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丛帖(叢帖)  拼音:cóng tiè
汇刻的古今碑帖。如:「他非常喜欢魏晋名家真迹丛帖。」
《漢語大詞典》:潭帖
亦称“长沙帖”。 汇刻丛帖。 北宋 庆历 间 刘沆 帅 潭州 (今 湖南省 长沙市 )时,命僧 希白 摹刻。计十卷。以《淳化阁帖》为底本,增入 晋 王羲之 《霜寒帖》《十七帖》以及 王濛 、 颜真卿 等帖。与《绛帖》齐名。因刻于 潭州 ,故名。原石毁于 南宋 建炎 年间,翻刻本很多。参阅 宋 郑兴裔 郑忠肃奏议遗集·淳化帖、 明 陶宗仪 辍耕录·淳化阁帖
《国语辞典》:快雪堂  拼音:kuài xuě táng
清初涿州冯铨刻丛帖一种,用晋代王羲之〈快雪时晴帖〉墨迹摹泐为第一帖,筑堂储石,堂名题为快雪,而帖名称为《快雪堂帖》。
《國語辭典》:大观帖(大觀帖)  拼音:dà guān tiè
宋徽宗大观三年(西元1109),因淳化阁帖版已断裂,且刊印不精,于是以内府所藏真迹另行选刻,较淳化阁帖精良,称为〈大观帖〉。唯拓本流传极少,今仅存残本若干卷而已。或称为〈大观太清楼帖〉、〈太清楼帖〉。
《漢語大詞典》:戏鸿堂帖(戲鴻堂帖)
明 董其昌 所刻丛帖名。取 南朝 梁 袁昂 《古今书评》“ 钟繇 书意气密丽,若飞鸿戏海,舞鹤游天”语义。摹刻平生所见 晋 唐 以来法书,共十六卷。初为木刻,后毁于火,重摹刻石。故所传拓本有两种。亦省称“ 戏鸿 ”。 清 周亮工 《题许有介〈急就帖〉》:“近帖惟《停云》出待詔手勒,故声出《戏鸿》《鬱冈》上。”
《国语辞典》:宝晋斋法帖(宝晋斋法帖)  拼音:bǎo jìn zhāi fǎ tiè
南宋曹之格所摹刻的汇刻丛帖,十卷。北宋米芾获得晋朝王羲之《王略帖》、王献之《十二月帖》及谢安《八月五日帖》墨迹,因而名其斋为「宝晋」。崇宁三年(西元1104)米芾担任无为军知州(今安徽无为)时,曾将三种书法刻于石上,后遭兵火损坏,幸经无为守葛祐之翻刻,而与残石同列官舍。至曹之格任无为通判时,又重行摹刻,并增入家藏《晋帖》及米芾书多种。到咸淳四年(西元1268)刻成,标题为「宝晋斋法帖」。今传本已非原面目了。
《國語辭典》:淳化阁帖(淳化閣帖)  拼音:chún huà gé tiè
宋太宗淳化三年出淳化阁所藏汉、魏、晋、唐列朝名人墨迹,命侍书学士王著编次、摹刻于板上,称为「淳化秘阁法帖」。共十卷,古人法书,赖此以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