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20—385 【介绍】: 东晋陈郡阳夏人,字安石。少有重名。善行书。初无处世意,累辟不就。与王羲之、许询、支遁等放情丘壑。年四十余始出仕。为桓温司马。晋孝武时,进中书监,录尚书事。时前秦强盛,晋军屡败。太元八年,前秦大军南下,次淝水,江东震动,安任征讨大都督,使弟谢石与侄谢玄加强防御,指挥作战,终获大胜。封建昌县公。继又使石等北征,收复洛阳及青、兖等州,进都督扬、江、荆等十五州军事。时会稽王司马道子专权,受排挤,出镇广陵。旋疾卒。谥文靖。
全晋文·卷八十三
安字安石,尚从弟,寓居会稽,屡徵不就。年四十馀,桓温请为征西司马,除吴兴太守,徵拜侍中,迁吏部尚书中护军。孝武即位,为尚书仆射,领吏部,加后将军,总中书事;又领扬州刺史,进中书监骠骑将军,录尚书事,加司徒复加侍中,都督扬、豫、徐、兖、青五州、幽州之燕国诸军事假节,拜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建昌县公。苻坚入寇,加征讨大都督。坚破、进拜太保,都督扬荆、司、豫、徐、兖、青、冀、幽、并、宁、益、雍、梁十五州军事,加黄钺。寻为会稽王道子所构,出镇广陵之步丘。卒赠太傅,更封庐陵郡公,谥曰文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80—651 【介绍】: 隋唐时僧。河内人,俗姓司马。为禅宗四祖。少从僧粲法师学,能通内外,弘传禅法。隋炀帝大业中,入吉州传法。唐高祖武德中,至蕲州黄梅破头山传法,学徒甚众。太宗贞观时,累征不起。后与其徒弘忍迁居东山寺,付法于弘忍,故世称东山法门。代宗时追谥大医禅师。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四 传宗科
司马氏。其先河内人徙蕲之广济。信生而超异。幼慕空宗。且谒三祖璨大师于皖公山。问曰。愿和尚与解脱法门。璨曰谁缚汝。信曰无人缚。璨曰。既无人缚。何用更求解脱。信大悟。既具戒。即受璨大师衣钵。摄心无寐。胁不至席者久之。隋大业十二年。领徒抵吉州。值群盗围城。七旬不解。城中困于无水。信适至。池井皆溢刺史异之。因扣头求解围禦贼方略。信曰。但念摩诃般若波罗蜜多。于是合城如教。贼忽见城上人无数。皆威猛绝伦。不可仰视。乃溃信归乡住破头山。学者云委。既于黄梅路上。获童子弘忍。骨相秀异。信知宿缘有在。传以信器。复说偈曰。华种有生性。因地华生生。大缘与性合。当生生不生。遂以徒众委之。至金陵登牛头山。为法融说法。而定其嗣。贞观中。太宗三诏令赴京师。并以疾辞。后诏以剑至曰。苟果不起。即取其首以来。且阴有所嘱。使者谕上旨。信引颈受剑无难色。使回以闻。帝愈加敬重。就赐珍缯。以遂其志永徽二年九月。安坐而逝。寿七十有二。瘗舍利于东山黄梅寺。代宗朝追谥大医。塔号慈云。
续高僧传·卷第二十六 习禅六之馀
释道信。姓司马。未详何人。初七岁时经事一师。戒行不纯。信每陈谏。以不见从密怀斋检。经于五载而师不知。又有二僧莫知何来。入舒州𡷗公山静修禅业。闻而往赴便蒙授法。随逐依学遂经十年。师往罗浮不许相逐。但于后住必大弘益。国访贤良许度出家。因此附名住吉州寺。被贼围城七十馀日。城中乏水人皆困弊。信从外入井水还复。刺史叩头。贼何时散。信曰。但念般若。乃令合城同时合声。须臾外贼见城四角。大人力士威猛绝伦。思欲得见刺史。告曰。欲见大人可自入城。群贼即散。既见平定欲往衡岳。路次江洲。道俗留止庐山大林寺。虽经贼盗又经十年。蕲州道俗请度江北黄梅县众造寺。依然山行。遂见双峰有好泉石。即住终志。当夜大有猛兽来绕。并为授归戒。授已令去。自入山来三十馀载。诸州学道无远不至。刺史崔义玄。闻而就礼。临终语弟子弘忍。可为吾造塔。命将不久。又催急成。又问中未。答欲至中。众人曰。和尚可不付嘱耶。曰生来付嘱不少。此语才了奄尔便绝。于时山中五百馀人。并诸州道俗。忽见天地闇冥。绕住三里树木叶白。房侧梧桐树曲枝向房。至今曲处皆枯。即永徽二年闰九月四日也。春秋七十有二。至三年弟子弘忍等。至塔开看端坐如旧。即移往本处。于今若存。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京兆万年人,字子至。举进士。领修《三教珠英》,书成迁户部员外郎,兼修书学士。擢修文馆学士,再迁工部侍郎,卒年四十九,赠贝州刺史。