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一切如来摩诃菩提金刚坚牢不空最胜成就种种事业三昧
【佛学大辞典】
(术语)称北方不空成就佛之三摩地。见摄真实经上。
一字业
【佛学大辞典】
(术语)修习菩提道场所说一字顶轮王经之行业。遮那业六种之一。日本台家六祖智證大师所设。见台宗学则上。
一念业成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一念信阿弥陀佛之本愿,而往生净土之业成辨也。
【佛学常见辞汇】
只要一念坚信阿弥陀佛的本愿,就可以成就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之业。
一业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一业因也。同一之业因也。俱舍论十七曰:「一业引一生,业能圆满。」一业引未来世一生之意。
【佛学常见辞汇】
同一种的业因。
一业所感
【佛学大辞典】
(术语)各人为同一之业。而感同一之果也。又名共业共果。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共业共果,即众生如果造作了同一种的业因,就会召感同一种的业果。
二受业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由色界中间定以上乃至有顶天之善曰无寻业(二禅已上亦无伺),此唯感心受而不感身受,身受必与寻伺俱生,故无寻之业,不感身受也。又,一切之恶业,唯招身受之苦,苦在五识,故招身受,与心俱之苦受名为忧,忧非异熟果,故恶者不感心受之忧也。见俱舍论十五。
二业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引业,二满业。六趣各有总别之二报,例如人趣上自一人下至贱民,同一人趣之果报为总报,其中根有利钝,形有好丑,福有多少等,人人各异,谓之别报,引发其总报之业因,谓之引业,成满其别业之业因,谓之满业。见俱舍论十七。【又】一、善业,为五戒十善等善道之所作而能感善趣之乐果者。二、恶业,为五逆十恶等罪恶之所作而能引恶趣之苦果者。见俱舍论十七。【又】一、助业,善导所立五正行中前三后一之四业,能资助往生之业者。二、正业,五正行中第四之称名正为往生之正因者。观经散善义曰:「又就此正中复有二种:一者心专念弥陀名号,行住坐卧,不问时节久近,念念不舍者。是名正定之业。顺彼佛愿故。若依礼诵等即名为助业。」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引业,于六趣各有总别之二报,假如人趣彼此各具六根,彼此受共同之果报,是总报也。如人人异其寿夭丑美强弱贫富,是别报也。其引发总报之业,名为引业。二满业,其成满别报之业,名为满业。见俱舍论十七。【又】定不之二业:一定业,定受苦乐之二报者,此中有顺现业之三种。二不定业。不定受果报者。见瑜伽论九,法华玄赞十。【又】黑白之二业:一黑业,可感秽恶不净之苦果者。二白业,可感净妙清白之乐果者。见智度论九十四,玄义二上。
【佛学常见辞汇】
1。引业和满业。造善恶业后,此业能牵引众生,生于六趣四生,受苦乐报,名为引业,这是就此业的因位而言。待到此业种子,在第八识中,薰习成熟,发为果报时,则能使造者,在六趣四生中,得种种身,享种种受,如强弱夭寿苦乐等,皆能令其圆满,名为满业,这是就此业的果位而言。2。定业和不定业。定业是一定要受果报的业;不定业是不一定要受果报的业。3。善业和恶业。善业是良善的行为作业,如修五戒与十善是;恶业是恶劣的行为作业,如造作五逆与十恶是。4。共业和不共业。共业是招感共同果报的业因;不共业是招感各别不同果报的业因,如身体不同,苦乐不同等是。
【三藏法数】
(出俱舍论)
〔一、引业〕,谓若宿世善业引发,生于人中,则得珍宝丰足,多受快乐;若由宿世恶业引发,生于人中,则感贫穷困乏,受诸苦恼,是名引业。
〔二、满业〕,谓由宿世修一善业,感一生中大富多财,乘此更修众善,展转生官贵家,乃至圆满究竟善果,是名满业;若由宿世造一恶业,感一生贫穷苦恼,乘此更造众恶,展转生贫穷家,乃至圆满极恶之果,是名满业。
七支业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七支之作业也。(参见:七支)
七支
【佛学大辞典】
(名数)身三口四之恶业也。身三者杀生,偷盗,邪淫。口四者妄言,绮语,恶口,两舌。七恶支分故名为支。十恶中之前七恶也。【又】转轮圣王象宝之七支。所谓四足首及阴尾是也。见大萨遮尼乾子所说经三。
【佛学常见辞汇】
十恶中的前七恶叫做七支,即身三(杀生、偷盗、邪淫)与口四(妄语、绮语、两舌、恶口)的恶业。
【三藏法数】
(出法界次第)
支即支分。身三支谓杀、盗、淫,口四支谓妄言、绮语、两舌、恶口,总名七支。即十恶中之七也。
〔一、杀生〕,谓断一切众生之命,故名杀生。
〔二、偷盗〕,谓潜起恶心,取他财物,故名偷盗。
〔三、邪淫〕,谓非己妻妾而行欲事,故名邪淫。
〔四、妄言〕,谓以虚诞之言,欺诳他人,故名妄言。
〔五、绮语〕,绮即文饰也。谓绮饰言语,取悦于人,故名绮语。
〔六、恶口〕,谓以恶言加彼,令他受恼,故名恶口。
〔七、两舌〕,谓搆合是非之言,向此说彼,向彼说此,令其争斗,故名两舌。
七有依福业
【佛学大辞典】
(名数)依他苦而行施,以成福业,有七种,名曰七有依福业:一施于客人,二施于行人,三施于病人,四施于侍病之人,五以园林施于诸寺等,六以常食施于众僧,七应寒风热等之时,施随时之饮食衣服等。见俱舍论十八。
八业家
【佛学大辞典】
(流派)俱舍宗以三时业为四业,四业复各开为二业,立为八业,故称为八业家。即顺现业,顺生业,顺后业三者,各开为时报俱定业,时定报不定业二种,顺不定业开为报定时不定业,时报俱不定业二业,故合成八业也。
九品行业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为往生弥陀净土之九种修行。观经十六观中,下三观说之。
【佛学常见辞汇】
往生极乐净土的九种修行。
九业
【佛学大辞典】
(名数)九种之业也。欲界及色界各有作业,无作业,非作非无作业之三种,无色界有无作业,非作非无作业,及无漏之三种,合为九种。成实论第八曰:「欲界系三种:作、无作、非作非无作。色界系业亦如是。无色界二种及无漏业,身口所造业名作。因作所集,罪福常随,是心不相应法,名为无作。又有无作,但从心生。非作非无作者,即是意,意即是思,思名为业。」是也。其中作业谓身口所造之业,无作业谓身口作业所生之散无作并定共无作,非作非无作业,谓意业也。意业与身口之作业不同,故为非作。与身口之无作业不同,故为非无作。无漏业谓无漏之身口意业也。又出大乘义章第七等。
十不善业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善恶)
【佛学常见辞汇】
十种不良善的行为。(参见:十恶)
十方业普现色身
【佛学大辞典】
(术语)随十方众生之意业而普示现其身也。如妙音菩萨观音菩萨是。
【佛学常见辞汇】
随著十方众生的意业而普遍示现其身,如观世音菩萨是。
十善业
【佛学大辞典】
(名数)十善之业行也。(参见:善恶)