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石鼓 拼音:shí gǔ
1.鼓形的石块。北魏。郦道元《水经注。鲍丘水注》:「南径燕山下,悬岩之侧有石鼓,……耆旧言:燕山石鼓鸣,则土有兵。」《唐语林。卷五。补遗》:「邺西鼓山东北有石鼓,俗传石鼓鸣则兵起。」
2.周秦时的刻石。有十个,形圆,底大似墩,上刻有籀文。
2.周秦时的刻石。有十个,形圆,底大似墩,上刻有籀文。
《漢語大詞典》:王风(王風)
(1).王者的教化。《诗大序》:“《关雎》《麟趾》之化,王者之风也。” 南朝 宋 鲍照 《河清颂》:“昔在爽德,王风不昌。” 唐 杜甫 《祭故相清河房公文》:“王风寝顿,神器圮裂。” 清 黄鷟来 《和陶饮酒》诗之十八:“伏处念王风,敛心委静默。”
(2).《诗》十五国风之一。 东周 洛邑 之诗。 周平王 东迁,王室之尊与诸侯无异,其诗不能复雅,故贬之,谓之王国之变风。见 汉 郑玄 《诗谱》。其音哀以思,后以象征王道之衰微。《文选·谢瞻〈张子房诗〉》:“《王风》哀以思, 周 道荡无章。” 张铣 注:“亡国之音哀以思,谓 周 之将亡,荡然无纲纪文章也。” 章炳麟 《辨诗》:“《王风》哀思, 周 道无章。”
(2).《诗》十五国风之一。 东周 洛邑 之诗。 周平王 东迁,王室之尊与诸侯无异,其诗不能复雅,故贬之,谓之王国之变风。见 汉 郑玄 《诗谱》。其音哀以思,后以象征王道之衰微。《文选·谢瞻〈张子房诗〉》:“《王风》哀以思, 周 道荡无章。” 张铣 注:“亡国之音哀以思,谓 周 之将亡,荡然无纲纪文章也。” 章炳麟 《辨诗》:“《王风》哀思, 周 道无章。”
《漢語大詞典》:二都
(1). 西周 都城 镐京 与 东周 都城 洛邑 的合称。《诗·王风·王城谱》 孔颖达 疏:“《车攻序》云‘復会诸侯於东都’,谓王城也。 周 以 镐京 为西都,故谓王城为东都。王城即 洛邑 。”后因沿以称 长安 和 洛阳 。 长安 为 西汉 都城, 镐京 在其西南; 洛阳 为 东汉 都城,即 东周 的 洛邑 。《文选·干宝〈晋纪总论〉》:“扰天下如驱羊,举二都如拾遗芥。” 吕延济 注:“二都, 洛阳 长安 也。”
(2).两个都邑。《文选·张协〈七命〉》:“形震 薛烛 ,光骇 风胡 ;价兼三乡,声贵二都。” 李善 注引《越绝书》:“ 勾践 示 薛烛 纯钧,曰:‘客有买之者,有市之乡二,骏马千匹,千户之都二,可乎?’”
(2).两个都邑。《文选·张协〈七命〉》:“形震 薛烛 ,光骇 风胡 ;价兼三乡,声贵二都。” 李善 注引《越绝书》:“ 勾践 示 薛烛 纯钧,曰:‘客有买之者,有市之乡二,骏马千匹,千户之都二,可乎?’”
《國語辭典》:石鼓文 拼音:shí gǔ wén
东周时秦人刻在鼓形石上的刻石文字。唐朝时在天兴三畤原出土(今陕西省宝鸡市),共有十块,每面环刻一首四言诗,内容多为歌颂田原之美和秦国国君的游猎情形。字体介于籀篆之间,其中一石字已磨灭,其馀九石也有残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刻石文字。也称为「秦刻石」。
《漢語大詞典》:瀍邙
瀍水 和 邙山 的并称。 东周 以来的古都 洛阳 (今 河南省 洛阳市 东),位于 瀍水 两岸、 邙山 之南。山水间多古王侯陵墓,因以山水名指称帝王陵墓。 清 顾炎武 《恭谒天寿山十三陵》诗:“盛德比 霸 杜 ,宏规軼 瀍 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