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63—711 字子至,自号东山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武后时举进士,调猗氏县尉。圣历中,预修《三教珠英》,书成,迁户部员外郎,兼修书学士。中宗景龙初,擢修文馆学士,迁中书舍人。睿宗景云二年(711),转工部侍郎,寻卒,赠贝州刺史。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贾至《工部侍郎李公集序》,独孤及《唐故正议大夫右散骑常侍赠礼部尚书李公(季卿)墓志铭》,李季卿《三坟记》、《栖先茔记》。睿宗时,天台道士司马承祯还山,适赠诗甚美,朝士属和者300余人,徐彦伯编为《白云记》,颇传于世。《旧唐书·经籍志下》著录《李适集》20卷(《新唐书·艺文志四》录为10卷),已佚。《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外编》补诗1首,多为应制奉和之作。

人物简介

全宋诗
赵东山,名不详,号野仙。宋宗室,居东莞(今属广东)。宋亡,与同邑何文季相与吟咏,以寓黍离之悲。事见《宋季忠义录》卷一五。今录诗二首。
郑洙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福建侯官人,字教生,号东山。仁宗景祐五年擢三礼科,仕至虞部郎中。初郡未立学,洙请于知州谢微,遂始表立学,闽人德而祀之。
韩迥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昭州人,号东山野叟。累官太子中舍。仁宗嘉祐中引疾归。转运使李师中尝赠诗称其气概。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4—1145 【介绍】: 宋常州晋陵人,字子固,一字全真,号东山居士。徽宗崇宁二年进士。擢监察御史。高宗建炎初上防淮渡江利害六事,主张恢复中原,反对画江自守。历御史中丞、翰林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四年,除参知政事。未几罢知绍兴府,改福州。六年,复参知政事,兼权枢密院事。后历知婺州、洪州、建康府。卒谥文靖。有《毗陵集》。
全宋诗
张守(一○八四~一一四五),字子固,一字全真,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人。徽宗崇宁元年(一一○二)进士,又举词学兼茂科。除详定《九域图志》编修官,擢监察御史。高宗建炎三年(一一二九),迁御史中丞。四年,除参知政事。绍兴二年(一一三二)出知绍兴府,改知福州。六年,再除参知政事兼权枢密院事。八年,出知洪州。十年,改知绍兴府,以忤秦桧乞退奉祠。十四年,起知建康府,卒于任。谥文靖。著有《毗陵集》五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十五卷(其中诗二卷)。《宋史》卷三七五有传。 张守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武英殿聚珍版丛书本(简称武英殿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三七七九
张守(一○八四——一一四五),字全真,一字子固,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人。登崇宁元年进士第,再中词科。宣和末为监察御史,以忧去。建炎初免丧,复除监察御史,改殿中侍御史。三年,为起居郎、中书舍人,迁御史中丞,擢翰林学士。九月,拜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四年五月,拜参知政事。绍兴元年八月罢。其后历知绍兴府、福州、平江府。六年十二月再拜参知政事兼权枢密院事。八年,出知婺州,寻除江南西路安抚制置大使兼知洪州。十年,移知绍兴府。十四年,为江南东路安抚制置大使兼知建康府。次年卒,谥文靖。有《毗陵集》五十卷、奏议二十五卷。《宋史》卷三七五有传,又见本集《四老堂记》,《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有关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二二。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90—1142 【介绍】: 宋建州人,字彦高,号东山。米芾之婿。工诗能文,尤精乐府,字画得芾笔意。使金,被留,授翰林待制。出知深州,到官之日卒。有《东山集》。
