龙箕在天,莫不孕灵,我公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