全宋诗
吴激(?~一一四二),字彦高,号东山,瓯宁(今福建建瓯)人。栻子。举进士,曾知苏州。工诗能文,字画得其岳父米芾笔意。北宋末使金,以知名留不遣,后仕金为翰林待制。金熙宗皇统二年(一一四二)出知深州,到官三日卒。有《东山集》十卷,已佚。事见《中州集》卷一,《金史》卷一二五有传。今录诗二十五首。
中州集
激字彦高,宋宰臣拭之子,王履道外孙,而米芾元章婿也。工诗能文,字画得其妇翁笔意。将命帅府,以知名留之。仕为翰林待制,出知深州,到官三日而卒。有东山集十卷并乐府行于世。东山,其自号也。出散关诗云:春风蜀栈青山尽,晓日秦川绿树平。愈甫索水墨,以诗寄之云:烟拂云梢留淡白,云蒸山腹出深青。三衢夜泊云:山侵平野高低树,水接晴空上下星。太清宫云:玉座烟霞春寂寂,石坛星斗夜苍苍。呈正甫云:手版西山聊复尔,角巾东第定何时。游南溪潭云:竹院鸣钟疑物外,画桥流水似江南。飞瀑岩云:数树残花喜春在,一声啼鸟觉山深。咏郑邸故伎云:玉雪自知尘不涴,丹青难写酒微醺。送乐之侍郎云:四海苍生谢安石,一言宣室贾长沙。送韩凤阁使高丽云:海东绝域皇华使,天上仙官碧落卿。偶题云:江湖欹枕梦,风雪打窗时。此类甚多。乐府夜寒茅店不成眠,南朝千古伤心事,谁挽银河等篇,自当为国朝第一手。而世俗独取春从天上来,谓不用他韵。风流子取对属之工,岂真识之论哉!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慧空(一○九六~一一五八),号东山,俗姓陈,福州(今属福建)人。年十四出家,初学于圆悟、六祖,后至疏山,为南岳下十四世,泐潭清禅师法嗣。高宗绍兴二十三年(一一五三),住福州雪峰禅院,次年退归东庵。二十八年卒,年六十三(《五灯会元》卷一八、《东山慧空禅师语录跋》)。有《东山慧空禅师语录》、《雪峰空和尚外集》传世。 释慧空诗,以续藏经本《东山慧空禅师语录跋》及日本旧刻《雪峰空和尚外集》(今藏北京图书馆)为底本,编为二卷。
全宋文·卷四一二○
慧空(一○九六——一一五八),一作惠空,号东山,福州(治今福建福州)人,俗姓陈氏。少时出家,曾参克勤于南康军云居寺,寻往江西云门庵。后避寇至韶州曹溪,复趋临川疏山,返闽寓古田秀峰。晚师泐潭善清,遂为其法嗣。绍兴二十三年,应福建路安抚使张宗元之请,开法福州雪峰东山寺,净侣奔凑。绍兴二十八年卒,年六十三。慧空通世典,能诗文,士大夫乐与之游。著有《雪峰空和尚外集》、《东山慧空禅师语录》(存)。见《东山空传》(《雪峰空和尚外集》卷首),《嘉泰普灯录》卷一○,《五灯会元》卷一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嘉州龙游人,一作夹江人,字忠远。高宗绍兴八年进士。善属文。晁公武荐为台属,除御史台检法官。
全宋诗
何熙志,字忠远(《金石萃编》卷一五○),夹江(今属四川)人,一作龙游(今四川乐山)人。高宗绍兴间进士,以晁公武荐为御史台检法。孝宗乾道七年(一一七一),为潼川府路转运判官(《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之二二)。事见清同治《嘉定府志》卷三四。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四四三○
何熙志,字忠远,号东山先生,嘉州龙游(今四川乐山)人。绍兴八年进士及第,晁公武荐为台属,除御史台检法官。乾道七年任潼川府路转运判官。淳熙初为潼川府路提刑。见《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之二二,《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首,《万姓统谱》卷三四,《金石萃编》卷一五○《潼川府学泮桥记》,同治《嘉定府志》卷三四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吉州吉水人,字伯大,一字诗之,号东山。杨万里子。以荫入仕。宁宗嘉定四年守湖州,有治绩。擢经略广东,迁福建安抚使,以忤权贵去职。理宗绍定元年起判江西宪台,寻以敷文阁直学士致仕。卒年七十九。谥文惠。
全宋诗
杨长孺,原名寿仁,字伯子,号东山,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万里子。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以荫补永州零陵簿。宁宗嘉定间知湖州,寻改赣州(明嘉靖《赣州府志》卷八)。九年(一二一六),迁广东经略安抚使兼知广州(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一六)。十三年,改福建安抚使兼知福州(清道光《福建通志》卷九一)。理宗端平中以忤权贵致仕。卒年八十。有《东山集》,已佚。事见《诚斋集》卷二八《大儿长孺赴零陵簿示以杂言》注,清光绪《吉水县志》卷三四有传。今录诗十九首。
全宋文·卷六七六四
杨长孺,字伯子,晚号东山潜夫,又号农圃老人,吉州吉水(今江西吉水)人,万里子。绍熙中,以荫补永州零陵县主簿。历宗正寺主簿、通判道州。嘉定中历知湖州、赣州、广州,改福建安抚使、知福州。忤权贵,劾去,以直华文阁奉祠。绍定中,加敷文阁直学士致仕。卒年七十九,谥文惠。著有《东山文集》、《知止》、《休官》等集。长孺在官以清廉称,弹压豪贵,牧养小民,政声赫然。尝言:「士大夫清廉,便是七分人矣。」湖州、广州民立祠祀之。见《宋史翼》卷二二,光绪《吉安府志》卷二七,《南宋制抚年表》卷下及本书所收长孺诸文。

人物简介

全宋诗
赵希棼,字东山。太祖九世孙(《宋史·宗室世系表》五)。理宗淳祐十年(一二五○)丁父忧居丧寓越(《吹剑录》外集)。
全粤诗·卷四九
赵希棼,号东山,一号野仙。东莞人。宋宗室,系出濮邸。博学能诗,性高古不谐流俗,遇谈故宋之事,则掩耳不闻。其志行汗漫,视世间事无足当其意。曾登凤凰台以抒怀抱。每凭高瞻望厓山之云,则悲歌慷慨,潸然泪下。逢山水胜景,辄留诗刻。明黄佐嘉靖四十年《广东通志》卷五八、明张二果《东莞县志》卷五有传。诗二首。
安刘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开封人,徙居鄞县,字景周,号东山。理宗淳祐四年进士。精于《》,为李元白门人。景定元年,以太府寺丞除秘书丞。次年,出为淮南东路转运判官。历著作郎、金部郎官。曾为贾似道客,而不为稍屈,卒不得用。
全宋文·卷八○九○
安刘,字景周,号东山,庆元府鄞县(今浙江宁波)人。淳祐四年进士。景定元年由太府寺丞除秘书丞,二年除淮南东路转运判官。历著作郎,迁金部郎官。见《南宋馆阁续录》卷七,《宋元学案》卷七六,《宋元学案补遗》卷七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祁门人,字荣夫,号东山。汪相族弟。与相皆从饶鲁学,与中书右丞燕公楠为同门友,至元初,公楠将荐于朝,固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元间杭州富阳人,字元子。自幼力学,以气节自许。宋末与叶李交好。李以劾贾似道,流漳州。友朋莫敢往省,清独往与之诀。元至元间李为尚书左丞,士趋附恐后。清独漠然,若未始有一日之雅者。李数遣人迎致,卒不往,以布衣终。居邑之东山,乡人咸称东山先生。
全宋诗
朱清(一二三七~一三二一),字源之,号夷圣,别号东山,富阳(今属浙江)人。理宗宝祐二年(一二五四)充国学生,与同舍生叶李契。景定五年(一二六四)叶李上书劾贾似道,谴漳州,清护送出两千里外。宋亡,元屡诏不出。英宗至治元年卒,年八十五。事见清光绪《富阳县志》卷一八、民国《杭州府志》卷四○《朱东山先生墓志》。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八三四一
朱清,字元之,临安府富阳(今浙江富阳)人,盖朱熹后裔。幼力学,平居清淡自守,以道义自持。入太学,上疏直言朝政阙失,乞黜贾似道。以布衣终其身,乡人称东山先生。见所撰《弹贾似道疏》,《宋季忠义录》卷一四,《宋元学案补遣》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